摘要:表演主要是指表演者利用技藝或?qū)iL來傳達具體的事件或非具體的意象,以達到藝術(shù)的目的。這里所指的技藝專長包括肢體語言、聲音(也就是臺詞的展現(xiàn))、面部表情、情感的表達等等。雖然只演繹焦母,但是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劇中的人物關(guān)系都要了解。通過刻畫焦母一角,了解在表演中如何刻畫人物。
關(guān)鍵詞:臺詞內(nèi)容 人物性格 人物關(guān)系
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對角色的完美塑造以及人物性格的出色刻畫?!对啊分薪鼓傅慕巧鋵嵤且晃槐瘎⌒匀宋铮慕Y(jié)局悲慘,很讓人同情。同時她也是陰狠可怕的,有著置人于死地的果決。焦母作為劇中的重要角色之一,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與意義。焦母的角色不論在表演上,還是表演之前的構(gòu)想都有一些難度,既需要演員有一定的表演功底,又需要對人物有深入的了解。所以焦母這個人物是很值得研究的。
一、構(gòu)想
(一)人物性格分析
《原野》講的是冤冤相報,看似簡單的復仇故事,展現(xiàn)出鮮明的人物性格,它不僅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表現(xiàn)被壓迫、被摧殘的農(nóng)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深刻地揭露了人性的復雜多面性。劇本中對焦母有著非常細膩的形象描寫,從作者的描寫中,可以看出焦母是一個喪夫、失明又苛刻的老婦人。生長在農(nóng)村,缺乏溫柔敦厚的“詩教”,取而代之的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三從四德,她自己在年輕時也是嚴格遵循這些條條框框。在這種封建制度下,當婆婆的焦母自然少不了專制的特點。母親應該受到子女的尊敬、兒媳的侍奉。她主持家政,具有“母權(quán)”。在作品創(chuàng)作的那個年代里,她是一類人的典型刻畫。她是一個反面的悲劇性的人物,是封建家族和封建制度的殉葬品。她根本得不到他人真正的關(guān)愛,兒子被兒媳婦迷惑,她每天都是孤獨一個人,根本就體會不到什么是愛,所以這也是造成她蠻橫不講理的罪魁禍首。
(二)焦母的角色設(shè)計
在構(gòu)造焦母形象的時候,首先要在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刻畫出一個焦母來,首先在心中產(chǎn)生出一個形象,叫做“心象”。通過角色的刻畫,展現(xiàn)出封建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在焦母的“母權(quán)”下生活的兒子軟弱無能,并且焦母對兒子的愛也過于自私,具有排他性。長期與兒子相依為命,孤獨寂寞的生活狀態(tài)導致她或多或少有戀子情結(jié),我們能在精神分析學的理論中找到心理學依據(jù)。當婦女喪夫,把兒子當作丈夫的形象供奉時,她們的內(nèi)心就會不自覺地產(chǎn)生“戀子情結(jié)”,是一種錯位的寡母形象。
二、實踐
(一)完全融入表演中
在自己心中已經(jīng)完全地構(gòu)想出焦母的形象之后,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演繹出來。通過自己的構(gòu)想,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要多加練習焦母的肢體動作,讓這個動作成為自己的習慣,這樣在舞臺上就會特別自然地呈現(xiàn)給觀眾,將自己與焦母完美融合,完全地投入到表演中。當然,表演中的人物關(guān)系也要體現(xiàn)出來,焦母對待大星的態(tài)度和對待金子的態(tài)度要有一個鮮明的對比,要把焦母扭曲的心理表現(xiàn)出來。表演過程千萬不要拘謹,不要有心理負擔,完全地釋放自己,按照自己的構(gòu)想去演繹。
(二)舞臺效果
《原野》里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并且大多以極端的方式來展現(xiàn),甚至人物的外貌也都迥然不同??吹贸?,作者在塑造人物時懷著強烈的感情,所以劇中人物的愛和恨、同情和鞭撻表現(xiàn)得也都是非常鮮明的。在刻畫人物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充分展現(xiàn)人物個性。因此除了自己的表演,燈光音效等外在的修飾是必不可少的,不能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在焦母出現(xiàn)的那段表演中,燈光要偏冷色調(diào),比如說淡藍色。體現(xiàn)焦母威嚴、蠻橫不講理時,在妝容上要多下一番功夫。頭發(fā)大半斑白,眉毛上挑,一副非常嚴厲的輪廓。拄著一根粗重的拐棍,睜大眼睛,里面空空的眸子,眼睛似乎罩上一層白紗,直直地望著前面,使人猜不透那一對失去神采的眼睛里藏匿的是什么。服裝選擇的是深藍色,從頭到尾非常整潔,沒有一點修飾。
三、結(jié)語
在對焦母進行人物塑造時,主要是從焦母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以及復雜的人物關(guān)系等方面進行細致剖析,旨在塑造一位充滿戲劇性的焦母形象。因此,對焦母這個角色的把握不僅要求表演者有一定的表演基礎(chǔ),還需要有準確的觀察力,去深入地了解焦母的性格特征及心理活動,從而對人物形象及尺度做出更細膩的理解和把握。
參考文獻:
[1][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yǎng)[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
[2]林洪桐.表演藝術(shù)教程:演員學習手冊[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6.
[3]施萬春.《原野》的啟示[J].人民音樂,1987(09).
(作者簡介:孫銀坤,女,吉林藝術(shù)學院表演專業(yè)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臺詞)(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