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目標的鮮明特征。堅持立德樹人首先是堅持以人為本,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的根本選擇,這體現(xiàn)了對教育主體的生命主張。在以人為本、學生中心、尊重生命的基礎上,注重基于人性之善,發(fā)展人文之德,使受教育者逐步從個體自然人走向成熟的社會人,成為能夠擔當社會責任、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xù)、制度運行的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是立德樹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于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
立德樹人的基礎是要尊重生命,發(fā)展生命。這是立德樹人的生命主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因此,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理解學生情感,包容學生缺點和不足,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
北京師范大學朝陽附屬學校是一所成立不到十年的新學校,正是因為堅持了立德樹人的生命立場,提出了“讓生命綻放”的教育主張,構建了基于生命、關注生命、發(fā)展生命、綻放生命的辦學理念和實踐體系,形成了生命為本的學校文化,使這所成立不久的新學校成為了百姓滿意、社會放心的優(yōu)質教育品牌學校。學校的生命教育實踐值得學習與借鑒。
立德樹人要尊重生命,尊重規(guī)律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立德樹人的基礎是尊重人的生命性,尊重人的生命成長規(guī)律,進而塑造生命、塑造靈魂、塑造新人,立德樹人。北京師范大學朝陽附屬學校提出“讓生命綻放”的辦學理念,就是把尊重學生的生命性作為學校教育的邏輯起點。學校校長和教師一直堅持的教育夢想是“校園是令所有生活在這里的人最具幸福感、最值得留戀的地方”。他們認為,一個地方能夠使人幸福,讓人留戀,除了愛,別無他法。所以,學校把“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和“讓生命綻放”作為辦學理念和教育追求。對“生命的摯愛”成為這所學校的靈魂。教師基于對生命的關愛與呵護,策劃著每一次教育活動,關注著每一個生命的悄然成長;教師堅信學生的生命潛力無限,只要給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舞臺,讓他們能夠表達自己,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就會提升,生命就會精彩綻放!正是在這樣一個有生命關愛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學生的生命得以綻放。他們說:“……感激學校,提供了這樣一個可以展示自我的平臺,讓每一個看似平凡的學生都可以散發(fā)出屬于自己獨特的光芒?!?/p>
立德樹人要基于生命,發(fā)展生命
立德樹人的目標是成就生命,發(fā)展生命。這就要求學校充分把握不同階段學生的生命特征和狀態(tài),基于生命成長規(guī)律去發(fā)展生命。
北京師范大學朝陽附屬學校充分把握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生命特性,充分尊重學生不同階段的生命特點,構建激勵學生生命發(fā)展的多元課程體系。學校建校伊始,校長和教師在研究了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后一致認為,初中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表現(xiàn)出來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和高度的自主性、主動性。基于這樣的認識,學校提出了“讓生命綻放”的育人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學生作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意愿和潛力,學校和教師的職責在于激發(fā)和引導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探索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和方法策略,形成積極奮進的精神狀態(tài),實現(xiàn)學生個體和群體的優(yōu)化發(fā)展。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學校確立了“整體育人、聚焦素養(yǎng)、學生中心、資源整合”的教育原則,構建了“讓生命綻放”的課程體系,完成了對學校課程建設的頂層設計。
學校認為,作為重要育人載體的學校課程,既要合乎社會整體發(fā)展需要,又要滿足學生個體發(fā)展需要;既要回歸生活,又要超越生活。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既要兼顧學科體系,又要打破學科中心,學習的方式也要從單項傳輸為主,轉向更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和意義建構,關注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和真實問題解決,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和價值意義。學校課程要在這諸多關系中保持必要的張力,才能更具生命活力?;趯ιA段特征的正確認識,學校把握了初中學生的生命成長規(guī)律,構建了一系列符合各階段生命發(fā)展的課程,讓課程成為一種校園生活,讓校園生活滋養(yǎng)著生命茁壯成長。這樣的學校課程充滿生命活力,得到了學生的歡迎,成為他們終生難忘的成長經歷。正如畢業(yè)生劉婉玉寫的那樣:“玩了三年,我們玩的是三味書屋的人情冷暖,玩的是秦始皇陵的萬古千秋,玩的是時代廣場的日新月異;學了三年,我們學的是如何愛,如何欣賞,如何珍惜。學術知識隨著時代的進步、年歲的增大會不斷被代替和更新,只有人格的發(fā)展才能穿越時間,作用于我們一生。”
立德樹人要關注生命,關注未來
關注未來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原則。立德樹人不僅要關注當下的育人,更要關注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北師大朝陽附屬學校始終把對學生未來的關注作為生命綻放的終極目標。他們一直在思考:未來是什么樣子?作為教育者,有責任為學生搭建通向未來的橋梁。于是,他們以未來為課程組織中心,構建了系列的具有未來張力的綜合課程。比如,學校開展了教育空間3D設計項目學習,這是基于真實學習理念開展的一次學習活動。學生要完成一個真實的教育空間設計,并用3D模型呈現(xiàn)。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一群有夢想的學生,認真投入。在這里,他們沒有應試的功利,沒有競爭的焦慮,沒有只關注暫時分數(shù)的浮躁,他們是真正的設計師,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是年輕生命的智慧的主宰者,是沉穩(wěn)思索、綜合實踐的操作者,是真實的生活場域中活生生的生命體,是面向未來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要對自己所做的設計負責,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面向未來社會的需求,學校課程除了包括學科課程板塊,還增加了跨學科綜合實踐課程板塊。學科課程板塊以遵循學科邏輯為主,包括人文與社會、自然與科技、藝術審美、身心健康4個課程板塊,側重于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學科課程板塊按基礎課、拓展課1(限定選修)和拓展課2(任意選修)三個類別來規(guī)劃,目的是在打牢基礎的同時,給學生選擇的機會和權利,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長??鐚W科綜合實踐課程板塊,包括行走天下課程、校節(jié)活動課程、講堂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四個主要部分,主要目的是彌補學科教學的不足,打破學科界限,強調知識的融合與貫通,由分科學習變?yōu)榭鐚W科綜合學習,由個體為主的學習變?yōu)閭€體與群體并舉的學習,由接受式學習變?yōu)轶w驗式和參與式學習,凸顯學科融合、整體育人,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價值追求。學校面向未來的課程構建,培養(yǎng)了學生面向未來的能力,在培養(yǎng)最基本的讀寫計算能力、人際溝通和交往能力基礎上,促進了學生自我認知能力、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面對復雜問題的綜合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等的發(fā)展。始終關注生命、關注未來成為學校課程最鮮明的特征和最核心的目標。
全國教育大會提出,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guī)律,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fā)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充分體現(xiàn)了新時代我國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目標和育人策略。生命是育人之本,只有尊重生命才能培養(yǎng)人才,因此,立德樹人要堅守生命主張,尊重生命,讓生命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中持久綻放!這是北京師范大學朝陽附屬學校的教育追求,也應成為我們所有教育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