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弗蘭肯斯坦》中主人公維克多心理活動豐富,本文從佛洛依德的“本我”理論分析維克多科學知識的追求、吐露秘密的需要、死亡本能三種“本我”,并分析及其釋放或者壓抑的表現(xiàn),結(jié)論為適當?shù)奶幚怼氨疚摇庇欣谌烁竦陌l(fā)展。
關(guān)鍵詞:《弗蘭肯斯坦》;本我;死亡本能;壓抑;釋放
作者簡介:黃雪梅,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在讀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9--01
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講述了一個癡迷自然科學的青年如何與自己創(chuàng)造的怪物共同走向毀滅的離奇故事,該小說從敘事、生態(tài)、女性主義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價值,學界對這部小說的研究著作頗豐。弗蘭肯斯坦和怪物之間特殊的人物關(guān)系,扭曲的性格,復雜的心理變化為心理學研究該小說提供了可行空間。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構(gòu)成,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沖動和生命力。無意識的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包含理想、需求、本能三方面,按快樂原則行事,避免痛苦,不理會社會道德等外在的行為規(guī)范。自我能感受本我的欲望,根據(jù)“現(xiàn)實原則”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有意識的超我象征著父親的權(quán)威,監(jiān)督和控制人的行為。
1、維克多本我的組成
其一,維克多有強烈的求知欲,他一種原始的探求自然奧秘的欲望 ,有“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都想學的沖動?!彼偪竦孛陨狭俗匀徽軐W,“瑪麗創(chuàng)作該作品時于1818年,當時英國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自然科學盛行。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在解放生產(chǎn)力的同時,也使人類的欲望得到極大地釋放?!盵1]對自然科學神秘的探索欲望本身,含有一種原始的沖動,欲望的實現(xiàn)的渴望的野心他欣喜,符合他的“快樂原則”。
其二,本我體現(xiàn)在維克多吐露秘密的需要。維克多的秘密非同尋常,他對又大丑的怪物深惡痛絕。怪物具有攻擊性,殺死了小弟弟威廉并將其禍于賈絲婷,伊麗莎白在新婚之夜喪命這個過程中無數(shù)次地想要告訴別人,怪物生產(chǎn)出來之時,我想告訴好友克萊瓦爾,得知殺死威廉的真兇時瘋狂地想告訴警察將其捉拿歸案,好友克萊瓦爾被害死后誤認為是兇手而被抓入獄,心里默默地想告訴別人真相,但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在理性面前是失語的。
其三,本我體現(xiàn)在維克多死亡本能。佛洛依德的死亡本能表現(xiàn)為自殺傾向和攻擊性兩種,首先,維克多想擺脫自然痛苦的自殺傾向。當維克多意識到了自己將面臨無數(shù)災難的時非常絕望。死亡本能是他逃避痛失親人痛苦的方式,“每當這時,我真恨不得縱身躍入靜寂的湖中,聽憑湖水將我連同我的災難一起淹沒。”[2]佛洛依德指出,“本能的主要根源是人體的需要,本能的最終目的是要緩解或者消除人體的需要狀態(tài)?!盵3]克維克多想釋放自己懊悔、自責帶來的痛苦,死亡是他擺脫痛苦最直接的方法。其次,維克仇恨怪物多次想殺死怪物為親人報仇的想法可見其攻擊性傾向,“我定要追趕那是我慘遭如此不幸的惡魔;與他決一死戰(zhàn),不把他消滅決不罷休?!盵4]維克多將殺死怪物當成自己的生存目標,在北極的冰面上追趕怪物直到疲勞致死,可見維克多攻擊性死亡本能十分強烈。
2、本我的釋放與壓抑及其結(jié)果
從本我的釋放來看,對自然科學的不懈追求是他“本我”之一,為了實現(xiàn)在科學上的理想,夜以繼日地工作。“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廢寢忘食,弄得自己心虛體弱。我多么希望如愿以償啊?!盵5]他因創(chuàng)造出了怪物而在科學上成就突出,贏得了前所未有的榮譽,然而怪物外表的丑陋讓他感到惡心,危險性令他無比擔憂,奪殺親人使他痛苦無比。維克多總結(jié)人生時說到:“你與我過去一樣,追求知識、探尋智慧,但我衷心希望:待你如愿以償之時,不要反被毒蛇咬傷—這就是我以前的教訓。”[6]董文軒認為“弗蘭肯斯坦的本我不僅代表著他對自然科學的癡迷,時也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科學探索超越人文關(guān)懷的深刻反思?!盵8]維克多對自然科學的癡迷代表作者對當時科學探索和人文關(guān)懷的反思,本我欲望的不斷膨脹帶來了人物靈魂的煎熬和人生的災難。
從壓抑的“本我”來看,“盡管我對克萊瓦爾情深義重,不勝景仰,但我根本不能說服自己,將日夜縈繞在我心頭的秘密向他吐露。”[7]維克多對兒時的親密伙伴壓抑了本我吐露秘密的需要。在克萊瓦爾被怪物殺死后,維克多被誤關(guān)進牢里,他近乎被自己心里的秘密逼瘋,看到怪物仿佛在嘲笑他、刺激他、折磨他,近乎癲狂,痛哭地喊出“啊,將他趕走!我不能見他,看在上帝的份上,別讓他進來?!笨梢姳疚业倪^分壓抑可能導致人的精神異常。
維克多的本能一直被象征著父權(quán)制的“父親”壓抑著,本我在父親死后得以實現(xiàn)。小說多次提到我想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一想到我的父親的教誨對親人負有的責任就開始像哈姆萊特一樣猶疑,思考人生之生存和滅亡。父親死后他再也沒有后顧之憂,他才無所顧忌的釋放了自己的自殺性本能,在追殺怪物復仇直至喪命。
3、結(jié)語
維克多瘋狂造人釋放自我方式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和人類倫理故而給他的人生帶來了悲劇;在吐露內(nèi)心秘密需要上壓抑本我使自己近乎癲狂;本能欲望父親象征的權(quán)力下的受到壓制,父親死后釋放本我直至喪命。以上本我是人類普遍的本我的代表,它的壓抑和釋放告誡人們要將本我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從而促進人格的健康發(fā)展。用維克多的一句話來說“人類靈魂的構(gòu)造如此奇怪,一些細微的韌帶決定著我們每個人的榮辱成敗?!?/p>
注釋:
[1]蘇耕欣.自我、欲望與叛逆—哥特小說中的潛意識投射[J].國外文學,2005(4):52-59.
[2][4][5][6][7]瑪麗·雪萊 劉新民譯《弗蘭肯斯坦》上海譯文出版社 第85 208 48 48 60頁.
[3]胡經(jīng)之.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第 93頁.
[8][董文軒.人格的缺陷.命運的悲劇—《弗蘭肯斯坦》人物的精神分析學解讀.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