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孝平
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習主席指出,必須發(fā)揮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把好選人用人的政治關、品行關、作風關、廉政關。廉政考核是用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識準干部的有效途徑,關系干部發(fā)展進步,關系干部隊伍純潔,關系事業(yè)興衰成敗。各級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選人用人重要思想,把住把好廉政關口,堅決防止和杜絕少數干部的“帶病提拔”“帶病上崗”問題。
一、著力解決考核組織缺乏合力的問題。有的認為廉政考核是業(yè)務部門或者紀委的事,怕得罪人,怕說錯話,怕承擔責任,了解情況時不講真話、不發(fā)表意見;怕干部出現廉潔問題,丟單位面子,損害單位榮譽,影響個人進步,對問題遮遮掩掩。正是這些錯誤思想,導致考核成了“只是”紀委的事,落實中也是簡單出個鑒定,考核效果大打折扣。干部廉政考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能簡單看成是紀委的事或者是哪一個部門的事,不能看單了、看偏了,必須有全局視野,放在全局看、立足全局抓。可考慮成立專門的考核委員會,借鑒工程招標方法,建立考核組成員數據庫,隨機抽組人員進行考核,確保公平公正、真實透明。要明確任務分工,政治工作部負責牽頭考核,并重點考察干部履職盡責、個人自律、對外交往、組織生活制度落實、德才表現和群眾基礎等;紀檢部門負責審核干部的問題線索舉報、受處分、涉案涉圈等情況;保障部主要負責審核干部在個人生活待遇方面情況。
二、著力解決考核時機缺乏規(guī)范性的問題。從調查情況看,當前對干部的廉政考核,用前考得多、平時考得少,突擊考得多、定期考得少,考核的隨意性比較大,效果不是很好。實踐中,應突出以下五個時機:干部任用前,必須對干部廉政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考察,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防止出現帶病提拔現象;列入后備前,對擬列入后備的必須從嚴把關,把廉政考核放在首位,對考核不合格的堅決一票否決;調動交流前,既要交接思想、交接人員、交接財務物資,也要交接廉政情況,交接雙方聯合對干部進行考核;崗位變動前,有些崗位對干部要求更高,必須絕對廉潔干凈,對這些敏感重要崗位人員,必須把好政治、廉潔這兩道關口,方能取得上崗資格證;述職述廉時,充分發(fā)揮組織和群眾監(jiān)督的作用,對干部廉政情況進行考核。
三、著力解決考核標準缺乏操作性的問題。目前看,對干部的廉政考核標準過于模糊,考什么內容,考到什么程度,考核的具體標準是什么,沒有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導致考核流程五花八門。要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細化考核標準,圍繞“七用”進行考核,做到見人見事,打分排名。用人方面,重點看是否存在違規(guī)用兵、私自用兵、超范圍用兵、讓戰(zhàn)士干私活等問題,是否存在用人不公、搞親疏遠近、小團體、對身邊人員管理不嚴等問題;用錢方面,重點看是否存在侵占公款、變通開支、私費公報、公款慰問送禮、公款接待、虛列開支套現核銷、審核把關不嚴等問題;用權方面,重點看是否存在亂插手干預基層熱點敏感事務,利用手中權力收受部屬禮金禮品、土特產,私下授意甚至搞“權錢交易”,是否存在享受“微特權”、嚴人不嚴己等問題;用房方面,重點看是否存在違規(guī)住房、多占超占住房、不及時騰退住房等問題;用車方面,重點看是否存在違規(guī)用車、公車私用、私車公養(yǎng)、違規(guī)加油等問題;用物方面,重點看是否存在長時間占用公物、公物不入賬、私自將公物送禮或占為己用等問題;用時方面,重點看是否存在“八小時以外”亂交往、出入不健康場所,違規(guī)飲酒、酗酒,請銷假不及時甚至不假外出等問題。
四、著力解決考核方法缺乏靈活性的問題。一些單位對干部的廉政考核,方法還比較單一,停留在談話了解、民主測評、紀委鑒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談話了解、民主測評僅限于考核對象現在的部屬及同事,很難摸到實情,容易造成對一個干部的誤判。對干部進行廉政考核,必須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將自查與檢查、內部考核與外部評價、本級推薦與上級考核相結合。一是交叉式,采取上級垂直與友鄰交叉考核相結合的辦法,防止出現打人情分、放不開手腳等現象,以便更加全面、真實、準確地了解干部的廉政情況,將誤判降到最低;二是查看式,通過現場查看、網絡調查等手段核實財、物、房、車等情況,驗證考核對象對組織是否忠誠老實、如實報告?zhèn)€人事項;三是問詢式,既聽取考核對象現在的部屬及同事意見,也要聽取考核對象以往的工作單位、以前的上級及部屬的意見,還要了解考核對象家人的意見,多渠道了解考核對象廉政的真實情況;四是測評式,隨機抽取其領導、部屬等各層次人員進行測評,現場進行統(tǒng)計并公布結果,杜絕各類漏洞,防止出現作弊,確保測評公正;五是審計式,對個人財務賬目進行全面審計,發(fā)現問題線索按規(guī)定及時報紀委調查,對經濟上有問題的干部一律不得任用。
五、著力解決考核結果缺乏權威性的問題。當前,對干部的廉政考核往往不注重結果運用,多數情況下是考完之后沒有進入檔案,沒了“下篇文章”,導致結果缺乏權威性,很難對干部起到教育警醒作用。實際工作中,考核結果不能只看得票多少,要合理劃定“合格線”,既保護工作積極性,又測出群眾威信,區(qū)分先進、較好、一般、較差四個層次,現場公布結果,在適當范圍內進行通報,接受群眾監(jiān)督,防止出現篡改考核結果現象。要將考核結果與干部任免掛鉤,與評先評優(yōu)掛鉤,與獎優(yōu)罰劣掛鉤,存入個人檔案,作為使用干部的參考依據。對考核中發(fā)現問題的,根據問題性質、輕重程度,以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方式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六、著力解決考核責任缺乏嚴肅性的問題。當前看,各級應當承擔什么責任尚無明確規(guī)定,導致考核不嚴肅,效果不明顯。必須厘清各級責任,用責任的強化推動考核落地落實。一是考核領導的責任,堅持“誰考核誰負責”,對打人情分、故意虛報瞞報、對嚴重違規(guī)違紀問題沒有及時發(fā)現的,要嚴肅追責問責,使考核者真正黑下臉、敢較真;二是推薦組織的責任,對廉政方面出現問題、帶病推薦提拔的,既要追究干部本人責任,也要追究推薦單位黨委和主官的責任,真正讓作風不正、自身不廉、公認不好的干部無處藏身;三是考核相關人員的責任,對不如實提供情況、故意隱瞞問題、虛報情況等人員,要依據《紀律處分條例》給予相應處理,以嚴肅紀律推動責任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