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駿
(上饒清水醫(yī)院放射科,江西 上饒 334000)
骨質疏松作為骨科疾病的一種,老年人群為該病的主要 患病群體,其主要的致病原因為骨代謝性障礙所誘發(fā)的骨吸收和骨形成異常,久而久之患者就會出現(xiàn)骨密度降低以及鈣磷代謝失調[1]?;颊呋疾『蟮闹饕R床癥狀表現(xiàn)為駝背、腰痛等,一旦患病,將會在較大程度上增加患者骨折發(fā)生的風險率,嚴重的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采取科學有效的診斷方式,對患者行早期診斷,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價值顯著。在以往的診斷中通常予以X線進行。近年來,隨著科研的不斷深入,部分學者在實驗研究中指出[2],將數(shù)字化放射影像測定代替X線影像測定實施于骨質疏松患者檢測環(huán)節(jié)中,對于減少輻射量、縮短檢測時間、促進診斷準確率的提升,意義非凡,具體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骨質疏松患者73例,作為觀察主要對象。借助抓鬮法完成分組操作,劃分為觀察組(n=37)和對照組(n=36)。對照組中男18例,女18例,年齡36~55歲,平均年齡(45.37±1.27)歲,病程2.1~5.9年,平均病程(4.14±1.01)年;觀察組中男18例、女19例,年齡36~54歲,平均年齡(45.35±1.28)歲,病程2.0~5.6年,平均病程(4.13±0.99)年?;颊吲R床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收集全面者;②對該實驗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未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以及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者;④意識清醒,可對檢測過程主動配合者[3]。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對檢測過程不耐受者[4]。
1.3 方法 將X線影像測定實施于對照組,檢驗過程中使用X線診斷儀(東軟醫(yī)療系統(tǒng)有限公司)。對患者的全身檢查,檢查過程中著重關注對患者的頸椎、髖骨等部位的檢測[5]。將數(shù)字化放射影像測定實施于觀察組,檢驗過程中使用數(shù)字化X線攝影機(北京萬東醫(yī)療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具體操作過程中如下:將患者的非優(yōu)勢手于專用手模板放置,以操作說明為依據事先設定好的曝光條件,并將患者的基本信息傳輸至儀器中,通過儀器完成自主檢測,將原始信息傳至計算機,并在信息化系統(tǒng)軟件的福下注完成數(shù)據的處理,最終獲取檢測結果[6]。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敏感性、特異性、確診率及其檢測時間、輻射量指標展開評估比對。
1.4 評價標準 敏感性、特異性、確診率的評判依據如下;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確診率=(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shù)×100%[7]。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對實驗數(shù)據的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種敏感性、特異性、確診率對比 觀察組在敏感性、特異性、確診率指標上,與對照組展開對比,改善效果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檢測時間、輻射量 觀察組患者的檢測時間為(2.37±0.78)min,輻射量為(0.001±0.001)mrem;對照組患者的檢測時間為(8.08±1.67)min,輻射量為(5.50±1.38)mrem。觀察組在檢測時間、輻射量指標上,與對照組展開比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214,P=0.001;t=9.287,P=0.001)。
表1 兩種診斷方式敏感性、特異性、確診率對比Table1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wo diagnostic.Methods
現(xiàn)階段,針對骨質疏松進行治療干預最常用的手段即為藥物治療,予以藥物治療干預的主要目的在于對患者體內鈣物質的含量進行調節(jié),加速骨頭成型的速度?;颊唧w內鈣物質的補充主要有兩種,即有機鈣和無機鈣,補充鈣物質可以幫助患者對體內的甲狀腺亢進現(xiàn)象進行抑制,促進骨頭吸收能力的增強。鈣調節(jié)劑主要涵蓋以下幾種:D雌激素、降鈣素以及維生素等。除此之外,又存在少量患者使用光療法、運動療法以及高頻電療法進行干預。除了上述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外,予以患者針對性的護理手段和措施干預也是十分必要的。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開展有生理至心理上的完整的、全面的、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于促進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意義顯著[8]。
原發(fā)性骨質疏松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激素代替療法,除此之外再予以維生素D制劑以及鈣制劑進行干預,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再叮囑患者堅持運動,是促進疾病康復的最好方式。針對骨質疏松患者而言,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即為骨折,據權威調查數(shù)據結果顯示,在眾多的髖骨骨質疏松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中,約有15%~20%的患者生存期僅僅為1年時間,且主要的死亡原因均為該病導致的并發(fā)癥。即便生存下來的患者中,也有1/2患者終生殘疾,無法實現(xiàn)最基本的生活自理。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而言價值顯著。在以往的診斷中所采用的測定方式為X線,但是眾多的測定結果顯示,該測定方式準確率一般。因此,探究一種準確的診斷方式,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迫在眉睫。近年來,隨著科研的不斷深入,數(shù)字化放射影像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診斷方法應運而生。該診斷方式具有無創(chuàng)、誤診率低、輻射量小、診斷時間短等諸多優(yōu)勢,彌補了X線影像診斷中的不足。因此,現(xiàn)在已被廣泛的應用于骨質疏松患者的早期測定中。本文中的試驗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敏感性、特異性、確診率分別為98.74%、94.73%、98.87%,相比較對照組的83.82%、78.38%以及81.35%而言,明顯更高,改善效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此之外,觀察組患者的檢測時間為(2.37±0.78)min,輻射量為(0.001±0.001)mrem;相比較對照組患者的(8.08±1.67)min,(5.50±1.38)mrem而言,改善效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數(shù)字化放射影像測定代替X線影像測定實施于骨質疏松患者檢測環(huán)節(jié)中,對于減少輻射量、縮短檢測時間、促進診斷準確率的提升,意義非凡,因此,臨床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