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厚文
第一次看電影,是在我們村。那是我國解放初期,當時我只有七八歲。
一天上午,聽說放映隊要來放電影??匆娪休v馬車從西北方向朝村里駛來,村里男女老少都爭先恐后地跑出來看新鮮、湊熱鬧。馬車由一人趕駕,兩人坐上邊,車上鼓鼓囊囊,用綠色帆布蓋得嚴嚴實實。
馬車被趕進一個已被沒收、原是地主家的大院里,人們先在四周插上大竹竿子,再用繩索連接,以網(wǎng)狀形式將車圍在中間。趕車人坐在圍欄里看守,并再三口頭提示:不能靠近,不準觸碰,不許污染。一傳十,十傳百,聽到消息,村里來圍觀的男女老少絡繹不絕,大家你擁我擠,踮腳翹首,邊看邊指指畫畫,談笑議論……
傍晚,我們小學生們提前吃飯,先去學校,準備統(tǒng)一列隊入場。老師事先提出嚴格要求:進場之后聽從指揮,遵守紀律,不準大聲喧嘩、打鬧、說笑。因老師文化并不高,知識面又窄,還曾誤導我們說:“電影開始后,決不可用手指畫銀幕,小心觸電?!币院笪覀儾胖?,其實不然。
入場后,我們規(guī)規(guī)矩矩、老老實實地坐好,等待電影放映。
電影是一部譯制的蘇聯(lián)黑白片子,至于影片名字已記不住了,反正是打仗的(戰(zhàn)斗片),只記得女主人公叫芭莎。電影中有個鏡頭:幾門大炮炮口徐徐朝向觀眾方向移動。這時觀眾中一中年婦女一下站起來,邊揮臂邊大聲喊叫:“快躲開,快躲開!”頓時場上一片嘩然。
那時我正值童年,在讀小學,知識面極小,又因是第一次看電影,還是外國片,也是第一次看到外國人模樣及那些洋槍洋炮等裝備,說實在的,只是看熱鬧而已,壓根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當時,因了激情燃燒的童心,交織上自己的浮想聯(lián)翩,又加上影片情節(jié)轉(zhuǎn)換、交替,還有那拖沓難記的外國人名字,最后誰與誰打,誰勝誰敗,自己始終也沒有太弄清楚。電影結束,雖說尚未盡興,但又不得不戀戀不舍地離開。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電影,總覺得那山,那水,那人,那事,那物,簡直像真的一樣。至于怎么制作,怎么搬上那張大白布(銀幕)的,卻不得而知,心中只是打上許許多多的問號。
放電影那晚,父親因在家看守,遺憾沒去現(xiàn)場。但他說在家也能聽電影,那音樂、聲響完全聽得清楚,那人物對話偶爾也能聽清一兩句。
這就是我第一次看電影的印象,飽了眼福,開了眼界,想來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