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俞嵐 張興春
(南京林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由于農產品不富彈性的供需特性,以及農業(yè)生產往往受制于氣溫、雨量及季節(jié)等自然條件,使得農產品的供給往往呈現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因而導致農產品價格的劇烈波動。假若政府不干預,往往會造成農產品價格的巨幅波動,進而影響到生產者的收益與消費者的支出;俗話說:“谷賤傷農,谷貴傷民”即說明農產品價格穩(wěn)定的重要性,因此大部分發(fā)展中國家及發(fā)達國家的政府均會干預農產品價格,將穩(wěn)定農產品價格視為重要的農業(yè)政策之一。
本文的目的是要將目標區(qū)政策應用于農業(yè)經濟領域下的農產品價格管制,本文延伸建立一個開放經濟體系下,涵蓋農產品市場及非農產品市場的模型,并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利用圖解的方式,探討當政府實施農產品價格目標區(qū)政策時,農產品價格是否會產生如Krugman所說的“蜜月效果”,以及匯率的相關走勢。
本部分擬先建立一個連結農產品市場、非農產品市場、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的理論模型,可以建構如下的模型:
為說明方便起見,我們假設ε為不連續(xù)的隨機干擾項,且每變動一單位時間,ε值增加或減少的幅度相同,發(fā)生的機率亦相同。我們來解釋隨機干擾項ε的性質,該圖的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隨機變量值。假設在期初(即t=t0),農產品的隨機干擾項為ε0,在變動一單位時間后(即t=t1),ε0可能上升為ε1,亦可能下降為ε2;其上升或下降的幅度相同(即ε1-ε0=-(ε2-ε0)),且上升為ε1及下降為ε2的機率均為0.5。若在t=t1時,農產品市場的隨機干擾值為ε1,則下一個單位時間(即t=t2),ε1可能上升為ε3,亦可能回復為原先的ε0水平。以此類推,可知農產品市場的隨機干擾項在每一單位時間可能變動的情況,且在任一時點,ε上升或下降的機率均與前一時點ε值的大小相互獨立。
維持農產品價格的穩(wěn)定是許多國家重要的農業(yè)政策目標之一,在浮動匯率制度下,本文利用圖解的方式,探討當政府實施農產品價格目標區(qū)政策時,農產品價格是否會產生如Krugman所說的“蜜月效果”;同時也探討此項干預政策對非農產品價格的影響,是否會造成非農產品價格有更不平穩(wěn)的現象出現?本文也探討政府是否可藉由對農產品價格設定目標區(qū),而間接促成匯率的穩(wěn)定,經由本文的分析可獲如下的結論:在開放經濟體系,政府設立農產品價格目標區(qū),在農產品的價格效果大于財富效果時,唯有政府以調整貨幣供給量的措施來進行干預,才能確保農產品價格相對平穩(wěn),而在其余狀況下,農產品價格是否有穩(wěn)定作用,就得視民眾預期對農產品市場與非農產品市場(或外匯市場)的影響程度而定。換言之,Krugman的蜜月效果不一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