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是一個做事非常麻利的人。
她可以僅用幾分鐘就晾完滿滿一洗衣機的衣服,或是用幾分鐘疊好一大堆衣服,甚至可以在一分鐘內(nèi)檢查完我的作業(yè)還簽好名。看她疊衣服,手一抖,一鋪,再折幾下,衣服就平平整整地疊好了;系蝴蝶結(jié),手一拉,一轉(zhuǎn),再一拉,我還沒有看清楚,一個漂亮的蝴蝶結(jié)就系好了;甚至連讓我覺得很難的套被套,她都能很快搞定。前幾天天氣變涼,我們家要換厚被子了。換過被套的人都知道,換厚被子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天晚上,看到媽媽拿出被套,準備給我和哥哥換被套,我急忙上前,想要幫她一把,可媽媽說不用,她一個人就行。只見她把被套反面朝外,平鋪在床上,然后把被子鋪在被套上,接著把兩個被角往里面折,再把被子卷起來,卷到開口處,然后把被套翻了過來,東一拉,西一拽,不一會兒,被套竟然平平整整地套好了。
可不知怎么的,麻利的媽媽有時做事又特別慢。
煲湯,別人半小時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她卻要等上好幾個小時——別人用高壓鍋一下子就煮好了,她偏偏要用瓦罐小火燉,因為她覺得那樣煲出來的湯才更有營養(yǎng);衣服破了,別人會拿去外面鋪子里讓人用機器縫補,一分鐘搞定,她卻喜歡自己用針線慢慢地縫,她覺得這樣更扎實,一針一線飽含著她對我們的愛意;想要吃餃子,別人去超市買,她則是買好原料在家里自己包,她告訴我這樣吃得才衛(wèi)生,才干凈。還記得有一次,我要學(xué)習(xí)如何給繩子打結(jié)。平時三秒就可以搞定的她,卻足足花了十多分鐘,手把手地教會我。只見她左手往上翻,右手往下翻,手指再一交叉,然后一拉,一個漂亮的小結(jié)就好了。我按照她的步驟做,可就是打不好——不是左手這邊出了狀況,協(xié)調(diào)配合不到位,就是打結(jié)的步驟出了問題。見我總是不會,媽媽便把動作一步步拆分開,用更緩慢的速度做了一遍,簡直比電視里的慢鏡頭還要慢。這一回,我睜大了雙眼,認認真真看清楚了媽媽的動作:先是把繩子拉直,再用兩個小指勾住繩子,左手從前往后翻,繩子從小指繞到食指再到大拇指;做完這步,右手從后往前翻,繩子從小指繞到大拇指再到食指;最后則是左手拉右手拇指和食指中間的繩子,右手拉左手拇指和食指中間的繩子,交叉拉緊。“原來,蝴蝶結(jié)是這樣子打的呀!”我又試了一次,終于成功了!盡管這個蝴蝶結(jié)打得并不漂亮也不結(jié)實,但這畢竟是我成功的第一個蝴蝶結(jié)!
為什么媽媽有時做事風(fēng)風(fēng)火火,利索得讓人嘆為觀止;有時做事又那么慢,慢得讓人著急得受不了?原因是由于爸爸在外地工作,家里的事全都得靠媽媽。媽媽做事快,是為了節(jié)省出時間,呵護關(guān)愛我們的成長;做事慢,也是為了我們。而且有的事快不得,必須慢,畢竟慢工出細活嘛!
無論是快還是慢,我知道,那都是媽媽滿滿的愛。(指導(dǎo)老師:鐘華奇)
點評:這是一篇采用對比寫法構(gòu)思的作文。作者把生活中通過細心觀察的“快”與“慢”上升到了媽媽“滿滿的愛”上,既突出了主題,更表達了自己對媽媽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