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平
(山東外貿職業(yè)學院)
高職院校英語聽力教學是外語教學活動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最感頭痛的問題。隨著高校擴招的深化和高考英語聽力政策的不斷更改,近兩年高職院校學生入學時的英語聽力水平也有所波動。面對此種現實,英語聽力教師必須從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兩方面入手,加強聽力策略教學,進行混合式課程改革,切實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高職高專院校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其英語聽力教學應以培養(yǎng)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為重心,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各項微技能、綜合技能和聽力策略的訓練,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筆者所在學院為例,學生經過2~4個學期系統的聽力學習和訓練,能夠掌握基本的聽力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夠聽懂并寫下基本的語言素材,聽懂具有一定難度、內容較為復雜、語速較快的聽力材料,具備跨文化交際意識,能夠基本勝任外語外貿、跟單、貨代等方面的崗位,滿足自身的持續(xù)性發(fā)展要求,能夠應對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考試、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的聽力部分,并努力獲得相應英語能力證書。
從近幾個學期的教學中發(fā)現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聽力水平層次差別大,如何在課堂上能照顧到大多數人?教學內容、要求、策略不能搞一刀切,一個標準,聽力策略和學習策略欠缺,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積極性差。
2.教師課堂效率低,對單詞、表達、文化背景等講解過多,聽、講沖突(講不完),學生課上課下的學習過程形成死循環(huán),音視頻資料多,分享限制多,學生利用差,對策略運用中存在的問題難以發(fā)現,對策略的講授和運用程度較低,從筆者2017年兩次四、六級翻譯閱卷的經驗來看,學生對聽過的材料內化程度差,輸入轉化為輸出的能力較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確定的課程設計原則是:自下而上建設,自上而下整合。力圖解決每堂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而優(yōu)化整個課程;提高課堂效率,加強課上策略指導和課后自主學習,將2課時的影響延伸至整個周,提高對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加強數據的反饋、收集、分析,提高和加強輸入輸出的轉化。
課程建設的具體思路如下:
將每學期的模塊和技能分解為16個單元,根據需要搭建在線課程。首先,確定過程、環(huán)節(jié),明確每個環(huán)節(jié)要達到的目的并加入策略培訓內容。其次,每個單元以周為單位設計成一個學習循環(huán),將任務和要求分解具體化、多樣化、靈活性、盡量做到每個任務可監(jiān)控。最后進行教材整合和內容補充,收集整理大量的音視頻資料,并確定線上、線下分別處理哪些。
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實際水平和具體情況出發(fā),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采用多模態(tài)教學、情景教學等,充分利用各種媒介、資料和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并融入對學生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觀看播課單元并就相關話題回帖,熟悉并掌握與本單元話題相關的單詞和表達。
完成預習材料的學習,為后續(xù)篇章聽力做好詞匯準備(查單詞)。
學生完成在線測試并反饋易錯點或難點,教師通過后臺數據確定課堂講授重點。
根據學生在預習測試中出現的疑難易錯點進行篇章訓練,并加以聽力策略指導。
就單元相關話題進行復述、對話等口語輸出練習。
教師給學生提供與單元話題相關的音視頻資料,引導學生就單元話題進一步探索及發(fā)散性思考,開拓學生眼界及思路。
教師發(fā)放作業(yè)音頻,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提交,教師在下次課堂上進行反饋。
結合學生微信群(下通知、反饋等即時交流,清華在線平臺提交作業(yè)補充)、“愛聽不?!?聽力材料補充),全方位的提供各種資源和溝通渠道,拓寬課時影響。
2017年12月我院2016級學生首次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如下。
上述表格中,各班四級通過率均高于或接近全校平均水平,并且?guī)缀跛邪嗉壜犃Σ糠值募案衤识几哂诎嗉壨ㄟ^率。這說明混合式課改對英語聽力的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通過以上的教學實踐證明,策略培訓有助于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這對我們的外語教學、教材編寫以及師資培訓等方面有一定的啟示。在聽力教學方面,我們不僅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可理解性輸入,而且要有針對性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效的策略指導和培訓。策略教學結合混合式課程改革,是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一條比較可行的路,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還是要積極參與、加強溝通交流并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