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梅
廣東省羅定市紅十字會醫(yī)院婦產科,廣東羅定 527200
盆底肌主要指的是封閉骨盆底的三層肌肉群,該部分組織從小腹恥骨處一直延伸到肛門上方的尾骨位置,它不僅可以起到托起盆腔中內臟的作用,同時也能夠保持會陰括約肌的彈力與強度,這對于女性的分娩、泌尿系統(tǒng)以及生殖系統(tǒng)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作用[1]。引發(fā)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在妊娠期間,由于盆底肌受到了比較大的壓力、底神經受損導致患者盆底肌的張力減弱,從而引起尿失禁等病癥。由于大部分初產婦缺乏對產后盆底肌功能恢復重要的認識,就極易引起盆底肌功能障礙綜合征。隨著我國醫(y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產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生物理療和功能鍛煉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了產后恢復的過程當中[2]。本次研究為了進一步探討生物反饋電刺激結合盆底肌訓練治療對初產婦產后盆底肌功能康復的效果,選取了2016年3月~2017年12月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0例初產婦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現把本次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0例初產婦,通過電腦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00例初產婦。其中對照組初產婦年齡19~38歲,平均(27.5±1.5)歲,臨床表現為子宮脫垂90例(Ⅰ度輕型36 例,Ⅰ度重型 24例,Ⅱ度輕型30例),尿失禁 50例,盆底肌力 0 級 60 例,1 級 50 例,2 級 30 例,3 級 20 例;觀察組初產婦年齡18~37歲,平均(28.1±1.3)歲,臨床表現為子宮脫垂,85例(Ⅰ度輕型40 例,Ⅰ度重型25例,Ⅱ度輕型20例),尿失禁 55例,盆底肌力 0 級 55 例,1 級 65 例,2 級 25 例,3 級 15例。兩組初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納入標準:(1)符合女性單純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標準的患者。排除標準:(1)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或膀胱過度活動癥者;(2)有尿失禁手術治療史或盆底手術史,生殖器脫垂≥2 度者;(3)慢性咳嗽史與盆腔手術史患者
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與家屬均認真閱讀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產科保健知識進行盆底肌康復訓練。這就要求醫(yī)護人員要在初產婦產后7周內,要給初產婦全面的普及常規(guī)的婦產科保健知識[3],具體的知識內容如下:(1)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科學的調整飲食結構,并并叮囑初產婦要所進食一些含蛋白質較高的食物,多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盡量避免吃煎炸性食物;(2)對初產婦實施產后腹部護理,利用專業(yè)的收腹帶來幫助初產婦收縮腹部[4];(3)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加強與初產婦的溝通,耐心解答初產婦的疑問,消除與緩解初產婦內心焦慮與抑郁等不良情緒,確保初產婦的身心健康,并堅持治療2周[5]。
1.3.2 觀察組 觀察組初產婦在對照組初產婦的基礎上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結合盆底肌訓練方法來幫助初產婦的盆底肌功能進行恢復。主要的步驟如下:利用生物刺激反饋治療儀(myotrac thought technology)開根據初產婦盆底肌最開始的肌張力,對盆底肌實施反饋性電刺激,電流強度要從最開始的初始值不斷的提升到初產婦察覺到不適感為止,每次進行電饋點電刺激的時間為 20min,2d一次,堅持2個月[6]。同時要給初產婦進行盆底肌康復訓練指導。首先要求初產婦在收縮盆底肌的過程中吸氣 5s后,呼氣時放松盆底肌,該動作重復進行,每天要重復150次左右,可以分成2~4次來完成[7]。堅持持續(xù)治療2周。
(1)觀察與比較兩組患者的盆底肌電壓,主要包括最大電壓值和平均電壓值;(2)觀察與比較兩組患者的肌張力,肌張力的總有效率 =( 基本恢復正常 + 完全恢復正常 )/ 總例數×100%:(3)觀察與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采用QLQ-c30生存質量評分量表,其中包括生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和情感職能,每項指標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4)觀察與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主要包括胃腸不適、肌肉酸痛、會陰部腫脹以及胃脹。
統(tǒng)計學分析將本次研究中600例患者的資料進行整理,并利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整理,并分別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和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計數資料行χ2檢驗,所得的計量資料通過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盆底肌最大電壓值和盆底肌平均電壓值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盆底肌最大電壓值和盆底肌平均電壓值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盆底肌電壓比較(± s,μV)
表1 兩組患者盆底肌電壓比較(± s,μV)
組別 n 盆底肌最大電壓值 盆底肌平均電壓值對照組 300 17.57±2.02 12.94±2.26觀察組 300 24.16±3.26 17.21±3.13 t 29.762 19.157 P 0.000 0.000
兩組研究對象經過不同的治療方法后,觀察組患者的肌張力恢復總有效率95.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肌張力恢復總有效率80.0%,通過兩組患者肌張力恢復數據對比可以得出,觀察組患者的肌張力恢復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肌張力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s,分)
組別 n 生理功能 社會功能 軀體疼痛 情感職能對照組 300 70.81±4.37 72.76±4.43 67.02±5.39 67.73±3.59觀察組 300 81.54±4.49 81.64±4.28 79.51±4.62 79.11±3.50 t 29.662 24.969 30.474 39.313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通過觀察與比較兩組老年癡呆患者的生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以及情感職能得出,觀察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以及情感職能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通過對兩組研究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對比可以得出,觀察組患者的總并發(fā)癥率6.4%, 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總并發(fā)癥率為17.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根據國內外相關的研究以及臨床資料顯示,導致女性盆底肌功能出現失調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間,由于其盆底肌受壓以及底神經受損就嚴重的影響到了患者的盆底肌張力,并隨之出現產后子宮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等一系列臨床癥狀[8]。根據我國現階段初孕產婦對于產后護理認知的整體水平來看,由于其屬于一個特殊的群體,大部分初產婦都嚴重缺乏產后護理經驗,同時對于產后盆底肌功能恢復的重要性沒有客觀、全面的認識,從而導致初產婦在產后極易引發(fā)盆底肌功能障礙綜合癥,并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嚴重的影響到初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9]。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醫(yī)療技術水平也在隨著不斷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們都提高了對產后生活質量的要求,這就使得生物理療和功能鍛煉被廣泛的應用到當代產后功能恢復的過程當中,并且顯得尤為重要。生物電刺激療法主要是根據初產婦實際的情況來利用治療儀釋放適當的電流,并通過電流對初產婦患部肌肉和神經的刺激來增強其敏感水平[10-11];另外,生物電刺激療法也可以根據初產婦盆底部的肌電信號強弱來讓患者做出不同的感官反應,例如,聽覺、視覺反饋等,這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初產婦的對盆底肌的感知度,同時也能夠最大的程度上改善初產婦的盆底肌功能[12]。盆底肌功能訓練要根據初產婦自身的情況來有針對性的制定科學合理的盆底肌功能訓練計劃,以此來充分的鍛煉初產婦的受損盆底肌群功能,以此來有效改善初產婦的血液循環(huán)功能,快速增強初產婦患部的肌肉收縮力,減少產后感染以及現象的發(fā)生[13-14],促進初產婦的早日康復。
總而言之,根據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顯示,兩組研究對象經過不同的治療方法后,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結合盆底肌訓練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盆底肌電壓、肌張力、生活質量以及不良反應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采用常規(guī)的產科保健知識進行盆肌底功能康復訓練的對照組患者。這就進一步證明了,對初產婦產后實施生物反饋電刺激結合盆底肌訓練治療可以有效的促進其盆底肌功能的康復。生物反饋電刺激結合盆底肌訓練治療不僅可以有效的優(yōu)化初產婦產后的盆底肌電壓,提高初產婦的肌張力,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降低初產婦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初產婦產后的盆底肌功能恢復[15-16]。因此,生物反饋電刺激結合盆底肌訓練治療應該得到廣泛的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