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燕
用麻煩保衛(wèi)家庭
尹先生是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的業(yè)務骨干,收入頗豐,但是代價也不?。撼D旮こ套撸こ潭嘣谕獾?,所以與妻子聚少離多,與兒子感情淡漠。他的兒子小榆今年上高三,處于人生中最要緊的階段,卻突然提出休學一年,而且說不出具體原因。尹先生急了,連忙乘高鐵往家趕,路上就迫不及待地托朋友找到我預約咨詢。
電話里,尹先生一再強調(diào),小榆的媽媽不會教育孩子,性格要強,又特別急躁,很可能是她惹得小榆不肯上學,至于具體原因,他說不清楚。對小榆在學校的情況,尹先生也說不清具體情況,總是岔開話題,好像他本不該知道得那么清楚似的。我猜想,這又是一個甩手掌柜式的爸爸。
第二天上午,尹先生和妻子譚女士一起押著小榆來到了我的咨詢室。
自我介紹時,尹先生反復說自己工作壓力大,一個人在外地生活吃了不少苦,衣服要自己洗,生病了沒人照顧,等等。見妻子在一旁不時地撇嘴,尹先生越來越煩躁,語氣中不自覺地多了一些對妻子的責怪?!霸缰篮⒆咏逃蛇@個樣子,我哪里還敢出差?!彼詥栕源?,“我吃那么多苦,為的是什么?還不是為了家庭更富裕、孩子更有出息?”
譚女士忍不住了,轉頭對小榆說:“咱倆在家多享福呀!難怪人家說你是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呢!”
對于妻子的奚落,尹先生憤怒道:“連孩子都教育不好,不是做媽媽的失職嗎?”
譚女士反唇相譏:“沒錯,是媽媽的失職,但不是爸爸的失職,因為爸爸壓根兒沒在職!”
尹先生霍地站了起來,喘著粗氣,看樣子要動粗。
我連忙站起來擋住他,質問道:“尹先生,您要解決的是孩子的上學問題還是你們夫妻的關系問題?”
尹先生愣住了,他眨眨眼,說:“這好像是一個問題。”
尹先生說得沒錯,表面上看,他與妻子的關系與小榆不肯上學扯不上關系,但本質上很可能是一個問題。
與小榆的單獨溝通和兩份性格量表測試證實了我的判斷。小榆的心理狀態(tài)基本良好,只是有輕微的情緒障礙,而情緒障礙的根源正是爸媽的關系不好。鑒于此,我建議一家三口做家庭治療,一攬子解決所有問題。
“家庭治療?”譚女士疑惑地問。
我說:“家庭治療是以家庭為對象實施的團體心理治療模式。其目標是協(xié)助家庭消除異常、病態(tài)狀況,以執(zhí)行健康的家庭功能。家庭治療的特點是不注重家庭成員個人心理構造與狀態(tài)的分析,而將重點放在家庭成員的互動與關系上,從家庭系統(tǒng)角度去解釋個人的行為與問題,先改變家庭整體,再改變個人?!?/p>
“聽起來不錯?!弊T女士嘴角露出譏諷的微笑,“只是不知道尹工程師是否愿意,人家忙著呢?!?/p>
尹先生沒有理會妻子的挑釁,問我:“為什么不直接針對小榆展開治療?”
我請小榆去我的助手那里復印測試結果。等他出了門,我小聲對尹先生和譚女士說:“因為小榆沒有問題,他不肯上學是故意制造麻煩,以引起你們的注意。換言之,孩子是在用麻煩保衛(wèi)家庭。他沒有別的辦法,只能轉移你們的注意力,讓你們從敵對狀態(tài)中脫離,因為你們需要聯(lián)手面對他的問題。測試顯示,小榆最近陷入較嚴重的焦慮和抑郁,表明他遇到了親密關系中的暴力事件。最近你們是不是激烈爭吵了?”
尹先生和譚女士面面相覷。半晌,譚女士咽了一口唾沫,自言自語道:“心理測試真靈??!”
不必糾纏因果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人是所在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個人與其家庭成員間的關系很大程度上影響他的行為。當個人的心理出現(xiàn)了問題,每周一兩個小時的心理輔導,效力肯定不及其余時間家庭成員的影響力,所以,最有效率的辦法是讓家庭成員一起參與治療,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在對尹先生一家的家庭治療過程中,每個家庭成員都很好地表現(xiàn)了各自的心理需要,作為觀察者,我看得饒有興致。
我發(fā)現(xiàn),尹先生雖然常年在外地,平時只是通過電話、微信、視頻與妻子和兒子聯(lián)系,但他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響著家里的母子,盡管這種影響多數(shù)時候是負面的。比如,小榆的情緒障礙的確受譚女士的影響更多,但譚女士的負面情緒大多是從尹先生那里來的。確切地說,譚女士對小榆學習狀況的焦慮,以及由焦慮而衍生出的急躁、要求過高等不當行為,都是在宣泄對尹先生的抱怨情緒。夫妻間即使在電話里也針鋒相對、冷嘲熱諷,聰明的小榆都聽在耳朵里,疼在心里,自然會影響學習狀態(tài);父母矛盾越激烈,對小榆的負面影響就越嚴重,當負面影響積累到一定程度,情緒障礙的癥狀就出現(xiàn)了。
“看,罪魁禍首就是你!”譚女士不失時機地聲討尹先生,“孩子的高考要是耽誤了,我跟你沒完!”
“恰恰相反!”尹先生反駁道,“你在家一手遮天,我躲出來還不行?沒想到我躲到600公里以外,你還是能把責任賴到我頭上!”
這時,小榆靠近媽媽,小聲但情緒激動地說:“你躲出去是逃避責任!家里全靠媽媽一個人支撐。”他明顯是在保護媽媽,敵視爸爸。在整個談話過程中,小榆不停地在旁邊插嘴,替媽媽補充細節(jié),反駁爸爸,既像媽媽的小律師,又像媽媽的小幫兇。
譚女士在小榆的肩頭蹭了兩下面頰,享受兒子的聲援,一副相依為命的模樣,然后狠狠瞪了尹先生一眼,眼神仿佛在說:“看,兒子向著我!”
尹先生被激怒了,質問兒子:“我又不是出去花天酒地,怎么能說是逃避?沒有我在外面拼命工作,你哪來的錢交學費?一節(jié)課300元的補習班,你以為隨便哪個家庭都上得起嗎?”
譚女士淚水漣漣地找我評理:“您看看,哪有父親這樣表功的?這樣的人難道不是有心理疾病嗎?”
看到媽媽流淚,小榆迅速站起來,拿起我書桌上的面巾盒,放到媽媽面前。
家庭治療是從家庭關系入手,逐步看清家庭關系結構,然后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從尹家三個人各自的表現(xiàn)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家庭存在兩個循環(huán)的因果關系:
首先,丈夫在逃跑,妻子在追趕。妻子說,因為你逃,所以我追;丈夫說,因為你追,所以我逃,形成了循環(huán)的因果關系。在這個循環(huán)因果關系中,雙方都認為對方是主動的,自己是被動的,實質上是在推諉責任。這是尹家夫妻關系的基本形態(tài)。
其次,爸爸逃走了,兒子及時補位,替代爸爸去安慰和支持媽媽,甚至不惜以爸爸為敵。反過來,母子倆配合得得心應手,爸爸覺得無趣,似乎更有理由逃避,由此形成另一個循環(huán)的因果關系。
對我的分析,尹先生和譚女士表示贊同。見媽媽贊同,小榆也糊里糊涂地點頭。
“可是,”譚女士問,“到底哪個是因,哪個是果?”
“何必糾纏這個問題?”我笑道,“家庭治療的優(yōu)勢在于,大家可以同時停止這種讓大家都不舒服的循環(huán),讓家庭關系回到正常軌道,共同面對問題,豈不更好?”
“好,我不再推諉責任?!币壬R上表態(tài)。
小榆迅速用笑容回應,并熱切地望向媽媽。
譚女士溫柔地掃了尹先生一眼,對兒子說:“我也不再抱怨!”
孩子不是替罪羊
尹先生迫不及待地對我說:“好了,大家都有了一個良好的態(tài)度,您就趕快開始治療吧?!?/p>
我夸張地攤開手,說:“治療已經(jīng)結束了,還開始什么?”
“結束了?”尹先生和譚女士異口同聲。
“是啊,結束了?!蔽肄D向小榆:“告訴我,你現(xiàn)在感覺快樂嗎?“
小榆咧著嘴笑,大幅度地點頭。
“還要不要休學?”我追問。
小榆迅速合攏嘴巴,大幅度地搖頭。
“你們看,效果不錯嘛?!蔽覍σ壬妥T女士說,看他們還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進一步解釋道,“剛才我們說過,有兩個循環(huán)的因果關系不必糾纏,但另外有一個因果關系必須牢記:父母關系和睦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障?!?/p>
“還有兩個因果關系要牢記,”小榆插嘴道,“好態(tài)度能換來好態(tài)度,壞態(tài)度必招來壞態(tài)度?!?/p>
我沖小榆伸出大拇指,表示贊賞。
被兒子這般總結,尹先生和譚女士都有點尷尬。
尹先生問:“這么說,孩子的狀況是父母關系的晴雨表。”
“情況可能比晴雨表要復雜許多,”我解釋道,“家庭結構理論認為,兩個人的關系是不穩(wěn)定的,三個人組成的系統(tǒng)才是人類關系中變化最小的穩(wěn)定團體,比如家庭。但‘穩(wěn)定并不總是褒義詞,當兩個人的關系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一方或者雙方會向第三方索取同情,甚至結成同盟對付敵對的一方。比如夫妻間發(fā)生沖突,有時無法解決,就會把孩子牽扯進來。比如您家,您工作忙,妻子就把快樂和注意力轉移到兒子身上。事實上,孩子并不是被動地被拉進父母的戰(zhàn)爭的,而是主動跑出來幫父母維持家庭關系穩(wěn)定的?!?/p>
譚女士不好意思地說:“您這樣說,我感到很羞愧,好像孩子比父母更在乎這個家?!?/p>
“所以,夫妻關系不好,千萬別拿孩子當替罪羊。”我說,“國外有調(diào)查顯示,有情緒障礙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是因為父母關系緊張。當父母的沖突轉移到了孩子身上,父母就能保持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關系,而孩子必然出現(xiàn)情緒障礙等心理癥狀,比如拒絕上學。孩子的癥狀對家庭有穩(wěn)定作用,心理學上稱這種作用為‘癥狀的功能。聽起來多么殘忍,但真相就是如此?!?/p>
尹先生和譚女士對替罪羊的真相唏噓不已,表示再也不冷戰(zhàn)了,即使意見有分歧,也要心平氣和地溝通,絕不再讓備戰(zhàn)高考的小榆分心。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