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洋
摘要:《美學散步》中的“虛實”給我們開辟了一個新的對于美的欣賞視角,本文以“虛實”為視角,從畫作欣賞和文學作品欣賞兩個角度分別論述“虛實”帶給我們的欣賞啟示。
關鍵詞:虛實 美學散步 意象 意境
中圖分類號:B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7-0077-02
宗先生在《美學散步》中說:“以虛帶實,以實帶虛,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這是中國美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盵1]他強調(diào)這種“虛實”的宇宙觀若表現(xiàn)在藝術上,則“要求藝術也必須虛實結合,才能真實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1]藝術的本質(zhì)是真實,脫離現(xiàn)實創(chuàng)作會使作品變得不接地氣,如空中樓閣;單純寫實創(chuàng)作不賦予觀眾想象空間,作品也缺少了靈氣,會變得枯燥乏味。宗先生提倡的是“藝術是一種創(chuàng)造,要化實為虛,把客觀真實化主觀的表現(xiàn)”。[1]
《美學散步》中的“虛實”給我們開辟了一個新的對于美的欣賞視角,“它將哲學和藝術巧妙地相結合,在深厚的古典底蘊和廣闊的西方視野中更深、更好、更廣地闡釋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從而實現(xiàn)了生命藝術化和藝術生命化?!盵2]我們從中找到那份根植于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情感與美感,我們面對“實”的作品,然后通過作者給予“虛”的空間進行再次創(chuàng)作,作者在無形中與觀者產(chǎn)生了交互,觀者參與空白的創(chuàng)造,這個過程既輕松又美好,在互動的過程中觀者賦予了作品新的價值與意義,作品是“死”的,但是在想象之中再次“活”了過來。
本文以“虛實”為視角,從畫作欣賞和文學作品欣賞兩個角度分別論述“虛實”帶給我們的欣賞啟示。
一、畫作欣賞:在筆墨丹青和色彩斑斕里感悟充實與空靈
宗先生說:“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藝術很早就掌握了這虛實相結合的手法?!盵1]他談到八大山人朱耷的畫作時,這樣形容:“八大山人畫一條生動的魚在紙上,別無一物,令人感到滿幅是水”。[1]畫作中的“實”是被描繪出來的實實在在的景致,如山水畫中的各種皴法山峰與墨色水波,西洋畫里的肖像與光影也被真實描繪出來,“虛”則是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創(chuàng)作,我們在畫作面前,看著畫家用心描繪的畫作,我們把畫面?zhèn)鬟f至大腦與心靈,從自己的內(nèi)心出發(fā),感受畫作傳遞給我們的情緒,我們聯(lián)想與思考,靜止的畫面仿佛動了起來,畫作也有了生命。
2018年年初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張大千藝術展上”,筆者見到兩幅印象很深的畫作,分別是張大千的《巫峽清秋圖軸》與《仕女擁衾圖軸》。前者是一幅山水畫,偏偏骨骼清奇:畫作的中間意外出現(xiàn)了一抹白云,把山峰隔斷,如同把巫山切成兩段,畫作被分成上下兩幅,可整體畫面又無比和諧,正是這一抹白云帶給了觀者無限的遐想:白云后面是什么呢?是遠帆?是孤山?是青松?是道人?“白云后”給予畫作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讓畫作充滿仙氣。后者是一幅仕女圖,畫面上三分之一是題字,下三分之一是一位美麗的女子靜靜地趴在鋪著藍綠紅三色云紋的被子上,我們可以盡情欣賞女子的風姿綽約和無限柔美,這幅畫的最意外之處則是中三分之一的屏風,此屏風隔出了一塊空間,一塊無人能夠看到的空間,但觀者會因為屏風的隔斷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女子在哪里?屏風后面有些什么呢?屏風隔的是誰呢?屏風給女子披上了一抹神秘的面紗,甚至會引起人們對其身份的猜測,張大千先生用一個屏風創(chuàng)造了一個未知的世界。在國畫的范疇內(nèi),“虛實”永遠是中國畫家不可跳脫的技法,畫家通過水墨描繪實景,然后進行部分精致的虛化,如白云,如屏風,如大量留白的部分,通過虛實的技法委婉表達情緒,這也許是畫家創(chuàng)作時的無心之舉,卻留給了觀者在聯(lián)想時與畫家達成跨越時空的靈魂共鳴機會。
談到西洋畫,我們不得不提起達·芬奇,他無形之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虛”的謎題,“虛實結合”在他的畫里隨處可見?!睹赡塞惿肥撬麆?chuàng)作的世界名畫,現(xiàn)藏于盧浮宮,此畫有兩點值得我們探究一下,第一點是蒙娜麗莎背后的山水,寫實的肖像畫里這是不合常理的,但畫中的山水卻使她仿佛置身于云霧仙境里,這對于我們要探討的第二點“神秘微笑”,具有很好的襯托作用。國外有人利用虛擬圖像技術對蒙娜麗莎的表情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她的情緒83%是開心,9%是厭惡,6%是恐懼,2%是生氣,1%不到的中立,說明她的微笑不是一個空洞的微笑,里面包含了一種洞察與意味深長,仿佛她知道自己身處畫中,知道每天有無數(shù)人來與她對視,無數(shù)人甚至為她的神秘微笑編纂了各種理由。畫作中的蒙娜麗莎是一個真實形象,這是“實”,而她的微笑卻給觀者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這是“虛”,虛實結合讓畫作中的女人仿佛有了生命。
“在油畫中,對虛實的把握、理解,尤其對虛實本質(zhì)意義的追問、探索,都有助于深化創(chuàng)作主題,達到對藝術根本意義的認識?!盵3]無論是中國畫還是西洋畫,“虛實”都給我們帶來非常獨特的切入視角,讓我們通過虛實對比,探索畫作背后的更深層意義,建構那充實又空靈的美之國度。
二、文學作品欣賞:在詩詞歌賦和小說故事里品味真實與未知
論述文學作品的“虛”與“實”,讓我們先從這首元曲《天凈沙·秋思》開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首著名元曲的妙處何在?“首先是意象的虛化。藤、樹、鴉,這幾個意象雖然是‘實在的,但都有很大的‘虛的空間,因為什么樣的枯藤,什么樣的老樹,詩并沒有說。再看意境的虛化。所有這些名詞意象沒有一個動詞來串聯(lián),也沒有一個方位詞來安排,排列全是虛的,所以又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讓讀者填補。”[4]關于文學作品的“虛實”欣賞,通過對《秋思》的分析,能夠得到兩點啟發(fā):“意象”和“意境”,以上兩點都給予了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筆者將以此兩個維度來論述“虛實”在文學作品欣賞中的啟示,讓我們一同來品味文學作品中的真實與未知。
“意象”中的“象”指真實存在的場景,但“意”給了讀者非常大的臆想創(chuàng)作空間,兩者結合給了“虛實”發(fā)揮空間。當文人軼事邂逅美麗庭院,故事將會如何發(fā)酵呢?《浮生六記》作者沈復曾經(jīng)與妻子居于蘇州名園“滄浪亭”附近,兩人經(jīng)常攜手相游于園林之中,非常知足快樂。我們想象一對情真意切的小夫妻在一座古風猶存的亭中感受短暫的小確幸,他們珍惜時光,不求榮華富貴,只求一世安穩(wěn),他們的故事賦予“滄浪亭”更加濃厚的歷史韻味和人文情懷,因為他們的故事使一處景觀變得柔軟,如果參觀者知曉他們的故事,會覺得此地更加浪漫,仿佛每處都曾留下這對眷侶的身影,悄悄達到心中的共鳴?!稐鳂蛞共础肥埂昂剿隆背蔀槿藗兤粗械奈拷逯?,《岳陽樓記》使“岳陽樓”成為抒發(fā)抱負的登高之地,《羅密歐與朱麗葉》使維羅納成為人們心中的愛情圣地,一個地方被一部文學作品賦予了新的意義,因為“虛”的故事給予了觀者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當他們來到“實”景中,收獲濃厚的身臨其境之感。
宗先生說:“意境是‘情與‘景(意象)的結晶品?!盵1]當我們更進一步地寓情于景,不僅僅品味故事,更深入其中去感受文學作品的呼吸,也去聆聽故事的聲音,體會創(chuàng)作者當時的心境與感情,就能感受到作者所傳達給我們的“意境”。宗先生引用了王安石的“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前三句寫景,而最后一句寫“回憶的愁思”與“重逢的欣慰”,情景實現(xiàn)交融,讓人深入情緒之中無法自拔。通過詩句之間的情景交融,我們深入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之中,感受其中的情,“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為景”[1],由“意境”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宇宙,一個我們能融入其中感受更深層次感情,更深層理解文學作品的獨特世界。如同惲南田所說:“皆靈想之所獨辟,總非人間所有!”
由詩歌為起點,當我們閱讀其他文學作品時,是否也可能形成這樣獨特的“意境”世界呢?當我們閱讀《瓦爾登湖》時,盧梭創(chuàng)造了一個純凈的“意境”,一種樸素的心靈被喚醒,渴望著回歸大自然去感受清新。學生年代背誦《桃花源記》,陶淵明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外桃源的“意境”,一種逃離喧囂,回歸的沖動油然而生。福樓拜著名的《包法利夫人》有一個片段,萊昂在馬車上成功地引誘了愛瑪,但我們看不到直接的偷情場面,馬車依然極速行駛,視角通過車夫、路人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人物的感受來切入,我們受到這個情欲“意境”帶來的沖擊,令人癡迷,也發(fā)人深省。《飄》的結尾,瑞德棄家出走,斯嘉麗滿身疲憊地自言自語:“不管怎么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這個結尾類似許多影片的開放式結局,后來瑞德回來了嗎?后來斯嘉麗的生活怎么樣了?米切爾沒有明確回答,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懸疑“意境”,把選擇權交給了讀者,斯嘉麗后來擁有什么樣的生活反而由讀者自己來想象。
讀者根據(jù)文學作品的留白創(chuàng)造“意象”,把感情融入作品之中則開創(chuàng)“意境”,憑借“虛實”的視角來欣賞文學作品,不僅欣喜于故事本身的樂趣,更付出自己的努力跟隨作者的引導共同完成對這部作品的再次創(chuàng)作,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閱讀天國,在那里我們感受這部作品帶給我們的極致體驗,作品是真實存在的,但“一萬個讀者有一萬個哈姆雷特”,那種神秘的未知才是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
本文通過“虛實”視角對畫作和文學作品的欣賞分別進行論述,實際上,無論是建筑、戲曲、戲劇、音樂還是影視作品、行為藝術等領域,我們都可以利用宗白華先生提出的“虛實”思想來進行品味,它是中國美學一個獨特的視角,在美學散步中隨處可見他關于“虛實”的引用,簡單易懂,當我們品味真實的時候,就有了空靈的想象創(chuàng)作空間?!白谙壬摹搶嵥枷氚盐兆×怂囆g作品的共鳴性和永久性的關鍵,也抓住了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關鍵?!盵2]宗白華先生生前有一大憾事就是未能完成《中國美學史》的編纂,但是他卻通過自己的努力留下諸多真實存在的寶貴美學思想,也給后來者留下巨大的探索空間,這何嘗不也是一次“虛實結合”的遺憾呢?“虛實”只是一個欣賞美的視角,未來我們還可以從更多的維度來探索美的真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陳澤曼.從《美學散步》探析宗白華先生的“虛實”[J].思想美與時代(下),2013(5):55-56.
[3]淺析西方油畫中的虛實美,古典人物油畫大師筆下的絕代佳人賞析[EB/OL].http://www.sohu.com/a/238015403_789939,2018-06-27.
[4]周玉琳.虛空之舞:宗白華《美學散步》虛實觀絮想[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2): 176-177.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