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看來正面臨著其成為全球著名科技創(chuàng)新公司以來最嚴峻的考驗。日本共同社7日的消息說,日本將實質性禁止本國政府采購華為和中興的電信產品。美國動員盟國拒絕使用中國公司的高科技產品似乎取得了新的進展。而在此前一天,華為CFO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政府應美國法院要求“臨時扣留”,引起軒然大波。
自30年前誕生以來,華為一步一個腳印走上技術創(chuàng)新之路,直到今天成為擁有18萬員工、研發(fā)人員占比近一半的全球科技巨頭。之前除美國等個別國家限制其進入,華為足跡可謂在世界上無處不在。業(yè)界普遍認為,它的5G技術在某些方面站到了世界領先的位置上。
然而最近兩年,美國對華為的打壓開始升級。華盛頓從限制華為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延伸開去,要求其盟國與其協(xié)調行動,不在5G網絡建設中使用華為設備。澳大利亞率先追隨了美國,隨后是新西蘭,英國電信12月5日也表示不再使用華為設備。
看起來美國的動員正在對它的一些盟國奏效,這顯示了美國通過非市場手段排擠中國高科技企業(yè)的獨特能力。
華為將逆風而行,已然是這家中國高科技企業(yè)接下來注定要面對的挑戰(zhàn)。這一挑戰(zhàn)也是整個國家科技發(fā)展所面臨挑戰(zhàn)的縮影。
與國企不同,華為是十分徹底的民營企業(yè),意識形態(tài)色彩之淡,處在中國企業(yè)的“之最”行列。即使這樣,它受到美國如此重的政治歧視和基于此的排斥,這反映了中國與美國及少數西方國家跨越彼此政治鴻溝的艱難。
這條鴻溝越來越高度地緣政治化,地緣政治常常是一般政治的升級版,一旦被卷入,世界任何企業(yè)都很難游出那樣的漩渦。
解決華為的困境,大概需要兩個方向上的努力。
第一,華為唯有在技術上更加卓爾不群,更加不可替代,才能一定程度上消除來自美國的歧視。有的西方電信運營商現在就提出,華為是“目前唯一真正的5G供應商”,拒絕使用華為設備做不到,意思是要想達到應有的網絡速度并且實現市場可承受的價格,就只能用華為設備。華為在技術上的進一步強大將會強化世界各國的這一認識。
第二,中國需要通過擴大對外開放,緩解中美及中西的地緣政治或意識形態(tài)緊張。現實表明,緩和中美和中西關系同樣是中國現階段的核心利益之一。中國需要將捍衛(wèi)傳統(tǒng)國家利益與改善同西方的關系實現最大限度的協(xié)調,這會對中國企業(yè)走向世界經濟的前沿位置更有幫助。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美已經形成戰(zhàn)略競爭,緩和關系已無可能。這種看法首先是消極的。中國要和平崛起,要促進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美關系和中西關系就必須包含一定的建設性。一時的問題和挫折不應該動搖我們的這一認識,逆風飛揚,首先意味著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目標。
美西方圍繞所謂“中國滲透”的很多警惕和不滿,是中國人完全沒有想到的。這是兩個相互陌生體系大規(guī)模交流而引起的摩擦。我們想說,這種摩擦是存在變成磨合的可能性的,中西雙方都存在為減少對方猜忌而做適當調整的空間。改革開放需要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的內涵要比改開初期更富有挑戰(zhàn)性。我們相信,中國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未來更加光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