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目前初中英語readingII,語言點講解課上語言處理的的常見問題進行理性地分析,結合案例闡述了如何幫助學生在不脫離文本的基礎上,在語境中靈活地運用語言,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如何發(fā)揮英語語言文學性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語言點教學;目標;語境;情感教育
【作者簡介】徐佩琳,江蘇省江陰市第一初級中學。
一、英語語言處理存在的問題
語言點的講解是初中英語閱讀課的必要環(huán)節(jié),由于與考試內容直接關聯(lián),也被視為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不少教師在處理這一課時時單純地進行語言點講解,形式單一,內容乏味,教學效果不佳。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活動單一,缺乏過程體驗。教師往往采取滿堂灌的方式,將一點一點的語言點,例句展示在屏幕上,而學生則是被動地聽和記,這樣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缺乏感知和探究語言的過程,對教師講解的內容一知半解,只能死記硬背。
2.知識零碎,缺乏系統(tǒng)整理。教師脫離文本,并沒有立足文本進行處理,而是在簡單的處理文本信息之后,就把文本中的語言切割成一個一個的單詞,短語,重點句型讓學生去背,甚至,有的教師直接將語言點的學習直接簡單到勾劃詞組和句子。這樣,學生學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語言點,缺乏系統(tǒng)性。
3.簡單灌輸,缺乏運用情境。教師試圖運用利用例句來讓學生掌握單詞,詞組,句型,但缺乏真實的語境,學生難以真正地理解該詞,詞組,句型的內涵。另外,教師也沒有將知識融入到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去,這種學習脫離了知識的運用。
4.目的唯一,缺乏情感教育教師在這一課時似乎目標是很明確的,就是讓學生掌握語言點,而往往忽視了英語學科人文性的特點。簡單的語言點教學忽視了隱形的思想教育,目的單一,一定意義上來說,并沒有真正的達到教育的目的。
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探究了語言點教學過程,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二、語言處理的幾點建議
1.分析學生的需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閱讀課的第二課時,普遍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上完課后覺得非常疲累,因為講得太多,而學生上完課后更累,因為容量太大,沒有重點,學生一頭霧水。因此,對語言點的選擇,授課教師在研讀教學目標,大綱的基礎上,在課前給學生一定的選擇權,讓他們提前閱讀課文,充分了解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哪些與話題有關的知識,哪些知識還不夠,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分析了學生的需求之后,教師再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抓住學生學習空白的幾個重點的詞,詞組和句型,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定教的理念。教師教授起來游刃有余,學生學習起來事半功倍。例如,以教學(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8上unit4 reading: my cousin and DIY為例,教師在授課前可先制定一個學情分析和學習目標: Students have already been able to: 1.Understand the story 2.Grasp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phrases: love to; look terrible; try to; spend doing; make him angry.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students are able to: 1.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ory. 2.Grasp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phrases: be crazy about; put in/up; fill… with; not only…but also; 部分教師在處理文本時會把love to;try to;spend doing等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語言點再次呈現(xiàn)和講解,這種平均用力,不分層次的教學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因此,將語言點精煉,將有助于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應該突出重難點,抓住重難點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活動反復操練,而不是一味地將所有的語言點盲目地一下子灌輸給學生,另外,將選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2.分析文本的深層建構,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生活的語境。從語言的習得方法來說,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倡導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即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學生才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蟆?/p>
課堂教學實踐表明,良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在交際中使用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在交際中使用所學語言的準確性,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那么應該如何來創(chuàng)設情境呢?筆者認為應該采取意義與形式兼顧的教學方式:以情境引出教材文本中的典型句子(聚焦意義)——引導學生根據(jù)例句總結歸納規(guī)律(聚焦語言形式)—— 在情境中運用(聚焦語言形式和意義)。以教學(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8上unit4 reading 語言點be crazy about為例:
Step 1 教師提問:What is Suzys cousin Andrew crazy about? 引出My cousin Andrew is crazy about DIY. 教師補充:Andrew is crazy about doing something by himself.
Step 2 學生觀察兩個例句,總結be crazy about 用法,后接名詞或者動詞ing形式。
Step 3 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What are you carzy about in your free time? 引導學生用be crazy about自由造句。Im crazy about reading/basketball/playing table tennis/…教師在這過程中也可以詢問其他學生What is he/she crazy about? 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這一情境操練中來。
上述教學活動完全突破了以往教師講解語言點劃詞組,講解知識點,翻譯句子的模式,而是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語言點,自己總結規(guī)律,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來運用,教學活動與意義兼顧。首先學生在文本語境中理解目標語言的意義,然后聚焦形式,進而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仿用,活學的機會,“使學習者的交際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學習者可以將語言說得更流利、更準確”。
3.挖掘文本的情感意義,滲透情感教育。英語這門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特點,這就決定了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語言點,提高語言交際能力,還要求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生進行隱性思想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繼續(xù)拿牛津初中英語教材8上unit4 reading: my cousin and DIY為例,本文旨在要求學生培養(yǎng)動手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持之以恒學習的精神。那么在語言點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滲透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習精神。
例如,在教授not only…, but also…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語境:How can DIY help us? 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回答:DIY can not only make our life colorful but also improve our ability. 這樣學生就既思考了DIY的好處,滲透了情感教育,又操練了語言點,可謂一舉兩得。再如,在學習完整篇文章后,學生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一些Andrew,Suzy這兩個主人公所具備的品質,優(yōu)缺點等,并說出理由原因,通過說理由將所學語言點再一次串聯(lián),運用達到鞏固的效果,通過對主人公品質的討論,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如Suzy now takes a course in DIY. She learns more about DIY than Andrew. We should learn from Suzy. We should keep on learning. 通過對Suzy 這一品質的談論,操練了語言點take a course in, keep on同時教育了學生要有永葆一顆愛學習的心,要有持之以恒,不斷學習的精神。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是正確處理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實踐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英語語言的教學絕不是教師滿堂灌的語言點輸入,翻譯,而是教師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語境,讓學生在“做”中“學”的過程,也是學生正確情感價值觀養(yǎng)成的過程。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應該做到:分析學生的需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分析文本的深層建構,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生活的語境;挖掘文本的情感意義,滲透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1]王發(fā)強.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實現(xiàn)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相互促進[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6(3).
[2]黃瑞賢.意義與形式兼顧下的有效語言習得——以高中英語教學設計為例[J].中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