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泓厚
(吉安市井岡山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檢驗科,江西 吉安 343000)
在臨床治療中,貧血較為常見,發(fā)病率高,可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常見的貧血主要有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等[1],需盡早診斷,給予患者針對性治療。為研究分析血常規(guī)檢驗在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yīng)用,選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2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患者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62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患者為研究對象,31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為A組,同期收治的31例缺鐵性貧血患者為B組,選擇31例接受體檢的健康人為對照組,均充分知情同意,排除精神障礙及嚴重心肺疾病患者。A組患者中,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38.43±4.33)歲,病程時間4個月~5年,平均病程時間(1.98±0.43)年,18例患者為住院患者,13例患者為門診患者,7例患者輕度貧血,10例患者為中度貧血,14例患者為重度貧血,女16例,男15例。B組患者中,年齡20~66歲,平均年齡(38.20±4.12)歲,病程時間4個月~4年,平均病程時間為(1.92±0.40)年,19例患者為住院患者,12例患者為門診患者,6例患者輕度貧血,11例患者為中度貧血,14例患者為重度貧血,女17例,男14例。對照組中,年齡20~66歲,平均年齡(39.09±4.31)歲,女14例,男17例。3組研究對象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組研究對象均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于清晨空腹?fàn)顟B(tài)下采集血壓,肘靜脈抽取2 ml靜脈血,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管,應(yīng)用相關(guān)儀器進行檢查[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A組、B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血紅蛋白(Hb)、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MCHC)、紅細胞平均比容(MCV)、紅細胞(RBC)等臨床指標[3]。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A組紅細胞指標為(4.89±0.80)×1012/L,B組紅細胞指標為(3.02±0.54)×1012/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對照組血紅蛋白水平為(128.32±2.88)g/L,A組血紅蛋白水平為(90.32±12.82)g/L,B組血紅蛋白水平為(74.20±18.32)g/L,對照組血紅蛋白水平顯著高于A組與B組,A組血紅蛋白水平顯著高于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A組與B組患者的紅細胞平均比容(MCV)水平分別為(67.32±5.44)fL與(65.20±5.21)f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對照組紅細胞平均比容(MCV)水平為(88.90±5.66)fL,與A組及B組患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對照組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水平為(350.43±10.33)g/L,A組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水平為(304.29±20.32)g/L,B組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水平為(298.23±21.90)g/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研究對象血常規(guī)檢驗相關(guān)臨床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related to blood routine test in 3 groups of subjects
近年來,貧血發(fā)病率較高,為人體外周血細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圍[4],臨床上檢測中常用血紅蛋白水平替代,常規(guī)檢查方法為血常規(guī)檢查。
貧血可分為缺鐵性貧血與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5],給患者身心均帶來較大傷害,嚴重降低生活質(zhì)量。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為溶血性貧血,若處于輕度貧血時,并不會出現(xiàn)紅細胞數(shù)量降低情況,患者貧血病情較為嚴重時[6],易受到脾臟清除異常紅細胞作用,紅細胞數(shù)量顯著降低[7]。在正常機體中,鐵為血紅蛋白合成中一個必需原料,鐵缺乏,可對血紅蛋白合成造成影響[8],對后續(xù)紅細胞分析不會造成較大影響。在實際臨床治療中,若患者出現(xiàn)食欲不振及乏力等疑似貧血臨床癥狀時[9],需給予患者血常規(guī)檢驗,若相關(guān)指標均降低,可考慮為貧血[10],進行進一步分析后判斷貧血類型。在本次研究中,A組紅細胞指標為(4.89±0.80)×1012/L,B組紅細胞指標為(3.02±0.54)×1012/L,對照組血紅蛋白水平顯著高于A組與B組,A組血紅蛋白水平顯著高于B組,A組與B組患者的紅細胞平均比容(MCV)水平分別為(67.32±5.44)fL與(65.20±5.21)fL,對照組紅細胞平均比容(MCV)水平為(88.90±5.66)fL,對照組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水平為(350.43±10.33)g/L,A組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水平為(304.29±20.32)g/L,B組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水平為(298.23±21.90)g/L,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由此可得,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診斷中應(yīng)用血常規(guī)檢驗診斷效果良好,可準確進行判斷,便于盡早給予患者治療。
綜上所述,血常規(guī)檢驗在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可有效提高診斷的準確率,盡早確認患者病情,指導(dǎo)臨床治療,具有重要臨床應(yīng)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