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輔導員肩負著提高大學生思想修養(yǎng)的重要使命。高校輔導員應當研究“90后”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針對”90后”大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創(chuàng)新思想教育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高校;“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
文章在分析“90后”大學生思想特征的基礎上,明確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總結針對”90后”大學生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則策略。
一、“9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一)價值取向功利化
“90后”大學生成長于物質較為豐富,經(jīng)濟社會轉型,信息化環(huán)境不斷完善的環(huán)境當中,“90后”大學生的自我個性意識更強,他們普遍的更關心個人前途,缺乏以國家為己任的天下情懷?!?0后”大學的個人功利化思想較為濃厚,不少學生存在著功利化的傾向,他們這一代人更愿意標新立異,“90后”大學生普遍不喜歡大眾化,在自由信息化環(huán)境成長起來的”90后”更具有草根文化精神,他們更強調(diào)個人精神與心理的愉悅性?!?0后”大學生價值觀以個體為中心,強烈的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有著過于現(xiàn)實的價值目標,他們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還缺乏理性。
(二)道德取向世俗化
“90后”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更加世俗化,“90后”大學生道德觀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偶像錯位,它們更多的崇拜的是當紅影視明星。“90后”學生除父母外,親情觀相對淡薄,部分學生甚至還有一定的孤僻心理?!?0后”大學生通常不輕易向別人吐露真情,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往往對他人要求過高?!?0后”大學生的道德觀客觀性越來越高,“90后”受到傳統(tǒng)文化觀念的束縛相對較少,在很多時候接受了自由平等的觀念,但他們的道德標準與道德行為卻有分離性,還存在著道德失根與尋根不足的問題。
(三)思維方式的獨特性
“90后”大學生在經(jīng)歷初高中和大學階段的學習往,往往有著獨特的個性化思維方式,“90后”大學生多數(shù)成長于四二一型家庭,這使得“90后”大學生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心的思考問題方式。不少“90后”大學生還缺乏必要的責任意識、集體意識,往往在處理集體與個人利益時偏向個人利益。有時“90后”大學生甚至因個人利益而損害他人利益?!?0后”大學生對于新穎、獨特的事物更有興趣,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加強大,更愿意在未知的領域進行探究,他們有較強的實踐性,愿意開創(chuàng)新領域,而且普遍有較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90后”大學生的個人色彩更濃厚。
二、“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題
(一)教學內(nèi)容上難題
“90后”大學生的思想個性特征更加顯明,他們有較為強烈的自我意識,對各種學習、生活事件、社會現(xiàn)象的判斷都充滿自信,對于新鮮的事物有較為濃厚的興趣,但是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缺乏必要的興趣。政治思想教育內(nèi)容在“90后”大學生的頭腦中往往與教育內(nèi)容陳舊,教學主題過于傳統(tǒng),學習價值較低掛鉤。因此,高校輔導員不僅要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哲學性、豐富性、新穎性,而且還要根據(jù)“90后”大學生的特征進行因材施教,做到豐富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分層教學內(nèi)容、個性化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供給。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貫徹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需要借助豐富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引導,以便于更好的適應“90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成長需要。
(二)教學方式的挑戰(zhàn)
“90后”大學生身處信息化的環(huán)境,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渠道已經(jīng)從書籍轉向互聯(lián)網(wǎng),“90后”大學生可以在網(wǎng)絡獲得生活、學習和娛樂的各種信息。雖然高校輔導員組織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但是卻難以滿足“90后”大學生的思想需求。目前,高校輔導員還難以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調(diào)動學生興趣,教師使用的教學手段相對落后,教師不能構建有效的思想教育指情境氛圍,簡單的說理教育方式不滿足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基本教育需求,還需要輔導員創(chuàng)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
(三)教師素質的問題
“90后”大學生的思想更復雜、知識更豐富,面臨的思想方面的問題也更加多元化。高校輔導員應當適應“90后”大學生思想成長的現(xiàn)實需求。但是,當前高校輔導員面對“90后”大學生時缺乏心理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的知識。不少輔導員不了解“90后”大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思想教育的專業(yè)能力不足。而且輔導員不能針對具體的社會事件、熱點新聞與“90后”大學生保持非正式渠道的有效互動,影響了“90后”大學生思想成長有效性。
三、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的原則
(一)以學生為本原則
提高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性,還要從”90后”大學生的思想成長需求出發(fā),在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下,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首先,充分的尊重“90后”大學生,消除“90后”大學生的抵觸心理,輔導員應當與“90后”大學生建立平等關系,以平等姿態(tài)對“90后”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其次,尊重“90后”大學生的思想差異,在認識“90后”大學生思想獨立性和差異性的基礎上,運用差異化和層次化的教學方式。第三,高校輔導員還要給予“90后”大學生必要的情感關懷,在明確“90后”大學生情感需要的基礎上,以真誠的方式幫助“90后”大學生走出思想誤區(qū)。
(二)從實際出發(fā)原則
做好“90后”大學生的具體思想教育指導工作,需要從“90后”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就業(yè)等實際問題出發(fā),提高高校輔導員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向性和實用性。首先,創(chuàng)造有利的教育條件,在生活化的情境下圍繞著“90后”學生的思想需求進行思想教育。其次,提高“90后”大學生思想成長的體驗性和實踐性,運用實踐化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集體意識,讓學生在集體中感受溫暖,在生活化教育中消除學生的思想難點問題,更好的關注社會的熱點問題,從而加強必要的思想引導。
四、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的策略
(一)充分運用新媒體資源
提高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性,更好的運用創(chuàng)新形式與“90后”大學生進行思想溝通,應當以信息化的方式進行教學,注重運用微課、微媒體、自平臺,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與“90后”大學生保持積極的思感溝通。其次,充分的收集與掌握網(wǎng)絡資源,運用大數(shù)據(jù)的方式對“90后”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進行分析,從而綜合性的制定思想教育方式。第三,能夠把多媒體與課堂教學有機互動起來,在課下互動的基礎上,在課堂上開展翻轉課堂模式的思想教育,使輔導員的思想教育更有針對性。
(二)優(yōu)化輔導員的角色意識
提高高校輔導員思想教育指導的創(chuàng)新性,還要優(yōu)化輔導員的角色意識,創(chuàng)新輔導員的思想教育理念。首先,消除高校輔導員的權威意識,實現(xiàn)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平等交流。其次,樹立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服務意識,在分析“90后”學生思想需要的基礎上,能夠運用心理暗示、情感溝通、情緒梳理的方式有效的化解和消除“90后”大學生的思想矛盾。第三,給“90后”大學生表達自我的機會,積極的聽取“90后”大學生意見,對“90后”大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積極回應,從而調(diào)動“90后”大學生積極性。
(三)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組織開展必要的實踐性教育活動,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直觀性和新穎性,有利于激發(fā)“90后”大學生的好奇心。教師應當在充分尊重學生興趣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一系列的公益性志愿活動,社會調(diào)研活動,社團性的實踐活動和趣味性的拓展訓練活動等,從而調(diào)動“90后”大學生積極性,引導“90后”大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自我反思,滿足“90后”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與實踐成長的需要。
(四)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活動方法
實現(xiàn)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最終仍要回歸課堂,輔導員應當運用良好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說理教育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最終達到促進“90后”大學生思想飛躍目標。例如,應當設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淡化說理教育的痕跡,在討論性、研究性、項目性、小組性的課堂實踐活動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著社會熱點實事,社會廣泛關注的負面信息,以及主題教育內(nèi)容進行直觀性的引導,在學生主動參與與角色認同的基礎上,更好的提高“90后”學生思想水平,達到警示、教育和引導目標。
五、結語
“90后”大學生思想狀況更加復雜,面臨的問題更多樣,高校輔導員應當使用創(chuàng)新性的教育引導方式,從“90后”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構建完善的思想教育體系,在手段、內(nèi)容、形式更新的基礎上達到思想引導目標。
參考文獻
[1] 高欣,王玉鑫.新時期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新校園旬刊,2017(04):145-146.
[2] 程玥溪.網(wǎng)絡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J].林區(qū)教學,2017(06):3-4.
[3] 施慶暉.微信平臺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9):101-102.
作者簡介:白玉紅(1987.01- ),女,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人,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呼倫貝爾學院,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