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亞
(南京市紅十字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01)
目前,臨床上被用來治療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的藥物較多[1]。有研究發(fā)現(xiàn),聯(lián)用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和中藥方劑治療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效果較好[2]。本研究主要探討聯(lián)用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和清金化痰湯治療痰熱蘊肺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南京市紅十字醫(yī)院收治的100例痰熱蘊肺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將這10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50例患者中,有男35例,女15例;其年齡為55~75歲,平均年齡為(66.52±6.39)歲。在觀察組的50例患者中,有男34例,女16例;其年齡為54~74歲,平均年齡為(66.21±6.2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患者病情符合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2)患者簽署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造血系統(tǒng)等其他原發(fā)性的嚴重疾病。2)患者合并心、肝、腎等其他器質性的嚴重疾病。3)患者有藥物過敏史和精神病史。4)患者因吸入刺激性氣體、患腫瘤或結核等原因而引起喘息或慢性咳嗽的癥狀。
為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進行治療。進行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治療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持續(xù)低流量的吸氧治療,將其氧流量設為2~3 L/min。2)對患者進行抗感染、化痰、解痙、平喘等常規(guī)治療。3)若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發(fā)生心衰、呼吸衰竭、電解質紊亂等并發(fā)癥,需及時對其進行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聯(lián)用清金化痰湯進行治療。清金化痰湯的處方為:炙甘草3 g,茯苓9 g,橘紅9 g,瓜蔞仁15 g,桑白皮15 g,浙貝母9 g,知母15 g,麥冬9 g,桔梗15 g,梔子12 g,黃芩12 g。將上述中藥用水煎煮,熬制成100 ml的中藥湯劑,每天服用1劑,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患者均治療10天為1個療程。
在為患者連續(xù)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并記錄治療前后兩組患者PEF(最大呼氣流速)、FVC(用力肺活量)、FEV1(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等肺功能指標、6 MWD(六分鐘步行試驗)的結果。
治療前后分別采用中醫(yī)證候積分量表評估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并計算其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率。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并根據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率將其治療效果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四個等級[3]。1)治愈:治療后,患者喘息、胸悶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率>95%。2)顯效:治療后,患者喘息、胸悶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其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率70%~95%。3)有效:治療后,患者喘息、胸悶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其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率30%~69%。4)無效:治療后,患者喘息、胸悶等臨床癥狀未改善,或在加重,其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率<30%。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錄入到SPSS19.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PEF、FVC、FEV1等肺功能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PEF、FVC、FEV1等肺功能指標均更優(yōu)(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PEF、FVC、FEV1等肺功能指標均更優(yōu)(P<0.05)。詳情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的比較()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的比較()
注:a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b與治療后對照組相比,P<0.05;c與治療前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PEF(L/S) FVC(L) FEV1(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0 2.62±1.25 2.55±1.02a 2.16±0.79 2.28±0.65a 1.32±0.52 1.42±0.45a觀察組 50 2.63±1.22c 3.08±0.88ab 2.17±0.72c 2.88±0.89ab 1.33±0.5c 1.78±0.98ab
治療前,對照組患者6 MWD的平均結果為(306.58±70.02)m,觀察組患者6 MWD的平均結果為(308.52±67.85)m。治療后,對照組患者6 MWD的平均結果為(312.70±62.22)m,觀察組患者6 MWD的平均結果為(378.29±79.85)m。治療前,兩組患者6 MWD的結果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6 MWD的結果更好(P<0.05)。
目前,慢阻肺的發(fā)病率居高不下已成全世界均需面對的一個公共衛(wèi)生問題[4]。此病具有致殘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慢阻肺不僅會顯著降低患者的肺功能,還會對其生活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臨床上用于治療慢阻肺的西藥較多,但其治療效果存在很大的差異[5]。中醫(yī)將慢阻肺歸為“肺痹”、“喘證”等范疇。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有肺脹、咳嗽等,其最常見的病因是發(fā)生氣管、支氣管感染或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本研究中采用中藥方清金化痰湯對患者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較好。此方中的知母、麥冬具有潤燥止咳、養(yǎng)陰清肺等功效,橘紅具有化痰理氣、使痰自消等功效,桔梗、貝母、瓜蔞仁具有寬胸散結、清熱滌痰等功效,桑白皮、梔子、黃芩具有清瀉肺火等功效,甘草具有化痰止咳等功效。此方中的諸藥合用具有清肺潤燥、化痰止咳等功效。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痰熱蘊肺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