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子春
(鹽城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鹽城 224000)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疾病。該病的發(fā)病率約為11~20/10萬。該病可反復發(fā)作,且存在癌變的可能,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認的難治疾病之一[1]。進行保留灌腸是臨床上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方法。目前,可用于對該病患者進行保留灌腸的藥物種類較多。本文以鹽城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用兩種不同的灌腸液對該病患者進行保留灌腸治療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7年1月至8月期間鹽城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符合《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yī)診治方案》的診斷標準[1]。2)屬于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3)年齡在18~65歲之間。4)簽署了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為:1)存在肛周及腸道感染。2)患有克羅恩病等炎癥性、特異性腸道疾病。3)處于病情的急性發(fā)作期,且存在全身中毒的現象。4)存在腸梗阻等進行保留灌腸的禁忌證。將這40例患者隨機分為傳統(tǒng)組和中藥組(20例/組)。傳統(tǒng)組患者中有男14例、女6例;其平均年齡為(41.5±12.5)歲;其平均病程為(4.4±2.2)年;其中,有5例輕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15例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對其進行腸內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腸黏膜的分級為Ⅰ級的有5例,為Ⅱ級的有12例,為Ⅲ級的有3例。中藥組患者中有男15例、女5例;其平均年齡為(42.4±11.7)歲;其平均病程為(4.7±1.7)年;其中,有6例輕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14例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對其進行腸內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腸黏膜的分級為Ⅰ級的有6例,為Ⅱ級的有12例,為Ⅲ級的有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使用美沙拉嗪腸溶片對其進行治療。美沙拉嗪腸溶片的用法為:口服,1 g/次,4次/d。在此基礎上,用康復新液對傳統(tǒng)組患者進行保留灌腸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將50 ml的康復新液、6 g的錫類散、50 ml的生理鹽水混勻后加熱至38℃~40℃,制備成灌腸液。囑患者排空腸道,取左側臥位,然后用一次性灌腸管抽取50 ml的灌腸液。用石蠟潤滑患者的肛門,囑其張口呼吸,然后將灌腸管緩慢地插入其肛門內,按5 ml/min的速度將灌腸液推入其腸道內。推注完畢后,根據患者腸黏膜上病變所在的部位指導其取不同的體位,使藥液在其腸道內保留半小時以上。在每晚睡前進行治療。用中藥湯劑對中藥組患者進行灌腸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取黃芩、黃連、黃柏、白芷、防風、白芨、當歸、荔枝殼及芡實各20 g。將上述藥物用清水浸泡后進行煎煮,取100 ml藥汁,然后向其中加入6 g的錫類散,制備成灌腸液(將溫度控制在38℃~40℃之間)。用該灌腸液為患者進行保留灌腸治療。具體的操作方法與傳統(tǒng)組患者相同。兩組患者均以連續(xù)治療15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2個療程中間讓患者休息1周)。
治療2個療程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其進行療效評定,并將評定結果分為控制、顯效、有效和無效)。對兩組患者均進行6個月的隨訪,觀察其病情的復發(fā)情況。
控制:治療2個療程后,患者腹瀉及腹部痙攣、陣痛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對其進行腸內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腸黏膜恢復正常。顯效:治療2個療程后,患者腹瀉及腹部痙攣、陣痛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對其進行腸內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腸黏膜上潰瘍的面積較治療前縮小了2/3以上,且其腸黏膜上無血腫及局部出血點等病變。有效:治療2個療程后,患者腹瀉及腹部痙攣、陣痛等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對其進行腸內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腸黏膜上潰瘍的面積較治療前縮小了1/3~2/3,且其腸黏膜上未出現新的血腫和出血點。無效:治療2個療程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未發(fā)生改變,其病情甚至趨于嚴重[2]。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中藥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3%,傳統(tǒng)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6.7%,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n(%)]
治療結束后6個月內,中藥組患者病情的復發(fā)率為6.7%(2/30),傳統(tǒng)組患者病情的復發(fā)率為10%(3/30),二者相比,P>0.05。
進行保留灌腸是臨床上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方法。該療法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變部位,從而增強其治療的效果。以往臨床上主要使用康復新液及錫類散等藥物對該病患者進行保留灌腸治療[3]??祻托乱菏敲乐薮篌垢稍锵x的提取物,具有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修復創(chuàng)面、抗炎、抗菌、提高機體免疫力及保護黏膜等功效。錫類散的主要成分為象牙屑、青黛、壁錢炭、冰片及人工牛黃等,可與康復新液共同發(fā)揮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鎮(zhèn)痛及抗炎的功效。不過,用這兩種藥物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具有作用靶點相對單一的弊端,故難以取得較為理想的療效。
在本次研究中,鹽城市婦幼保健院使用中藥湯劑對中藥組患者進行保留灌腸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該中藥湯劑中的黃芩、黃連、黃柏、白芷、防風、白芨及當歸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收斂的功效,可顯著改善腸黏膜創(chuàng)面出血、水腫的癥狀,促進潰瘍面的愈合。需要注意的是,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根治難度較大。用中藥湯劑對該病患者進行保留灌腸治療雖然可取得顯著的療效,但其仍存在較大的病情復發(f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