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浩
(淮安市洪澤區(qū)中醫(yī)院肛腸科,江蘇 淮安 223100)
肛瘺是指發(fā)生在肛門直腸周圍的膿腫潰破病灶,中醫(yī)稱之為肛漏。進行掛線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肛瘺的主要手段。近年來,中醫(yī)掛線療法在治療肛瘺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本文對淮安市洪澤區(qū)中醫(yī)院接診的56例肛瘺患者進行分組對比研究,旨在探討用中醫(yī)掛線療法治療肛瘺的效果。
選擇淮安市洪澤區(qū)中醫(yī)院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期間接診的56例肛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1)其臨床病情符合《肛瘺臨床診治指南》(2006年版)中規(guī)定的肛瘺的診斷標準[2]。2)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存在進行手術治療的禁忌證。2)患有影響肛腸動力學指標的疾病。隨機將這56例患者分為觀察組(n=28)和對照組(n=28)。對照組28例患者中有男14例、女14例;其年齡為18~75歲,平均年齡(45.82±10.33)歲。觀察組28例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其年齡為20~73歲,平均年齡(45.07±10.14)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本次研究經淮安市洪澤區(qū)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掛線療法進行治療。方法是:協(xié)助患者取截石位,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消毒鋪巾,然后剔除其肛門外括約肌深部以下的瘺管。在球頭探針的尾部拴上絲線,從瘺管殘端的瘺口處將球頭探針置入瘺管內。在肛管齒線附近探查瘺管的內口,從瘺管內口將球頭探針拉出,保證絲線從瘺管外口進入瘺管,并從其內口穿出。在瘺管周圍收緊絲線并對其進行打結。每隔5 d將絲線收緊1次[3]。為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yī)掛線療法進行治療。實施手術的方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但使用自制的藥線代替上述絲線。該藥線的制作方法是:將朱砂、白芷、當歸、熟石膏、爐甘石、血竭、紫草、赤石脂各20 g加入鍋中,以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將10號絲線置于藥液中浸泡24 h后取出消毒待用[4]。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及治療前后其各項肛腸動力學指標。
痊愈:治療后,患者的肛門水腫、疼痛等癥狀完全消失,其肛腸功能恢復正常。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肛門水腫、疼痛等癥狀顯著改善,其創(chuàng)面愈合較好。好轉:治療后,患者的肛門水腫、疼痛等癥狀有所緩解,其創(chuàng)面顯著縮小。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肛門水腫、疼痛等癥狀未緩解,其創(chuàng)面未縮小。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2.86%)和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89.29%)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縮壓、直腸靜息壓、肛管靜息壓相比,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縮壓高于對照組患者,其直腸靜息壓、肛管靜息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肛腸動力學指標變化情況的比較(kPa,±s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肛腸動力學指標變化情況的比較(kPa,±s )
組別 例數 肛管最大收縮壓 直腸靜息壓 肛管靜息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8 13.12±1.33 14.38±1.28 3.88±0.16 2.33±0.31 17.35±0.39 13.16±0.32對照組 28 13.45±1.07 13.74±1.03 3.91±0.25 3.47±0.45 17.41±0.42 14.88±0.25 t值 0.284 4.096 1.070 4.377 0.824 5.003 P值 0.724 0.021 0.427 0.030 0.307 0.004
實施掛線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肛瘺的常用手段。該療法具有操作簡單、對患者肛門功能的影響較小、不會留下較大的疤痕、患者術后恢復較快等優(yōu)點。目前臨床上常使用皮筋、絲線等對肛瘺患者進行掛線治療,但效果一般。中醫(yī)掛線療法主要是采用藥線對患者進行治療。本研究中使用的藥線是由含有朱砂、熟石膏、紫草、白芷等藥物的藥液浸泡制成。其中,朱砂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熟石膏有具有清熱、斂瘡、生肌的功效;紫草具有抑菌、消炎的功效;白芷具有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的功效。相關的文獻指出,用中醫(yī)掛線療法治療肛瘺的效果較好,有利于患者創(chuàng)面的愈合[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2.86%)和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89.29%)相比,P>0.05。這說明,采用常規(guī)掛線療法和中醫(yī)掛線療法治療肛瘺均可取得較好的效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縮壓高于對照組患者,其直腸靜息壓、肛管靜息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說明,與采用常規(guī)掛線療法相比,用中醫(yī)掛線療法治療肛瘺可促進患者肛腸功能的恢復,改善其預后。
綜上所述,用中醫(yī)掛線療法治療肛瘺的效果較好,能夠促進患者肛腸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