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全根
(山東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魯南監(jiān)察分局,山東 棗莊 277800)
隨著對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和開采強度的不斷加大,淺部資源日益減少,國內外礦山都相繼進入深部開采狀態(tài)[1],沖擊地壓與巷道圍巖大變形成為制約礦井安全生產的關鍵因素。只有同時具備內在條件、結構條件和應力條件這3個條件,才會發(fā)生沖擊地壓[2]。鉆孔卸壓技術是面臨沖擊威脅礦井廣泛采用的一種有效解危措施[3]。本文旨在統籌考慮鉆孔卸壓治理與巷道變形控制,發(fā)揮“卸壓-支護”協同治理作用。
棗礦集團田陳煤礦六一采區(qū)主采3下煤,其彈性能指數為2.25,具有弱沖擊傾向性,煤層平均厚度6.0m,基本頂為平均厚117m的中砂巖,上覆平均厚度90.6m的礫巖層。3下6116軌道巷設計沿3下6116采空區(qū)布置,區(qū)段煤柱寬度4.5m。根據田陳煤礦以往開采經驗,沿空順槽變形量一般都要超過巷道斷面20%,3下6110沿空順槽兩幫位移最大達1.1m,頂底板移近量最大達0.6m。為了消除沖擊地壓危險,控制巷道變形,田陳煤礦開展了系列研究,優(yōu)化了卸壓鉆孔參數及巷道支護參數,并在3下6116沿空順槽成功應用。
我國學者在巷道支護理論方面提出了新奧法支護理論、聯合支護理論、松動圈支護理論、圍巖強度強化理論等多種支護理論,目的都是為了保持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卸壓鉆孔防沖機制根據其施工時機的不同分為兩種,用于預卸壓時,其防治沖擊地壓的機制是改變煤體的物理性質和積聚能量的條件;而用于解危時,其防治沖擊地壓的機制是耗散煤體積聚的彈性能和增加阻抗力[4]。但是,卸壓鉆孔施工后,在應力作用下將逐漸塌孔,降低了巷道圍巖強度,將會促進塑性區(qū)擴展,破壞巷道支護效果。
為解決卸壓鉆孔與巷道支護之間的矛盾,筆者提出了“內圈強支、中圈卸壓、外圈承載”治理思路,即在巷道松動圈范圍內注漿加固,提高巷道圍巖強度,保證巷道支護具有足夠強度,中圈利用卸壓鉆孔改變煤體物理性質和積聚能量條件,將煤體應力向外圈轉移,由外圈承受載荷,并且在發(fā)生沖擊地壓時能夠作為主要吸能層保護內圈巷道穩(wěn)定性,其作用機理如圖1所示。
圖1 “卸壓-支護”協同治理作用機理
根據強排煤粉防治沖擊地壓的機理,以“增變”為原則,確定鉆孔直徑和間距。設安全增變量為△ε,煤層厚度為h,煤體密度為ρ,則沿走向單位長度需布置的鉆孔數N應滿足
式中:
d-鉆孔直徑,取133mm;
k-增益系數,即單個鉆孔實際排粉質量m'與設計排粉質量m之比(m=ρπd2/4;m′=km),根據現場統計,預卸壓時k=1~1.5,解危時k=2~3;
△ε-安全增變量,取1.5‰。
則鉆孔間距D的計算公式為
根據式(2)計算,3下6116軌道巷卸壓鉆孔布置參數為:孔徑133mm,孔間距2m,孔深20m。
3下6116軌道巷頂部打設五棵高強度預應力錨桿,其間排距為900×900mm,鋪掛鋼筋網及鋼筋梯(W鋼帶),沿煤層頂板掘進段,頂板每隔四排錨桿在距巷道中心線兩側各900mm處的頂板上打設兩棵錨索,托頂煤掘進段,頂板每隔兩排錨桿在距巷道中心線兩側各900mm處的頂板上打設兩棵錨索;兩幫部各打設五棵高強預應力錨桿,掛鐵絲網配鋼筋梯,其間排距為900×900mm。頂板錨桿規(guī)格為Φ22×2400mm,幫部錨桿規(guī)格為Φ20×2400mm,W鋼帶規(guī)格為 4000×275×2.75mm,錨索規(guī)格為Φ17.8mm的鋼絞線,其長度以能錨入硬巖的深度不小于1.5m為準,兩幫鋼筋梯規(guī)格為3500×70mm,鋼筋網規(guī)格為4200×1070mm,幫部鐵絲網規(guī)格為6000×1200mm。
注漿錨桿采用黑鐵管制作,壁厚4mm,桿體上鉆有Φ6mm注漿孔,規(guī)格Φ20×2000mm注漿錨桿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注漿錨桿示意圖
托頂煤段頂板及兩幫注漿錨桿規(guī)格Φ20×2000mm,封孔采用快硬水泥藥卷。注漿錨桿全斷面布置,頂板注漿錨桿間排距1200×1200mm,上幫注漿錨桿間排距為1300×1100mm,下幫注漿錨桿間排距為1100×1100mm,底角注漿錨桿下扎30~45°,排距1100mm。注漿水泥必須使用標號不低于425#水泥,制作水泥漿液水灰比,清水:水泥=1:1~0.7:1。
根據礦壓觀測結果顯示(圖3),巷道兩幫最大位移量為100mm,頂底板最大位移量75mm,頂底板平均位移速率達到1.87mm/d,兩幫平均位移速率達到2.5mm/d;采用注漿加固方案巷道表面位移量顯著減少,平均移近量速率降低,表明巷道圍巖變形得到了明顯有效控制。巷道沒有明顯變化與破壞,同時根據應力監(jiān)測數據來看,也避免了高應力集中。巷道滿足回采使用的要求,保證礦井的安全生產。
圖3 巷道表面位移曲線圖
(1)卸壓鉆孔在改變煤體的物理性質和積聚能量的條件的同時,將對巷道圍巖造成一定破壞,影響巷道支護效果。
(2)采用巷道圍巖注漿加固技術能夠大幅提高巷道圍巖強度,遏制巷道圍巖流變,提高巷道支護效果。
(3)“內圈強支、中圈卸壓、外圈承載”治理方法能夠充分發(fā)揮“卸壓-支護”協同治理作用,在預防沖擊地壓事故的同時,保證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