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光志 四川省廣元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自2016年9月換屆以來,廣元市人大常委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fā)揮“四個作用”,下足“繡花”功夫,切實助推全市脫貧攻堅工作邁向深入。
解決思想問題是解決其他問題的先決條件。扶貧伊始,我們即高度重視對干部群眾尤其是各級人大代表、機關干部職工思想認識的引導和統(tǒng)一。
——樹立“對標看齊”的意識。引導幫扶責任人在扶貧實踐中,聚焦問題,逗硬標準,高格以求,向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看齊,向群眾的期盼看齊,向先進典型和工作榜樣看齊,以實現脫貧攻堅的高標準開局、高質量收官。
——樹立“注重內源”的意識。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那樣,“脫貧致富貴在立志,只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扶貧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我們通過創(chuàng)辦農民夜校、開展技能培訓、指導產業(yè)規(guī)劃等形式實施“扶志”“扶智”工程,推動精神扶貧和能力扶貧,催生內源能量和內生動力,切實增強貧困戶致富奔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樹立“講求合力”的意識。脫貧攻堅不僅是貧困地區(qū)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要調動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積極性”。對人大而言,就是要大力引導社會大眾尤其是各級人大代表參與進來。因此,我們扎實開展“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再行動”活動,同時在常委會領導及機關聯系的10個貧困村、25個非貧困村中積極舉辦“不忘家鄉(xiāng)根、回報桑梓情”活動。
2017年,廣元市人大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開展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fā)條例執(zhí)法檢查等脫貧攻堅相關議題6個,2018年開展審議文化扶貧專項工作報告等脫貧攻堅相關議題4個。
——緊緊圍繞依法扶貧開展執(zhí)法檢查。2015年《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fā)條例》出臺以來,我們以貫徹落實《條例》為契機,在配合省人大開展《條例》執(zhí)法檢查的同時,連續(xù)三年采取市縣鄉(xiāng)三級人大聯動方式對所有貧困村貫徹落實《條例》情況開展全覆蓋執(zhí)法檢查,大力推動依法扶貧、依法治貧,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同時,加強對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單位辦理常委會執(zhí)法檢查中提出的破解扶貧資金、因病致貧返貧等方面意見建議的督辦力度,旺蒼縣實施的扶貧小額信貸“旺蒼模式”得到了省委的高度肯定,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昭化區(qū)創(chuàng)新實施“家門口診療、勞動力恢復、醫(yī)療政策兜底、醫(yī)護人員結對幫扶”四大衛(wèi)生扶貧工程,區(qū)本級財政代繳建卡貧困患者參合費用實現100%、區(qū)內貧困患者住院實現自付費用不超過10%、勞動能力恢復患者救治費用實現“零支付”,有效解決了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緊緊圍繞薄弱環(huán)節(jié)實施專項監(jiān)督。針對全市脫貧攻堅在教育、文化、少數民族鄉(xiāng)村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分別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教育扶貧、文化扶貧工作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提出審議意見12條;視察了全市少數民族鄉(xiāng)村精準脫貧工作,提出意見建議5條,有效促進了相關工作的整改提升。
——緊緊圍繞行業(yè)扶貧開展專項工作評議。為起到督促、警示、示范作用,我們對承擔脫貧攻堅重要任務的市發(fā)改委、市衛(wèi)計委、市教育局、市農業(yè)局、市交通運輸局等5個部門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工作評議,并把脫貧攻堅作為市政府組成部門行政“一把手”工作述職的重要內容,通過市縣鄉(xiāng)三級人大聯動方式,組成5個調查組深入5個部門、20多個鄉(xiāng)鎮(zhèn)、近100個村社開展調研,歷時半年,累計問卷調查1800余人次,收集各類意見建議500余條,形成綜合評議意見51條。整個過程客觀公正,評出了干勁,議出了動力,達到了舉一反三、以評促改的目的。
——全覆蓋結對。組織每名代表聯系1-2個貧困戶,確保不缺員、不漏人。具體幫扶中,代表緊緊圍繞產業(yè)扶貧、安居扶貧、交通扶貧、水利扶貧等12項重點扶貧任務,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全領域指導。建立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職能委室聯系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幫扶工作責任機制,對各責任片區(qū)進行隨機監(jiān)督檢查,重點指導代表開展幫扶活動,并提供必要的協助和支持。為進一步推動代表扶貧工作落實落地,我們下發(fā)代表聯系卡、履職登記卡、履職日記本,建立“兩卡一本”活動臺賬,在今年人代會期間還專門召開“‘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再行動’活動代表履職經驗交流會”,促進代表發(fā)揮優(yōu)勢,各展所長,煥發(fā)脫貧攻堅強大力量。
——全渠道宣傳。通過省、市各類報紙、電視、網絡平臺,多層次、多角度宣傳“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再行動”活動開展情況,尤其是在廣元電視臺以每月2期的高頻次大力宣傳人大代表在脫貧攻堅一線涌現出的典型事跡、先進榜樣,顯著提升了代表形象,增強了代表扶貧的責任心使命感,產生了廣泛且良好的社會影響。兩年來,全市12700多名各級人大代表共結對貧困家庭3.6萬余戶,提出各類建議意見1000多條,宣講扶貧政策10多萬人次,幫助發(fā)展產業(yè)900多項、項目200多個,捐資捐物550多萬元。省人大代表桂勇設立“永隆慈善助學金”項目,截至目前共資助貧困家庭學生2600余名,累計發(fā)放貧困助學金1000余萬元。
——抓領導班子示范,強化組織領導、責任擔當,解決“干什么”的問題。成立脫貧攻堅暨駐村幫扶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三個臨時黨支部、駐村工作隊,分別統(tǒng)籌市縣鄉(xiāng)村四級力量做好機關三個聯系村的駐村幫扶工作,推行工作任務清單管理,實現派發(fā)、執(zhí)行、檢查、反饋全流程閉環(huán)操作,形成“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的良好工作格局。
——抓幫扶干部示范,強化交流互動、優(yōu)勢互補,解決“怎么干”的問題。采取“一條微信+一則信息”形式,利用機關微信群、廣元人大網等平臺,對扶貧干部工作情況進行及時深度的宣傳報道。同時邀請市縣扶貧移民局負責同志對機關幫扶干部進行集中培訓,推動幫扶干部開展經驗交流,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效果。前后累計協調幫扶資金1900余萬元。
——抓貧困黨員示范,強化教育扶志、培訓提能,解決“想脫貧”“能脫貧”的問題。一方面,通過黨員脫貧示范項目建設、文化下鄉(xiāng)勵志演出、脫貧標兵評選、脫貧事跡宣傳等活動,增強脫貧主觀能動性,實現“想我脫貧”到“我想脫貧”的轉變。另一方面,幫助打造農民書屋,設立技術培訓學校,邀請專家現場施教,確保每戶至少有1個政策明白人、掌握1門實用技術,實現“助我脫貧”到“我能脫貧”的轉變。1村獲“市級四好村”,1貧困戶獲“廣元市百佳示范脫貧戶”,貧困戶發(fā)展各類產業(yè)200余畝。
——抓社會力量示范,強化溝通協調、情感聯結,解決“怎樣支持”的問題。為做大幫扶資金總量和增量,我們高度重視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為此,組織聯系村與在外成功人士加強對接聯系,并研制社會捐贈資金管理使用辦法,明確要求捐贈資金僅能用于基礎設施等公益類項目建設;凡使用須經“一事一議”研究討論,并接受鄉(xiāng)村干部群眾監(jiān)督;涉捐贈資金項目驗收,需邀請捐資方,并會同鄉(xiāng)村有關人員進行檢查,以確保質量過硬,讓捐資方滿意。目前機關三個聯系村引導同鄉(xiāng)捐助已超過30萬元,呈現出基建設施完備、產業(yè)發(fā)展興旺、鄉(xiāng)風和諧文明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