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敏
摘 要: 通過“多元交互式”課堂觀察平臺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師專業(yè)表達行為進行分析,分別對地理新手型教師和經驗型教師的課堂專業(yè)表達行為進行觀察比較并分析評估,主要從地理原理講解、地圖應用技能、地理思維建構、地理課堂實驗、地理信息技術五個維度對比分析兩者的差異及原因,提出開展數字化地理課堂專業(yè)表達行為的建議。
關鍵詞: 課堂觀察平臺 專業(yè)表達行為 評估比較
教師的專業(yè)表達行為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經驗越豐富的老師,其課堂專業(yè)表達行為越熟練。本文分別以一名新手型教師和一名經驗型教師為研究對象,以“多元交互式”課堂觀察平臺為載體,通過觀察兩名不同教齡的地理教師的課堂實錄視頻,對其專業(yè)表達行為做出評估,從而更好地為不同階段的地理教師提供借鑒與經驗,提高地理教師的專業(yè)表達行為的熟練度。
一、“多元交互式”課堂觀察平臺
課堂觀察作為教育研究領域中的一種方法,歷經經驗主義方法論指導階段、科學實證主義影響階段、多種方法論運用階段,逐漸發(fā)展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觀察階段。近些年來,國內課堂觀察實踐研究逐漸興起,繼陳瑤的《課堂觀察指導》之后,沈毅、崔允漷等的《課堂觀察——走向專業(yè)的聽評課》使得課堂觀察作為聽評課的新方法和形式,得到進一步實踐和發(fā)展[1]。
“多元交互式”觀察平臺依據“課堂觀察+互聯(lián)網+數據思維=科學的課堂教學評估”的理念,采用行為編碼范式在聽課過程中采集“教”與“學”的表現(xiàn)性數據信息,通過后臺計算與圖形化處理后,直接為評估結論提供客觀的量化工具,使教學評價走向智能化、數字化、標準化、多元化、交互式。平臺主要從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兩個方面進行評估,其中教師教學行為包括媒體應用行為、師生交往行為、課堂提問行為和專業(yè)表達行為。
專業(yè)表達行為觀察量表包括地理原理講解、地圖應用技能、地理思維結構、地理課堂實驗等五個維度,每個維度會細分觀察指標作為衡量標準,每一個指標可以根據課堂觀察的結果記錄相應的次數和突出的行為,最后可以根據觀察結果給出A、B、C、D、E五個總體評價等級。后臺進行數據分析,利用Highchart圖表組件將獲取的觀察信息處理為可視化圖形,為課堂診斷提供定量的科學依據。
二、地理教師專業(yè)表達行為評估比較
1.研究對象和內容的選擇
大量理論和實踐經驗表明,從新手到專家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特定領域長時間地學習和不斷地實踐,而這個特定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從新手型教師成長為經驗教師,再從經驗型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教學專長發(fā)展的心理歷程[2]。在綜合考慮教齡、職稱和業(yè)績的情況下,把教齡15年以上且具有特級教師資格或高級職稱的教師定為專家型教師,教齡在0—5年之間、職稱三級(包括三級)以下的青年教師定為新手型教師,介于新手與專家之間、教齡6年—14年、參加過骨干教師培訓班的教師定為熟手型教師,也稱為經驗型教師[2]。我國每年有60萬左右的師范畢業(yè)生畢業(yè)后即將奔赴各個教師崗位,也就是成為新手型教師,新手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教學問題,這可能是當前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不高導致的。因此本文對比新手型和經驗型教師之間的差異,有助于新手型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地理專業(yè)發(fā)展素養(yǎng),為發(fā)展成為更高層次的教師奠定基礎。
本文研究對象是一名教齡1年的教師和一名教齡10年并且獲得中學一級職稱的教師。研究課例是必修一《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第一課時“鋒與天氣”,兩節(jié)課均為公開課,課型為新授課。通過對比研究,分析不同水平教師的專業(yè)表達行為的差異。
2.地理教師專業(yè)表達行為觀察結果
(1)“地理原理講解”觀察結果
“地理原理講解”包括語言表達清晰點,專業(yè)概念解釋精確點,合理強調、重復、停頓,舉例說明講解,借助板書講解,借助現(xiàn)代媒體講解,借助生動體態(tài)語言講解(如表1所示)。經驗型教師的平均使用次數是5次,新手型教師的平均次數是2次??傮w上在地理原理講解部分,經驗型教師的語言表達清晰精彩點、專業(yè)概念解釋精確點和舉例說明講解的次數要顯著多于新手型教師,這可能是因為經驗型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漸總結出來的經驗,即在課堂教學中對地理專業(yè)概念做詳細精確的解釋,從而讓學生在理解專業(yè)概念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學習地理規(guī)律;其次,經驗型教師的語言表達要更加凝練清晰。
(2)“地理應用技能”觀察結果
“地理應用技能”包括板圖或板畫、解讀地理圖像、指導學生讀圖、指導學生繪圖(如表2所示)。經驗型教師的平均使用次數是3.5次,新手型教師的平均次數是2次。經驗型教師在板圖板畫、解讀地理現(xiàn)象、指導學生繪圖方面的頻次要顯著多于新手型教師。新手型教師指導學生讀圖的次數要略多于經驗型教師。因此可以得出結論:經驗型教師更擅長利用板圖或板畫講解地理現(xiàn)象并且會指導學生自主繪制鋒面示意圖更加深入地學習冷鋒和暖鋒。
(3)“地理思維建構”觀察結果
“地理思維建構”包括思維方法指導和思維模式歸納(如表3所示)。經驗型教師的平均次數使用是1次,新手型教師的平均次數是0.5次。無論經驗型教師還是新手型教師,對地理思維建構的運用都不顯著,這可能與地理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有關,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忽視對思維方法和思維模式的指導與歸納。
(4)“地理實驗”觀察結果
“地理實驗”包括教師演示實驗、多媒體播放實驗、指導學生實驗(如表4所示)。經驗型教師的平均使用次數是0.6次,新手型教師的平均次數是0.3次。經驗型教師注重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做示范,再讓學生自主做實驗,加深對地理規(guī)律的印象與理解。新手型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實驗讓學生觀看進而歸納總結出地理規(guī)律。
(5)“地理信息技術”觀察結果
“地理信息技術”包括“3S”資源應用和“3S”技術應用(如表5所示)。經驗型教師的平均使用次數是0.5次,新手型教師的平均次數是0次。《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術支持教學。但是從目前狀況看,無論是新手型教師還是經驗型教師,都沒有充分運用“3S”技術和資源,或許和案例差異有關,“3S”技術和資源通常運用在區(qū)域地理教學中較多。
三、地理教師專業(yè)表達行為改進建議
1.加強地理思維的建構
無論是經驗型教師還是新手型教師,對地理思維建構都不夠重視。高中地理教學階段,教師在地理課堂上能否把握契機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地理思維方法尤為重要。例如運用發(fā)散思維法講解熱帶雨林的作用;運用歸納思維法歸納我國北方河流的共同特征;講解板塊運動時要告訴學生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學說”運用的是假設思維法。
教師在地理課堂上可以循序漸進地給學生灌輸地理思維方法。首先,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適時理解各種地理思維方法。其次,要抓住機遇,及時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此外,我們可以進行變式訓練,以加強學生對某些思維方法的運用。最后,充分利用課件、視頻和繪圖等輔助手段,幫助學生進行空間想象和空間推理,繪制抽象思維過程,讓思維可視化。
2.加強自然地理實驗教學
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自然地理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一些新手型地理教師不會選擇在地理公開課上做一些不太安全的實驗,而是選擇通過多媒體播放別人的實驗讓學生觀察。但是很多經驗型教師會在保證實驗安全的基礎上進行自然地理實驗。
地理教師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保證實驗的安全性,選擇對教師和學生沒有傷害的實驗。教師能夠熟練地展示實驗,整個過程是正確的,沒有科學錯誤。示范過程應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看得清楚。示范過程最好可以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注意重要環(huán)節(jié)。
3.加強地理信息技術運用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地理信息技術包括RS、GIS、GPS。高中新手型教師往往注重地理教學的過程實施,經常忽視對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新手型教師在走向經驗性教師的成長過程中,應該逐步增強搜索“3S”資源的能力;利用“3S”資源,幫助學生了解地理學原理,分析地理學的發(fā)展變化;可以指導學生學習搜索“3S”資源,拓展自己的學習空間。此外,對“3S”技術有著深刻的理解,特別對于地理信息系統(tǒng)和全球定位系統(tǒng)。正確引導學生理解“3S”技術的重要性,并將掌握的“3S”技術正確應用到課堂中,如GIS技術整合圖層,繪制圖像。正確引導學生了解“3S”技術,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運用“3S”技術,如引導學生熟練掌握GPS,在旅行過程中幫助自己導航定位等。
參考文獻:
[1]黃江燕,李家鵬,喬劉偉.課堂觀察研究的文獻綜述[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12):130-134.
[2]連榕.教師教學專長發(fā)展的心理歷程[J].教育研究,2008(2):15-20.
[3]朱雪梅.“多元交互式”教學評價體系的建構與實踐——基于地理教學觀察的行動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