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國藥科大學 外語系, 江蘇 南京 211198; 2.美國南喬治亞大學 外語系, 喬治亞州 斯泰茨伯勒 30460)
近幾年,北美的網(wǎng)絡文學翻譯平臺“武俠世界”(WuxiaWorld.com)、gravitytales.com和volarenovels.com等翻譯的中國網(wǎng)絡文學中的武俠、仙俠和玄幻小說受到了歐美讀者的熱捧和瘋狂追更。目前,“武俠世界”翻譯平臺(以下簡稱“武俠世界”)的影響力最大,它在全球網(wǎng)站中排名1500位左右,日均頁面訪問量約300~400萬,讀者中約有40%來自北美,40%來自東南亞,20%來自西歐〔1〕。中國網(wǎng)絡文學自2000年以來在東南亞、東亞各國廣受歡迎,如今因海外民間翻譯力量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跨界優(yōu)勢以及技術優(yōu)勢開始在西方迅猛傳播。以“武俠世界”為代表的海外網(wǎng)絡文學翻譯平臺對武術文化的國際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本文擬探討在中華武術文化借“船”(網(wǎng)絡文學)出海過程中“武俠世界”的譯者對武術文化的跨文化認知、所采取的翻譯策略和傳播策略,并對武術文化的未來傳播前景進行展望。
1.“武俠世界”譯者對武術文化的跨文化認知
“武俠世界”由賴靜平于2014年底創(chuàng)建,是一個專門把中國流行的武俠小說、玄幻小說翻譯成英文的站點,現(xiàn)已譯完7部網(wǎng)絡小說,還有20余部在更。幾年之間成績斐然,這與其強大的翻譯力量密不可分,賴靜平說:“現(xiàn)在好作品挺多,但好譯者難找”〔2〕?!拔鋫b世界”目前擁有來自世界各地30多位民間譯者;平臺以項目制運作,即一名或多名譯者帶領一個團隊,負責一個翻譯項目或作品的整個翻譯流程,工資分成由領銜譯者負責〔1〕;主要譯者有Deceptioning、Deathblade、Alyschu&Co、Xiao Lai等(見表1),他們多為華裔、新加坡人、精通漢語的美國人,這些人大部分出生于或長期生活在英語國家,有的人甚至在中國生活多年。例如,譯者Xiao Lai生于美國邁阿密,在中國生活10年,妻子為中國人,還在中國學習過中醫(yī),拿到了針灸和推拿的學位。
這些民間譯者的中英文水平都較高,對中國文化有較深的理解和認知,這從“武俠世界”網(wǎng)站專欄中對道家思想、人名稱謂、中文成語、功夫流派、江湖/俠文化等的探討中可見一斑。這些譯者曾生活在異域,譯者的民間身份使其更了解目標語國家大眾的文化價值觀、文化結構、文化特點、讀者文化心理等,因此他們有恰當?shù)奈幕J知和翻譯動機,能通過翻譯策略對翻譯作品做出文化調適??梢哉f,譯者的跨文化認知能力使其更容易實現(xiàn)網(wǎng)絡文學、武術文化等在西方世界的異域重構,更容易實現(xiàn)武術文化翻譯的終極目標:“在目標語文化中建構新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實現(xiàn)國際間的文化平等交流”〔3〕。
2.“武俠世界”對武術文化的傳播策略
在傳播策略方面,“武俠世界”利用網(wǎng)絡文化的特點采用連載追更式、在線敞開式、留言互動式、術語體系化等模式來傳播武術文化。
(1)連載追更式。對于每一部武術作品,連載追更的方式更能吊起讀者胃口,打賞多少決定更新速度,這樣就激發(fā)讀者連續(xù)閱讀的興趣,有利于網(wǎng)絡文學作品的持續(xù)傳播。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有幾百乃至上千個章節(jié)的體量(如《我欲封天》有1614章),這種超大的體量保證了作品的長期生命力和吸引力。
(2)在線敞開式與留言互動式。網(wǎng)站設置的各個欄目都是在線敞開式的,在每一部武術作品及其他專欄(如Resources)下面都設有留言區(qū),讀者可以在線留言、跟帖,或批評翻譯質量,或給出發(fā)展建議,網(wǎng)站負責人會不時與讀者互動,解疑答惑。此時的譯本對于譯者和讀者來說成為一個“文本行為”(Text Act)〔4〕,即譯者以文本行事,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成為一個交際事件,二者均在交際過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最終以文本取效,達成交際效果,促進翻譯質量的提升和譯本的傳播。譬如,有讀者問到“為何CoilingDragon(《盤龍》)中的人名都翻譯成了西方人名?”賴靜平回答說原文就是用的西方人名的漢譯,英譯本只是還原英文原名而已①;譯者Deathblade還開設了DeathbladeLearningChineseFAQ專欄指導讀者學習中文;網(wǎng)站還對中文原創(chuàng)作家唐家三少、耳根、我吃西紅柿等設有專欄介紹,包括“唐家三少簡介”(TJSSBiography)、“耳根簡介”(ERGENBiography)、“我吃西紅柿簡介”(IETBiography),讀者可以在作者簡介下面留言提問或評論,此舉增加了讀者的關注度,也讓作者能夠直接聽到讀者對作品的建議和希望。這種傳播方式讓讀者、譯者、作者之間互相了解,促進了英譯術語在目標語語境中的語言適用性和文化規(guī)范性,保證了譯作(尤其是在更譯作)的質量。
表1 “武俠世界”的主要譯者和譯作②
(3)術語體系化?!拔鋫b世界”對于動輒幾百萬字、浩如煙海般的網(wǎng)絡文學作品中所涉經(jīng)典武術術語進行了初見體系的梳理和建構。首先,每一部武術小說的英譯頁面都會列一個詞匯表(Glossary),收錄該部小說中常用的術語,并做出簡要解釋,此表在方便讀者理解、參閱和閱讀的同時,也對每一部小說中的核心術語和疑難術語進行了梳理,為后期建立術語庫奠定了基礎。例如,在2017年9月剛剛英譯推出的玄幻小說《符皇》(TalismanEmperor)的首頁詞匯表中就詳細列出了9個修仙等級(或稱符皇等級)的英譯名,如表2所示(漢語為筆者所添加);其官網(wǎng)首頁還設有一個“資源”(Resources)欄目,該欄目又包含“道家入門”(BasicDaoPrimer)、“通用術語表”(GeneralGlossaryofTerms)、“中國成語表”(ChineseIdiomGlossary)、“武俠—仙俠稱謂語”(Wuxia-XianxiaTermsofAddress)、“中國修仙小說中的‘丹’字”(“Cores”inChineseCultivationNovels)、“譯者反思系列”(TranslatorThoughtsSeries)等專題,對武術文化中的常用文化負載詞(如道家、佛家術語)、中國成語、稱謂語、修仙術語、一般武俠術語、譯者對翻譯過程和翻譯策略的反思等進行了探討和梳理??梢哉f,這是對網(wǎng)絡文學中的武術術語所進行的初步系統(tǒng)性建構。
表2 《符皇》修仙術語漢英對照表
按照“武俠世界”網(wǎng)站中的“通用術語表”(GeneralGlossaryTerms)和“常見問題”(GeneralFAQ)兩個欄目對網(wǎng)絡小說的區(qū)分,武俠小說屬于“低度幻想”(low fantasy)小說,仙俠小說屬于“高度幻想”(high fantasy)小說,而玄幻小說屬于“神秘級幻想”(mysterious fantasy)小說。仙俠小說中融入了民間故事(folklore)、神話傳說(mythologies)、魔鬼、魔獸、魔法、仙人等,與玄幻小說最大的區(qū)別是故事中融入了道家思想。然而,玄幻和修仙小說中也都有以道家思想為基礎的“修仙等級”,武俠小說中雖無“修仙”等級,但很多概念和術語也有很濃厚的道家背景,所以這三類小說在內(nèi)容上有很多重疊之處。因此,我們將武俠、仙俠、玄幻類網(wǎng)絡小說中的武術文化專有名詞及其術語分為以下三類:名稱類術語(如拳名、流派、武術動作和套路名稱)、器械類術語和武術文化負載詞(與武術相關的文化、哲學思想負載詞)。這些武術術語、文化專有項的英譯關涉譯文的質量以及文化傳播的接受性和有效性,因此在翻譯時譯者使用何種翻譯策略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1.名稱類術語的英譯
“武俠世界”的譯者們傾向在翻譯時盡量保留拳名、流派、武術動作和套路的文化意象,以展現(xiàn)玄幻小說的異質性,體現(xiàn)用詞的奇幻和異域色彩。以拳名“大力金剛拳”為例,賴靜平認為音譯為Da Li Jin Gang Quan似有不妥,指出“金剛”本義為佛陀身邊的衛(wèi)士,可譯為Mighty Warrior-Attendant Fist;又因“金剛”一詞為印度梵語,意為“霹靂”(thunderbolt)或“鉆石”(diamond),故可直譯為Mighty Diamond Fist、Mighty Thunderbolt Fist或 Mighty Scepter Fist;同時他還比較了Mighty Adamantine Fist、Mighty Adamantine Warrior-Attendant Fist、Mighty Jin-Gang Fist其他幾種譯法,最后譯為了Mighty Vajra Fist,因為Vajra一詞的詞源是印度梵文,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第2版)第2254頁就釋義為:“金剛杵(原為古印度兵器,后被吸收為佛教和印度教的法器)”??梢?,賴靜平將“大力金剛拳”譯為“Mighty Vajra Fist”是為了保留源語文化意象,使其更具異域玄幻色彩。而國內(nèi)通常將“拳”一詞譯為boxing或boxing school(s)等,國內(nèi)出版的《漢英英漢武術詞典》對各種拳法的英譯即采用“X(style)boxing”的方式〔5〕。其實譯為boxing一詞不太妥當,Boxing在《柯林斯高階英語學習詞典》(英語版)第159頁解釋為:“Boxing is a sport in which two people wearing large padded gloves fight according to special rules”,是指西方拳擊的,與中國的各種傳統(tǒng)武術的拳法有所不同,因此用來翻譯中國各種門派的武術有點不合適。在翻譯“內(nèi)家拳”和“外家拳”時,國內(nèi)一般譯為Internal Boxing Schools和External Boxing Schools,用的是西方拳擊術語;而“武俠世界”則譯為Internal Martial Arts和External Martial Arts,該譯法更能體現(xiàn)“拳”的民族性,因此更加合適。網(wǎng)絡文學中的拳名很多帶有虛幻色彩,飽含文化異質性,筆者認為應在適當使用已有術語,有選擇地借用西方搏擊、格斗術語、文化術語的同時,體現(xiàn)武術術語民族性以及文化意蘊。
2.武術器械類術語的英譯
筆者對“武俠世界”網(wǎng)站Translators’ThoughtsSeries中所列出的武術器械英譯做了部分整理,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武俠世界”對于武術器械的英譯采取了直譯和音譯為主、意譯為輔的翻譯策略。如“蝴蝶雙刀”“判官筆”分別直譯為Butterfly Knives和Judge’s Brush,而月牙鏟則意譯為Monk’s Spade。這些譯法值得商榷:《體育百科大全》將“判官筆”譯為“Judge’s Writing Brush”,對此學界早有批評,因為中西文化對“筆”有認知差異,此譯法容易使西方人聯(lián)想到鵝毛鋼筆(而非中國毛筆)之形狀,完全改變了“判官筆”的本質特性,篡改了武器之形象〔6〕,因此“武俠世界”將“判官筆”譯為“Judge’s Brush”也是不妥的。另外,“血滴子”的英譯“Flying Guillotine”也有不妥,因為“Guillotine”一詞有“斷頭臺”之意。
表3武俠世界網(wǎng)站公布的部分武術器械術語的英譯③
3.武術文化負載詞的英譯
武術文化負載詞(culture-specific words)主要是指含有與武術相關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負載詞和玄幻、修仙小說專用術語,其英譯過程關涉文化意象和文化內(nèi)涵的跨語轉換。網(wǎng)絡文學中的武術文化負載詞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是中國傳統(tǒng)武俠文化負載詞。該類詞包含儒、釋、道、中醫(yī)藥等傳統(tǒng)文化或思想,如“道”“氣”“江湖”“涅槃”“丹田”“奇經(jīng)八脈”“點穴”等,主要存在于武俠小說和仙俠小說中。據(jù)“武俠世界”介紹,仙俠小說最大的區(qū)別性特征就是富含道家哲學和道家文化意象,因此這類小說中的道家思想尤為濃厚,道家文化負載詞尤其多?!拔鋫b世界”網(wǎng)站首頁開辟的專欄“道家入門”(Basic Dao Primer)就專門介紹了道家的基本學說和哲學思想,如“道生萬物”“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太極”“無極”等。此外,奇經(jīng)八脈(Eight Extraordinary Meridians)、任脈(Conception Vessel)、督脈(Governing Vessel)等經(jīng)絡術語的翻譯基本采用了世界中醫(yī)界的通行譯法。不過“武俠世界”翻譯團隊在翻譯過程中也會有分歧,有時也難以達成一致的翻譯策略。比如,賴靜平在翻譯《盤龍》(CoilingDragon)時將武俠術語“斗氣”譯為Battle-qi,而譯者Goodguyperson在翻譯《斗破蒼穹》(BattleThroughtheHeavens)時則音譯為“Dou Qi”或“Dou Zhi Li”。同樣在《斗破蒼穹》中,譯者Goodguyperson將斗者、斗士、大斗士、斗靈、斗王、斗皇、斗宗等詞譯為Dou Zhe、Dou Shi、Da Dou Shi、Dou Ling、Dou Wang、Dou Huang、Dou Zong;而賴靜平則譯成Fighter、Warrior、Grand Warrior、Spirit Warrior、King Warrior、Emperor Warrior、Grandmaster Warrior等。再如,仙俠小說中的“萬寶殿”被賴靜平譯為Palace Opulentia,其中opulentia源于拉丁文。兩相比較,賴靜平的譯文更傾向于歸化式的以意傳神,容易為英語讀者快速理解,而譯者Goodguyperson則基本采用異化式的音譯。賴靜平認為翻譯時需要把中文小說中的意境保留下來,而他習慣用西方讀者熟悉的拉丁文來換譯中國文化中的佛家用語,以達成意境上的等同;賴靜平還對一些武俠術語的翻譯進行了思考:“忍術”是譯作“Ninja”還是“Endurer”(或“Rogue”)?“武士道”譯作“Bushido”還是“the way of the warrior”?“仙俠、武俠”譯作“Xianxia and Wuxia”還是“Immortal Heroes and Martial Heroes”?“修仙者”譯作“Xiuxianzhe”還是“Immortal practitioner”?由此可見,文化負載詞是要經(jīng)過譯者的字斟句酌才能精準譯介的。
第二類是玄幻、修仙小說專用武術術語,如“天劫”(Heavenly Tribulation)、“三界”(The Three Realms)、“修仙”(Cultivation)、“靈獸”(Spirit Beasts)、“龜吸功”(Turtle Breathing Art)等。在大部分的玄幻、仙俠小說中都有類似的“修仙”等級:凝氣(Qi Condensation)、筑基(Foundation Establishment)、結丹(Core Formation)、元嬰(Nascent Soul)、成仙(Immortal Ascension)等。對于“丹”(或“金丹”)的翻譯,“武俠世界”的專題文章“中國修仙小說中的‘丹’字”討論了“金丹”的英譯:譯者Wyhcwe音譯為Jindan,譯者Deathblade譯為Gold Core,譯者Scrya則譯為Azoth Core,而賴靜平認為譯為Jindan和Golden Pellet均可?!百Y源”專欄下的《通用術語表》中將“成仙”英譯為Immortal Ascension,ascension一詞其實是西方的一個宗教術語,指“耶穌升天”,“武俠世界”在此用西方熟悉的概念來翻譯玄幻小說中的修仙概念,對中國文化元素進行了歸化處理,使翻譯符合了西方文化規(guī)范。
可見,賴靜平的翻譯團隊通常是以讀者體驗為中心,采用歸化翻譯策略,即借用西方讀者熟悉的文化意象消解文化接觸中的文化“阻抗”,“按照目標文化的狀況制定翻譯策略”〔7〕的。讀者體驗分為網(wǎng)絡小說玄幻語境的陌生化(或獵奇化)體驗和對西方游戲文化的熟悉化體驗。賴靜平在接受《南方都市報》和北京大學邵燕君采訪時都提到了翻譯語言對西方讀者的“好感”、“熟悉感”、“快感”等的重要性〔8~9〕,可見他在翻譯過程中非常重視讀者體驗。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網(wǎng)絡文學借“網(wǎng)”出海,讀者的網(wǎng)絡閱讀體驗至關重要?!拔鋫b世界”翻譯策略的成功正是因為找準了讀者的需求,才做到了精準譯介,正如黃忠廉等所指出的:“傳統(tǒng)紙媒時代‘以我為主’的傳播模式已落伍于時代,而應該強調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用戶思維’,即以翻譯受體的需求為核心,‘以他為主’,所有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和操作過程都應以此為準”〔10〕,從而提高翻譯作品的可讀性和接受性,滿足讀者需求,有效傳播中國武術文化。
第一,武術文化的海外傳播將會助推網(wǎng)絡文學的國際化,提高中國文學的世界地位。周慶杰將武術的國際傳播途徑分為活動、教育、文學和外交等四類〔11〕,以網(wǎng)絡文學為載體的武術文化傳播可歸于文學途徑(但又不囿于文學且超越文學)。在新媒體時代,網(wǎng)絡文學的國際發(fā)展態(tài)勢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從線上虛擬傳播走入線下實體銷售、從文本式單模態(tài)布局走向多模態(tài)大IP產(chǎn)業(yè)傳播、從小眾狂歡走向大眾接受。在此態(tài)勢下,武術文化將會進一步借力“網(wǎng)絡文學”在全球快速傳播,以多模態(tài)、全媒體、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方式讓更多西方讀者深入了解中華武術文化,而這種理解的深入又會反過來為網(wǎng)絡文學傳播創(chuàng)造高附加值,助力網(wǎng)絡文學的深度傳播。國內(nèi)網(wǎng)絡文學產(chǎn)業(yè)巨頭閱文集團旗下的品牌“起點國際”(英文版)上線后,就瞄準海外讀者,全力開拓網(wǎng)絡文學海外的翻譯市場,從而形成了國內(nèi)和國外兩條線共同推進網(wǎng)絡文學的譯介,這大力推動了武術文化的國際傳播。
第二,隨著網(wǎng)絡文學國際傳播的深入和大IP產(chǎn)業(yè)鏈的國際開發(fā),武術文化中表現(xiàn)中國氣概和中國精神的民族性的元素將會得到更多體現(xiàn)?!拔鋫b世界”一直沒有翻譯那些中國文化底蘊太濃厚、中國傳統(tǒng)風格太濃烈的網(wǎng)絡文學作品,因為它翻譯難,閱讀起來也難。但若假以時日,經(jīng)過一個“漫長的、由淺入深的過程”〔9〕,此類作品將會受到歡迎。武俠小說中的“舍生取義、公平正義、人道主義精神”,修仙小說中的“奮斗勵志、崇道尚德”〔12〕等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都值得深入譯介?!拔湫g所負載的文化的多少是其在國際傳播中生命力強弱的標志?!薄?3〕值得借鑒的是,某些國家的動漫衍生產(chǎn)品、玩具、游戲的開發(fā)和好萊塢電影《星球大戰(zhàn)》創(chuàng)意文化主題產(chǎn)品線下促銷等,都是在其IP產(chǎn)品開發(fā)和產(chǎn)業(yè)鏈中融入具有主題相關性和民族性的文化,讓文化傳播融于“無形”之中,在營銷產(chǎn)品的同時傳播價值觀和傳統(tǒng)文化。潘文國曾明確指出:“中國現(xiàn)在正面臨一個200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正處于中國歷史、人類歷史上的一個新的轉折點”〔14〕。換句話說,中國文化正在以加速度從世界多元文化系統(tǒng)的邊緣走向中心。因此,武術文化的譯介勢必在“世界性—民族性”這個連續(xù)統(tǒng)(continuum)中逐漸加大民族性的分量,促進中華武術文化的深度傳播。相反,遮蔽民族性就是“對源語文化或文學進行割裂與肢解,因而就是一種跨文化的話語暴力”〔15〕,不符合時代潮流。正如吉云飛所說,“中國網(wǎng)絡小說到底能為網(wǎng)絡時代的全球文化提供何種獨特貢獻就主要在于其‘中國性’”〔16〕,武術文化翻譯中的民族化和國際化之二元對立將會得到逐步消解,并找到一條融通之道。
第三,網(wǎng)絡文學中的武術文化將會更為充分地發(fā)揮文化資本和文化符號的重要作用,增進民族身份認同?!熬W(wǎng)絡文學正以不可阻擋之勢成為一種新興文化現(xiàn)象,成為代表中國影響世界的又一種文化標簽?!薄?7〕2017年3月至6月,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與其他機構聯(lián)合開展的第五次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2016—2017)顯示,海外受訪者中認為“武術”是中國文化代表元素的占44%,該占比居第三(中餐占52%,居第一;中醫(yī)藥占47%,居第二),這說明武術正是海外受眾所青睞的中國文化符號之一。由此觀之,網(wǎng)絡文學是中國當代通俗文學的代表,而武術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新”“老”融合,二者協(xié)力,互融并進,或許會拓開一條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子。在將來的國際傳播中,隨著網(wǎng)絡文學文化資本的逐漸積累和品牌價值的提升,網(wǎng)絡文學中的武術文化關鍵術語也會更為充分地發(fā)揮其文化符號的作用。目前,修仙等級的概念(見表2)負載了強烈的中國文化意象,日漸成為網(wǎng)絡文學中的重要文化符號。尤金·奈達曾言:“文化創(chuàng)造并賦予某些實體以重要的文化價值。文化最不平凡的特征就是:將實際并不存在的事物或概念看作是真實的,如美人魚、獨角獸、魔鬼、天使、天堂、地獄、轉世、占星術、兔腳、茶葉等。”〔18〕這些意象都已然成為能夠代表各自文化的符號,具備高度接受性和普適性,這也是網(wǎng)絡文學中的武術文化符號(包括虛幻的修仙、仙俠術語)進行國際傳播的最終目的。
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網(wǎng)絡文學無形中承擔了傳播武術文化、講好中華武術故事的責任。以“武俠世界”為代表的北美網(wǎng)絡文學翻譯平臺對我國武術文化及其關鍵術語的譯介與推廣起到了很大的傳播作用,其譯介傳播策略值得其他翻譯平臺借鑒。隨著網(wǎng)絡文學海外市場的深度大IP產(chǎn)業(yè)化擴展以及更多海內(nèi)外網(wǎng)絡文學翻譯平臺的出現(xiàn),武術文化將借助網(wǎng)絡文學的傳播渠道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工具優(yōu)勢,發(fā)揮文化資本和文化符號的作用,從而增進民族身份的認同。
注釋:
①來自武俠世界網(wǎng)站專欄:http://www.wuxiaworld.com/faq.html,2017-09-27.
②整理自武俠世界網(wǎng)站專欄:http://www.wuxiaworld.com/about-wuxiaworld.html,2017-09-27.
③節(jié)選自武俠世界網(wǎng)站專欄:http://www.wuxiaworld.com/general-glossary-of-terms.html,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