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清
摘要:魯迅先生的《祝?!芬晃?,寫作技巧獨具匠心,既有極富表現(xiàn)力的個性化語言描寫,以及簡練生動、以形傳神的人物肖像描寫,又有別有一番意味的反諷手法和意蘊豐厚的重復藝術,多種寫作手法的靈活運用,彰顯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技巧,讀之讓人驚嘆不已?;诖?,本文詳細分析了《祝?!芬晃牡膶懽骷记?,旨在探索魯迅先生寫文的風格。
關鍵詞:魯迅? 《祝?!? 寫作技巧
《祝?!芬晃?,選自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彷徨》首篇,作者以雋永洗練、生動傳神的語言敘述了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有力地批判了當時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表達了作者對受壓迫勞動婦女的深切同情。全文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個性形象鮮明獨特,情節(jié)構(gòu)思精妙得當,主題思想意蘊深厚,突出了作者出色的文字水平,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一、以形傳神的肖像描寫
簡練生動、以形傳神的肖像描寫是魯迅小說的一大藝術特色,成功地深化了小說的主題。在《祝?!芬晃闹?,作者圍繞人物藝術形象的遭遇,多次刻畫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臉色和眼睛變化,反映了不同時期祥林嫂的生活境遇、精神狀態(tài)以及最終被迫走向絕路的苦難歷程。
第一次描寫:初到魯鎮(zhèn)時,祥林嫂“頭上扎著白頭繩,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只是順著眼”,這是祥林嫂新寡后的辛酸寫照,盡管生活困苦,但仍然對未來抱有一絲希望。
第二次描寫:祥林嫂第二次出現(xiàn)在魯鎮(zhèn)時,她“頭上仍然扎著白頭繩,臉色青黃,只是兩頰已失去了血色”“眼光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這是祥林嫂在魯四爺家做傭人時的寫照,這時的祥林嫂遭受了喪夫失子的厄運,歷盡了生活的磨難,嘗盡了人世的辛酸與悲苦,面臨走投無路的境地,她對未來失去了信心,整個人陷入了黑暗的沼澤之中。
第三次描寫:五年后,“我”重回魯鎮(zhèn)時,見到的祥林嫂是“眼睛窈陷”“精神更不濟”“膽怯怕黑”“如同木偶人”“頭發(fā)花白”,這是祥林嫂飽受喪夫失子痛苦折磨,又被社會中的人情淡漠所造成的凄慘寫照,她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避如蛇蝎的人,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他人眼中,不幸的攜帶者。
第四次描寫:在瀕臨死亡前,祥林嫂“臉瘦削不堪”“黃中帶黑”“神色仿佛似木刻”“只有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明她是一個活物”,這時的祥林嫂在封建君權、族權、神權的多重迫害下,如同行尸走肉般,已變得麻木絕望,她已經(jīng)全面崩潰了,毫無生存的希望。
縱觀作者對祥林嫂的四次肖像描寫,這已經(jīng)高度概括了祥林嫂悲慘的一生,形象地揭示了祥林嫂是如何被封建思想和禮教一步一步折磨成“非人”的過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這是對罪惡的封建禮教鮮明而無聲的血淚控訴,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意蘊豐厚的重復藝術
重復是文學創(chuàng)作常用的藝術手法之一,它看似啰唆無趣,枯燥乏味,細細品之,實則是平中見奇,耐人尋味,意蘊豐厚,有助于烘托環(huán)境,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強化矛盾沖突,再現(xiàn)了人物心底的波瀾,深化了主題意蘊。而在《祝福》一文中,魯迅先生有多處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重復這一藝術手法,對人物靈魂進行剖析,可謂鞭辟入里。具體表現(xiàn)在:
1.祥林嫂的重復性言語
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時,反復向他人訴說阿毛被狼叼走一事,開場白總是那句“我真傻,真的”,一次次不假思索的重復,涌出的是祥林嫂內(nèi)心的痛楚和精神恍惚,說明祥林嫂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了難以平復的巨大創(chuàng)傷,她認為是自己的照顧不周,才讓兒子被狼叼走了,所以她陷入了極度悲痛的深淵中無法自拔。不僅如此,兒子是祥林嫂唯一的安慰,是祥林嫂希望的寄托,兒子一死,祥林嫂僅有的希望破滅了,這就增強了作品的凝重感和動人心魄的悲劇效果。在祥林嫂一遍遍地訴說后,人們由最初的“男人收斂起笑容,女人陪出許多眼淚”到“只值得厭煩和唾棄”,在重復的聽祥林嫂講述這一悲慘的事件后,大家的同情心沒有了,有的只是對祥林嫂悲慘遭遇的調(diào)侃、譏諷和嘲弄,揭示了舊社會人們的冷漠無情,突出了社會的畸形發(fā)展。
2.魯四嬸的重復性言語
年底祭祀,魯四嬸多次以“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的話語阻止祥林嫂幫忙,致使祥林嫂在精神上和心靈上再一次受到了打擊和傷害,盡管魯四嬸對祥林嫂的悲慘遭遇予以同情,但是在魯四老爺?shù)母嬲]下,她無意中充當了封建禮教的執(zhí)行者和維護者,間接地導致祥林嫂走向死亡絕境。
3.描寫“我”內(nèi)心活動時的重復性語言
魯迅先生在描寫“我”的內(nèi)心活動時,也巧妙地借助了重復藝術。其中,“說不清”一詞反復出現(xiàn),展示了“我”復雜矛盾的心理軌跡,充分顯示了一個知識分子在道德上對弱者的同情,但思想上麻痹、行動上軟弱無力的一面。
三、別具一格的反諷手法
反諷手法是《祝福》一文中至關重要的寫作技巧之一,作者巧借反諷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可謂別具一格,精巧絕妙。反諷的用法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運用喜劇形式進行反諷,加強了人物悲劇的深刻性,深化了主題思想。作者在開篇就簡練地勾畫出了“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里已經(jīng)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的新年氣象,為魯鎮(zhèn)營造了一片喜慶、熱鬧、忙碌的氛圍,這種祝福歡樂的景象與主人公“祥林嫂”凄慘死去的境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包含了作者強烈的反諷意味,揭示了魯鎮(zhèn)人情的冷漠麻木,同時增加了“祥林嫂”命運的悲劇性
第二,運用反語進行諷刺,表現(xiàn)了作者極度的憤怒和悲痛。當人的感情發(fā)展到極致時,常常會以相反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這種“反話正說”的藝術手法,有力地反映了作者的鄙視、悲憤和厭惡之情。在《祝福》一文中,作者在表達憤怒和悲痛之情時,就巧妙地運用了反語,而這有著深刻的用意。如在描寫“祥林嫂”到魯鎮(zhèn)西頭的土地廟捐門檻事件時,作者寫道:“不到一頓飯時候,她便回來,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高興似的對四嬸說,自己已經(jīng)在土地廟捐了門檻了?!笆鏁场薄案吲d”兩個詞語,是激憤和沉痛之語,是作者對吃人社會的辛辣諷刺和憎恨,祥林嫂抱著人生最后的希望去捐門檻,只是為了能做一個“正常人”,可是現(xiàn)實的無情成為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狠狠地將她推向了無盡的深淵,讓她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第三,將反諷置于人物形象刻畫中,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人物“深處的靈魂”。作者在描寫“魯四老爺”這一人物形象時,著重對其書房進行了一番描繪,尤其是那幅惹眼的“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對聯(lián)的“缺位”,蘊含著尖銳的嘲諷意味,呵斥于無聲,鞭撻于無形,不動聲色地使道貌岸然的“老爺”原形畢露。
總而言之,《祝?!芬晃膶懽骷记筛叱毺?,藝術特征鮮明而富有個性,彰顯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凝聚了作者觀察社會、思考社會的人生經(jīng)驗,值得用心去品讀、思考和感悟。
參考文獻:
[1]吳麗華.以多元視角解讀文本指導學生個性化閱讀——以魯迅的小說《祝?!窞槔齕J].教育探索,2016,(10).
[2]譚莉.論魯迅筆下封建社會的女性悲劇——以《祝?!分械南榱稚槔齕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4,(7).
[3]崔紹懷.21世紀初期《祝福》研究綜論——魯迅小說《祝?!费芯恐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3).
[4]趙新順.敘述層次制約下的言說邊界——基于敘述學知識的《祝?!方庾x[J].魯迅研究月刊,2013,(8).
[5]王順順.淺析《祝?!分械臄⑹率址?、環(huán)境描寫與人物刻畫[J].開封大學學報,2011,(3).
[6]劉海波.掙扎在格雷馬斯方陣中的祥林嫂——對《祝?!返牧硪环N解讀[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5).
[7]李偉.追求與掙扎的一生——論魯迅小說《祝?!分械南榱稚┬蜗骩J].電影評介,2009,(20).
[8]陳冬梅.細讀《祝?!贰搫?chuàng)作技巧對《祝福》主題意蘊呈現(xiàn)的作用[J].名作欣賞,2009,(23).
[9]常麗納.魯迅鄉(xiāng)土小說敘事中的多層次對話結(jié)構(gòu)——以魯迅小說《祝?!窞槔齕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8).
[10]孫紅震.閃回:敘事主體內(nèi)省的彰顯——對魯迅《祝?!返脑俳庾x[J].名作欣賞,2006,(20).
(作者系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中學高二413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