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言說,細嚼慢咽的人都比較瘦,而狼吞虎咽的人都比較胖。對此,人們半信半疑,不是說要“管住嘴,邁開腿”才能控制體重嗎?難道只要細嚼慢咽就可以了?
雖然這個傳言比較片面,但也不是沒有一點兒道理。細嚼慢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對控制體重有作用,而狼吞虎咽對體重的增加有促進作用。
這主要是因為,食物進入到我們的胃里以后,飽腹的信號大約在15~20分鐘后,才能傳遞到大腦。而如果進食過快,雖然吃進去的食物已經超過自身的需求,可飽腹的信號還沒有傳到大腦,長此以往,就會攝入過多的食物。而食物產生的這些過多的熱量,就會在身體里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而細嚼慢咽在飽腹信號傳到大腦時,就不會吃過多的食物,因此有利于體重的控制。并且細嚼慢咽除了比狼吞虎咽更利于體重的控制,也益于身體健康。比如,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減少胃腸的負擔,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預防口腔疾病等。
但是,細嚼慢咽只是說比狼吞虎咽更利于控制體重,而不是說細嚼慢咽就一定能控制體重。
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代謝,產生能量,人體的呼吸、心跳、思考、說話、運動等各種生命活動都需要消耗能量,如果產生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即使你細嚼慢咽,體重也會悄無聲息地增長的。
說得通俗一些,從能量的收支平衡來說,體重的增減不取決于你吃了什么、吃得快慢,而是取決于能量的收支情況。因此,要保持體重的穩(wěn)定,就要保證能量的收支平衡;要減肥,就要讓身體處于“赤字”狀態(tài),入不敷出,體重自然慢慢就會降下來。
雖然說控制體重的關鍵是能量的消耗大于攝取,不取決于吃了什么、吃得快慢。但還是建議大家多吃一些飽腹感強,同時營養(yǎng)價值也高的食物(低脂肪、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
比如,所有的豆類都是高飽腹食物;所有的綠葉菜、西蘭花、西紅柿、海帶、蘑菇等熱量低,體積大,飽腹感特別強(前提是少油);粗雜糧相比于精米精面,不僅飽腹感強,營養(yǎng)價值也更高,而燕麥是雜糧中飽腹感最強的。吃這樣的食物才能在控制體重的同時,保證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素。
說到底,通過“吃得少,消耗得多”來控制體重,就是我們常說的“管住嘴,邁開腿”。英國萊斯特郡拉夫堡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學院的運動生理學家戴維·斯騰塞爾及其研究小組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劇烈運動能在運動后半小時里一直抑制主要的饑餓激素——胃饑餓素;在運動后長達三個小時里,提高抑制食欲的激素酪酪肽的水平。這說明運動對于減輕和控制體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運動除了可以減輕和控制體重,還可以延長壽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癌癥的危險,可以防治糖尿病,還可以使骨骼更強壯、使人變得更敏捷。特別是在慢性病爆發(fā)的現代,“管住嘴和邁開腿”已經成為保持健康體重的兩大法寶。
控制和減輕體重,從來就沒有捷徑,“管住嘴,邁開腿”永遠是最簡單同時也是最難的方法。貴在堅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