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頌,夏士新,胡宇航,聶世俊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骨科,哈爾濱1500010
骨腫瘤是發(fā)生于骨骼或者其附屬組織的腫瘤,臨床以惡病質(zhì)、營養(yǎng)不良、乏力及貧血為主要表現(xiàn),且伴有明顯的疼痛和局部壓痛,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研究報道,合理的護理模式能夠改善骨腫瘤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提高醫(yī)療資源利用率[1].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理念的改變,臨床更多地強調(diào)實施身、心及社會等全方位護理[2-3].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調(diào)動積極性、認知資源及控制生活事件能力的評價[4].有研究認為,增強自我效能感有利于自我管理水平、行為及健康情況的改善,提高腫瘤患者對疾病的適應性,調(diào)整心理狀態(tài),利于健康行為改變,對疾病預后有積極影響[5-6],但目前臨床上關于骨腫瘤的此類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我效能增強干預在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骨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7]:①經(jīng)臨床及影像學表現(xiàn)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為惡性骨腫瘤;②生存時間>3個月;③卡氏評分>70分;④接受常規(guī)化療.排除標準:①合并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②合并精神病史;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④肝腎功能嚴重異常.根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108例骨腫瘤患者.根據(jù)護理干預方法的不同,選擇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54例患者為對照組,選擇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接受自我效能增強干預的54例患者為研究組.對照組患者中,男40例,女14例;年齡34~72歲,平均(61.09±8.50)歲;腫瘤類型:骨肉瘤36例,軟骨肉瘤12例,其他骨腫瘤6例.研究組患者中,男37例,女17例;年齡35~70歲,平均(58.96±9.42)歲;腫瘤類型:骨肉瘤34例,軟骨肉瘤13例,其他骨腫瘤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腫瘤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自我效能增強干預:①健康宣教.全面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鼓勵患者樹立健康信念,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使患者對疾病各階段治療有良好的心理預期,打消其顧慮.②強化基礎性護理.為患者擬定簡單的短期目標,使其具有不斷成功的經(jīng)驗;定期開展病友訪談會,創(chuàng)造學習經(jīng)驗的機會;創(chuàng)建良好的護患關系,予以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鼓勵患者與外界交流,多吸收正面思想,必要時可適當發(fā)泄負面情緒;為患者提供整潔、舒適、安靜的治療環(huán)境,指導患者掌握簡單的放松技巧,保持身心愉悅;及時與患者家屬溝通,發(fā)揮良好的社會及家庭支持作用.③培養(yǎng)自我護理能力.評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制定自我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教育、指導及幫助,并依據(jù)患者的文化背景進行個體化干預.
1.3.1 自我效能評分選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trategies used by people to promote health,SUPPH)[8]進行自我效能評分,共28個條目,包含正性態(tài)度、自我減壓及自我決策3個維度,按1、2、3、4、5分值計分,分別表現(xiàn)為沒有信心、有一點信心、有信心、很有信心及非常有信心.總分為0~14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自我效能水平越強.
1.3.2 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選擇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9]進行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包含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識水平,總分為0~172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強.
1.3.3 生活質(zhì)量評分選擇腫瘤患者生活質(zhì)量測定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EORTC QLQ-C30)[10]進行生活質(zhì)量評分,評價內(nèi)容包含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及總體生活質(zhì)量,分數(shù)越高提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表示,無序分類變量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有序分類變量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正性態(tài)度、自我減壓和自我決策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正性態(tài)度、自我減壓和自我決策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的比較(±s)
注:*與同時間點對照組比較,P<0.01
指標正性態(tài)度自我減壓自我決策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36.40±3.62 42.10±6.79 20.83±2.14 27.14±3.85 4.77±0.95 7.40±1.16 35.28±4.60 52.32±9.64*19.92±2.80 36.89±5.21*5.10±0.87 12.18±1.85*時間 對照組(n=54)研究組(n=54)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識水平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2)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和總體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和總體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的比較(±s)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的比較(±s)
注:*與同時間點對照組比較,P<0.01
指標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20.70±3.85 27.22±4.10 19.43±2.31 20.85±3.02 26.21±2.96 31.63±4.88 17.29±2.26 22.60±3.85 21.25±3.10 37.80±4.95*18.75±2.97 29.41±4.85*25.80±3.81 45.19±6.70*16.53±2.84 29.62±4.10*時間 對照組(n=54)研究組(n=54)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的比較(±s)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的比較(±s)
注:*與同時間點對照組比較,P<0.05
指標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總體生活質(zhì)量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56.11±8.72 64.52±8.52 43.70±5.70 51.72±7.53 51.90±8.13 62.50±9.51 46.59±5.84 58.42±7.64 49.76±5.42 55.61±6.42 53.90±6.43 57.48±8.11 58.60±7.72 70.32±9.56*41.88±6.42 55.40±9.65 52.18±7.70 71.48±10.65*45.32±6.42 67.55±9.30*48.40±6.82 59.12±8.23*51.58±7.60 63.50±9.40*時間 對照組(n=54)研究組(n=54)
骨腫瘤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腫瘤,有良惡性之分,其中良性骨腫瘤有一定的惡變率,但容易根治,預后較為良好,而惡性骨腫瘤呈浸潤性生長,進展快速,具有較高的病死率,預后欠佳[11-12].臨床上對于惡性骨腫瘤主張采用手術切除、放化療等綜合治療,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患者的生存時間已得到延長,盡可能地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是目前研究的重點[13].大部分惡性骨腫瘤患者具有明顯的疼痛及功能障礙,放化療容易引起不良反應,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嚴重降低,影響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和信心,表現(xiàn)出多種消極情緒[14].相關研究表明,腫瘤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質(zhì)量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生活質(zhì)量過低可影響患者對自我效能的判斷,降低行為效率與行為能力[15].
自我效能可決定個體自身潛能,能夠改善自身對客觀事物的應對能力,自我效能強者對疾病控制和恢復的意識相對較強,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所致創(chuàng)傷,積極主動地實施有效自護,促進健康行為的發(fā)生與堅持[16-17].自我效能屬于不穩(wěn)定個性體征,可隨著情境改變而相應變化,能夠經(jīng)間接或者直接引導,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的信心,從而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生理及心理的負面影響[18-19].
本研究通過擬定康復目標和康復計劃,增強患者堅持治療的積極性,同時分享成功病例,對患者實施鼓勵與開導,調(diào)動患者的自身潛能,增強其克服困難的信心,調(diào)整自身負面情緒,使患者更好地支配和管理自身心理與機體,總結經(jīng)驗,提高自我效能.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正性態(tài)度、自我減壓和自我決策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通過增強自我效能可明顯糾正患者面對疾病的態(tài)度及負面情緒,增強其解決問題的信心及決心.本研究還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進一步說明增強自我效能可使患者合理調(diào)整自我行為.生活質(zhì)量評估包括兩個方面,通過心理、生理及社會健康反映日?;顒幽芰?通過角色、軀體功能提示疾病控制狀態(tài).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和總體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因為增強自我效能能夠提高患者自身的意志及信念,進一步強化其自我效能狀態(tài),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利于患者軀體、心理及社會功能等方面的調(diào)節(jié),改善生活質(zhì)量[20-21].但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小,觀察時間較短,樣本代表性欠佳,結果有一定的偏差,建議在擴大樣本量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綜上所述,自我效能增強干預在骨腫瘤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夠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主觀能動性,改善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