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洲
“問題學生”可以說是每個老師的“心頭大患”,只要一提及“問題學生”這四個字,老師都會很無奈,恨鐵不成鋼。
“問題學生”指的是思想上、表現(xiàn)上、學習上較差的學生。這類學生在班上所占比例雖小,但活動能量大,影響面廣,常常妨礙班級活動的順利開展。尤其我們托管機構,這些學生會認為這不是正規(guī)的學校,我就是來寫作業(yè)的,從而無視我們校規(guī)校紀、班規(guī)班紀,令我們老師很頭疼。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這些問題學生呢?
一、要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yōu)點,不要用“顯微鏡”看學生的缺點
學生之所以成為“問題學生”就是因為其缺點比優(yōu)點多,在表現(xiàn)上缺點占了上風,故看上去一無是處。而我們輔導老師應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努力培植其優(yōu)點,而對其不足應有信心看到其變化,不是嚴重問題就不要小題大做,要有足夠的度量,否則會越看越沒勁。
二、尊重問題學生的自尊心(要理解學生犯錯,不要戴“有色眼鏡”看學生)
不要以為小學生年紀還小就覺得他們沒有或是不懂自尊心,其實不然,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從某種程度上講問題學生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人還強些。由于種種原因,問題學生在心靈深處受到創(chuàng)傷,如:多次受到批評,或紀律處分,同時成績又差,因而他們十分自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真誠地去關心他們,用熾熱的愛去激發(fā)他們的自尊心。另外,我們作為輔導老師,就像孩子們的第二任父母,不要過多注意他們的缺點、短處,而要多肯定其長處和優(yōu)點,不要動輒在辦公室、教室或公眾場所批評、諷刺、貶低、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學生經常受到批評指責,就會對老師產生反感和憎恨等逆反情緒,事后見了老師橫眉冷對,老師說東他偏往西。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打擊他們的自尊心,影響他們的正常發(fā)展,而且會使師生感情產生隔膜,關系十分緊張。學生之所以來學校求學,就是因為本身存在不足,需要老師的幫助與點撥。我們要能理解學生犯錯,要給學生機會改正錯誤,千萬不要戴有色眼鏡來看“問題學生”,否則越看他們就會越差,越一無是處。要給學生自信、尊嚴。
三、要把“問題學生”當作正在雕刻的石頭
美玉不是一下就能做好的,是要經過多道工序,由粗石一步一步雕刻成精品的。由于石頭的產地不同,石頭的底質也各不相同,雕刻時時有的要花多一點力氣,有的少花點力氣。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的成長經歷,就必然會造就他們不同的生活習慣及品行,形成明顯的個性差異。就需要通過老師的一雙巧手將他們“雕刻”成一件合格品或精品。教育人的過程就是一個雕刻的過程。
四、對待問題學生要以理服人
對待問題學生,我們往往會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但是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反彈;我們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老師往往花費很多時間,也收集了大量的文章資料,或者利用課本故事,或者在班會上反復講解,并制訂許多規(guī)章制度,可謂苦口婆心,耳提面命,用心良苦,但到頭來,還是覺得收效甚微,為什么呢?因為,深奧的道理往往不能被學生迅速有效地接受。從心理學角度講,通過娓娓道來的情真意切的生活故事,可以營造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相容相通的情境與氣氛,故事中主人公的經歷能夠迅速有效地喚醒學生的良知,震撼學生的心靈。所以,最好用學生身邊的真實事例來講道理,曉之以理,挖其思想,促其改變。
五、培養(yǎng)師生情感,做好轉化工作
問題學生由于自身有較多的缺點錯誤,在班級群體中往往被歧視、被冷落,在家庭里也會受到很大的壓力。他們內心很痛苦,心態(tài)矛盾重重,表面上傲慢自得,對缺點、錯誤滿不在乎,但心里常?;诤拮载?,強烈要求別人理解自己、重視自己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老師,我們要給問題學生以親子之情、平等的友人之情,學生應該能感知出來,這樣就會在情感上產生溝通,就能激發(fā)學生對教師親近、理解和仰慕心理,進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坝H其師,才能信其道?!碑攩栴}學生親近、信賴老師時,教師的要求就會很容易轉化為他們的需要,使“問題學生”感到親切與善意而樂于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