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貴
法國著名畫家亨利·盧梭,小時候生活在法國西北部的拉瓦爾市,父親是一名鐵匠。父親希望兒子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便經(jīng)常傳授他一些打鐵的知識。很遺憾,年輕的盧梭真正喜歡的卻是作畫,而并非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卮蜩F。
放學(xué)回家之后,他幾乎滿腦子都想著繪畫,即便給父親做幫手的時候,也琢磨著怎樣把飛濺的火星畫出來,或想著怎樣把客戶的笑容畫出來。為此,盧梭耽擱過父親安排下來的許多要事。
有一次,盧梭因為繪畫忘了給火爐加煤,等父親回來以后,爐火已經(jīng)熄滅了,父親大發(fā)雷霆,把盧梭的畫筆和畫紙都扔進了門口的玉米地里。想不到,盧梭既沒有哭,也沒有喊,只在完成了父親安排的任務(wù)之后,悄悄地跑到外面,彎腰撿起了畫筆和紙張。
畢業(yè)后,為了糊口,盧梭成了一名樂團小提琴手。雖然,他的小提琴拉得不錯,但是,他更喜歡繪畫,只要一有時間,就會拿出畫筆和畫紙。時間一長,樂團老板終于發(fā)火了,把他的畫作和畫筆統(tǒng)統(tǒng)扔進了垃圾箱,還警告他,如果再畫畫兒,立刻就解雇他。盧梭沒有爭辯什么,只是在老板離開之后,彎腰從垃圾箱里把畫筆撿了出來……
幾年后,出現(xiàn)了一個偶然的機會。盧梭進入了巴黎海關(guān)工作,還擁有了自己的辦公室。盧梭簡直如魚得水,把辦公室當(dāng)成了鐘愛的畫室。最終,他的上司忍無可忍,把盧梭的畫筆、畫紙全都扔進了垃圾箱,并解雇了他。盡管如此,盧梭同樣沒有解釋,也沒有央求,而是再一次彎腰,從垃圾箱里撿起了自己的畫筆,離開了辦公室。
盧梭先生雖然失去了工作,卻擁有了更加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兩年后,盧梭先生舉辦了平生的第一次畫展,所有的參觀者都被他的畫作打動了,亨利·盧梭這個名字也一夜之間街知巷聞。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亨利·盧梭最終成為了法國卓有成就的大畫家。
顯然,上述故事更新了人們對于彎腰的認(rèn)識,同時,也是一種智慧的顯現(xiàn)。人生,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也像是在大路上奔跑。面對矮小狹窄的人生之門,就要學(xué)會彎腰,才能進入輝煌的殿堂。畢竟,彎腰后的前方,也許是一條通向成功的大路。彎腰,恰是一種收獲、一種成功,而并非完全是懦弱、沒有骨氣。毋庸置疑,毫無怨言地彎腰,瞬間開辟了更大的智慧。
(青君摘自《河北日報》2018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