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市北仲路第一小學 王嘉海
校本培訓是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載體,培養(yǎng)一支善于學習、精于反思、擅長于教學的專業(yè)化中青年教師隊伍,實現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突飛猛進是時代和社會的要求。校本培訓中校本教研與教師的關系最為密切,校本教研的基本特點是專業(yè)引領、合作互助、自我反思。我們在實踐中積極開展了以反思性教學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參與式培訓為主要形式,以自我反思、集體備課、互動研討、案例學習、專題論壇和課題研究為基本策略,進行了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究,為最終達到以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促進學校師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夯實了基礎。
學校先后聘請進修學校、教研室、教科所、信息技術中心等校外專家來學校對教師進行專題講座和座談。借助專家教授的指導作用,傳遞新觀念、新信息,傳授新教法,發(fā)揮專家引領作用。保證校本教研實施的價值和功能,從而豐富教師校本研修理論,提高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
學校領導層和教師層結對,學校教師師徒結對,學校并為教師工作室授牌。如“楊波工作室”“曉艷團隊”“程偉金牌教練”“王鵬舞之社”“志榕college”。通過實戰(zhàn)教研、合作做課、現場觀摩、交流探討、合作攻關,充分發(fā)揮骨干引領作用,以行家和骨干教師的豐富經驗,推動學校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課題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校本培訓的重要形式。讓教師真正領悟“問題及課題,教學即研究”是學校課題研究的本質內涵。學校提倡“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研究”的有機融合,讓教師親自去體驗實踐,在研究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研究中去培養(yǎng)科研素養(yǎng)。
學校憑借科學規(guī)范引領全面提升教師的研究力。借助區(qū)?!皟杉壊莞闭n題的研究,青島市十二五科研課題“小學語文單元組教學研究”已經順利結題,青島市十三五科研課題“依托陽光社團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課題已經順利開題并正在積極研究推進之中。同時學校還參與了全國十三五課題“互聯(lián)網+背景下整本書經典閱讀的研究”的子課題研究,在研究中強化科研意識。
學校圍繞教師應具備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三方面開展了系列讀書活動。每位教師人手一種教育教學期刊,學校四個書友會平日積極組織教師開展讀書活動并在組內交流,期末采用“讀書沙龍”的形式在全校做讀書成果匯報。在多種不同形式的交流中,教師們的思想得以碰撞,智慧得以分享,理念得以升華,收獲的是各自行動上的轉變。
研修的主陣地在平時教學,學校雙周開展一次集智式教研活動。各教研組輪流做客“北一大講堂”之下的“教學講壇”。數學組從日常教學實踐中最常見的問題入手,集集體的智慧談解決策略;英語組從階段性學習小結入手,反思失敗的教訓,分享成功的經驗;語文組則針對學困生的轉化提出了課堂關注、分類輔導、無償補課、精講巧練等策略,并予以實施,收效顯著。
學校將各學科教學內容整合,并組織青年工作室成員根據不同年級特色、學科特色,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讓所有的教師都加入到研究性課程的研發(fā)當中。教研組的教師們選取有價值的小課題,開展課題研究,積累案例和素材。從選題、確定主題、怎樣跨學科等問題入手,經過備課、磨課等相關教研活動將初具雛形的融合課進行展示。充滿創(chuàng)意的融合課重新讓我們靜下來思考:新的課程改革要做這樣的轉變——跳出學科,用學科育人。
學校的“三人五步磨課同伴互助”教研模式,是基于學校每個級部三個班額的實際情況提出的一種教研方式,即同級部同學科的三位教師每兩周拿出一節(jié)課通過“研、講、評、比、展”五個步驟完成教學實踐的過程。研——三人深入研讀課標教材及教學策略,以集體智慧生成教案;講——組內自主推薦一位教師上好“先行課”;評——學科組內集體評議“先行課”,上課教師圍繞磨課心得、上課感受、集體改進意見等內容撰寫研課報告;比——由另兩名教師分別修改教案后再上這節(jié)課,每位“改進課”的教師撰寫出翔實的研課報告;展——各學科組磨課結束后,擇優(yōu)給全?;蛲瑢W科組上展示課?!叭宋宀侥フn”搭建了“聽評議”教研平臺,由團隊的共同智慧打造而成,加強了教師團隊的協(xié)作與互助,切實提高了教研的實效性,給學生帶來了輕松、高效、幸福的課堂享受,也讓教師們品嘗到了成功的快樂。沿著“制度重建、教學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的思路,構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開放、動態(tài)的校本教研,有效推動了學校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學校既有集體聽課、分組討論、大會交流、專家分析、總結評估的大型研討會,又有日常邀請課、開放課、視導課、調研課、推門課。學校將校本教研培訓地點設在課堂,通過“生本智慧課堂教學評價表”和“課堂教學觀察量表”,邊教邊研,教師們圍繞目標達成度進行反思和研討,達到實戰(zhàn)教研的實效。校本教研的過程安排了說課比賽、下水文、教學設計大賽、教學文化節(jié)、課堂教學競賽、教研案例分析、綠色作業(yè)展評系列活動,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引領課——由“北一教師智囊團”中的名師執(zhí)教引領課,讓教師們感受“自主學習,智慧課堂”的教學魅力,全面推廣“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結合學生特點,精心設計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課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實驗課——與預約問診課活動相結合,重點指導、幫助教師實施“自主學習”教學方式,落實“草根課題”的實驗與研究,掌握學校常態(tài)下教學的亮點和不足。交流課——學校依托“支教島”為教師搭建成長平臺,近二十名骨干教師先后赴平度、即墨、黃島等地城鄉(xiāng)交流、送課下鄉(xiāng),既為學校骨干教師搭建了展示平臺,又在同課異構、經驗分享的過程中歷練了專業(yè)技能,促進了自身的發(fā)展。
校本教研工作的開展,使我們認識到:校本教研是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的有效渠道,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我們必須在學校預定目標和規(guī)劃的指引下,將學校教師有效地組織起來,為學校發(fā)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1]毛亞慶.校本培訓[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鄭金洲.教師如何做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柯孔標.校本教研實踐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