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不是精英們的戰(zhàn)利品,而是全體學生的必需品。書香屬于全體學生,屬于全體愿意參加、好好參加的學生。因此,開展書香閱讀活動必須要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并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水平,做出分類指導。
書香閱讀要置身于學校書香校園建設的大環(huán)境中。書香校園建設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學生參與的過程就是建設的過程。因此,小學生書香閱讀活動要“站在高處做細活”,要吸引并指導學生參與學校書香校園創(chuàng)建的全過程。
學生閱讀不應該片面地理解成只是讀“紙質(zhì)”的書籍,在網(wǎng)絡的時代、立體的時代,只讓學生閱讀一些“紙質(zhì)”的書籍,已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節(jié)奏。因此要鼓勵學生參與全面的閱讀:要閱讀“書籍”,要閱讀“網(wǎng)絡”,要閱讀“電視”,要閱讀“自然”,要閱讀“人文”……
真正意義上的閱讀,不只是用眼睛去感知,而是用情感、心靈去全身心地感悟。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帶上眼睛、帶上耳朵、帶上大腦,更要帶上自己的心靈去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觀察、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辨析、在閱讀中感悟,這樣的閱讀才會是真閱讀,學會這樣的閱讀方式才是一輩子受益的。
在浩瀚的書海里,我們要引導學生多元閱讀、博覽群書,要引導學生既閱讀古典名著、詩詞曲賦等文學類書籍,在文學中感悟人生真諦、積累作文素養(yǎng);也閱讀歷史文化、動物世界等百科知識類書籍,在科學和藝術中探知科學真理、享受藝術美感。閱讀要“文理兼修”,不能厚此薄彼,要做到基礎性與發(fā)展性的統(tǒng)一、經(jīng)典性與時代性的統(tǒng)一、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tǒng)一。
書香閱讀活動不是在學校就能獨立完成的,需要家校配合,進行目標整合、資源共享和優(yōu)勢互補,它是一種開放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同時書香閱讀也不能只屬于學校,還應該飄向家庭、飄向社會。
“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教師既是“書香閱讀”的指導者,又是“書香閱讀”的實踐者,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走進書屋,讓讀書成為一種必需的生活,成為一種習慣,以良好的學習行為做出示范榜樣,以深入的學習感悟體現(xiàn)引領作用,以實際的行動強化學習的氛圍。
書香閱讀不單只在課外,各類學科的課堂教學其實就是在閱讀,我們要把閱讀納入所有學科教學的內(nèi)容;同樣,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只靠多閱讀就行,還要在閱讀指導課中進行專項訓練……閱讀應該“內(nèi)外兼修”: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閱讀內(nèi)容的引導、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技能的訓導、閱讀感悟的啟導,在課外要讓學生進行定時的閱讀、休閑的閱讀、積累的閱讀、感悟的閱讀……
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畢竟跟生活閱歷休戚相關,我們別指望讓小學生通過閱讀就能感悟到太多的人生情懷,獲取到太多的道德認知,接收到太多的行動鞭策。書香閱讀應以熏陶為目標——在書香的熏陶中讓學生獲取知識、獲得樂趣、獲悉啟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于心智還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講,興趣更是主導著他人生的每一步。書香閱讀活動的目的是引導孩子愛讀書,把讀書作為陪伴自己終身的生活習慣。讓孩子愛讀書,就要培養(yǎng)孩子讀書的興趣,千萬不能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把讀書當成任務。一切的指導、推薦、評比,都必須從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出發(fā),讓學生因為想讀而愛上書,愛上交流,依此日積月累。
我們要尊重學生閱讀的自主權(quán),在自主閱讀活動中,讓學生擁有自主選擇讀物的權(quán)利,有時候我們嗤之以鼻的甚至嚴厲禁止的卡通讀物之類卻也是妙不可言的,精彩的漫畫,精練的語言,無限的想象,多種感官的交叉使用,是一種非常愉悅的享受,只是我們不懂而已。
當然,孩子接觸的書的范圍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在尊重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還要學會推薦。要從孩子的童心童趣的角度去推薦,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學生“悅讀”為出發(fā)點,因為“閱讀就是對話,閱讀就是回應。閱讀應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的審美體驗”。
書香閱讀活動不需要“我們有多少學生習作在報刊發(fā)表了,在各級比賽中我們的獲獎人數(shù)是多少,我們學校的聲譽在這方面有了怎樣提升……”諸如此類的功利性報告,需要的是樸實地去總結(jié)閱讀對學生精神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所做出的貢獻,閱讀活動如何引領才能成為學生真正的精神支柱……同樣,書香閱讀活動拒絕“動不動就要寫什么讀書心得,完成《讀書行動手冊》,時不時地準備相關材料,留下痕跡……”諸如此類的功利性閱讀行為,讓師生被動地成為閱讀活動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