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霞
(蘆溪縣宣風鎮(zhèn)中心學校,江西萍鄉(xiāng) 337000)
以小學生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很多學生在上課時,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極易走神的現象,而且課堂上學生學習思維活動較為緊張,因此在學習時極易出現疲倦狀態(tài),這會對學習效果帶來影響。而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數學教師可以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將枯燥無趣的數學知識轉變?yōu)樯鷦佑腥さ膬热?,由此來吸引學生,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興奮點,使其能夠保持良好的精力集中的狀態(tài),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水平,也能有效地增強數學教學效果。
例如,在開展“比大小”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對舊知識進行預習,將1至5數字知識進行掌握,并向學生提問來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去,之后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向學生講述故事,并將故事圖片依次播放出來:兩只猴子在山上摘水果,第一只猴子摘到3個香蕉、3個橘子、4個蘋果,而第二只猴子摘到2個香蕉、4個橘子和4個蘋果。教師可以根據圖片上的內容來向學生提問,圖中有第一只猴子和第二只猴子摘的橘子哪個多?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讓學生掌握3<4,以此類推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的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包含很多重點和難點的知識,如果在教學當中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那么是很難對這些知識進行突破的,其主要是受小學生知識積累量不夠,缺乏良好的教學形式等因素制約。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要結合重難點知識,來制定更加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形式,進而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所學知識,真正有效地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知識。教師應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并從多個角度來呈現出數學知識點,將重點和難點知識的教學簡單化,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比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課中,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展示“1立方厘米”的體積單位圖形,但是“1平方厘米”屬于一個面,因此為面積單位,也是平面圖形。在這樣的演示對比當中,能夠讓學生對舊知識“面積”進行回顧,也能讓學生對新知識“體積”進行正確認識,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區(qū)分相應內容,也能更好地活躍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的記憶。
數學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在實際生活當中蘊含著很多數學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認識和掌握數學知識,進而讓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在教學中找到與學生生活經驗最佳的結合點,進而將教學內容更好地融入到生活實際當中,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有效地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水平。
例如,在講“平移”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平移”現象,通過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來向學生展示生活當中的平移現象,如汽車在公路上直線行駛過程以及電梯的上將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來有效地認識圖形平移表現,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有效的教學形式下掌握更多知識,也能加深學生記憶,增強學生整體學習水平。
小學生因為所處的環(huán)境與閱歷的限制,其生活知識面窄,所以他們一般對事物的理解都基于基礎層面的理解,但是抽象思維能力差。運用信息技術能將數學教學中的抽象思維具體化,便于學生去理解與感受,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架設一座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幫助他們理解數學內涵。
多媒體最大的特點是將靜態(tài)的客體做成動態(tài)化,在多媒體下的教學會使人們感受到科技有力量的強大性,因為原來靠教師口述并不能讓學生完全懂的理論可以通過多媒體表達出來,而且是立體的、形象的。如在“線段、射線、直線”一課中,用多媒體將其中的問題“直線與線段、射線之間的關系”直觀地表達出來,這樣通過立體、動態(tài)的表達使學生理解了三者之間的關系,并能牢牢記住這些定義與反映的信息,同時利于學生對信息的理解與識別。
信息技術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其動態(tài)的優(yōu)勢將以前無法表現出來的問題分出來并提到一個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讓學生在這些問題面前不但能提起興趣學習,更會增加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樣學生的思維度也會更加靈敏與活躍。
例如,在“圓的畫法”中,用動畫的形式將圓的畫法展示給學生。在這種動畫表現的過程中,學生會通過多媒體表現出來的問題的動態(tài)畫面將其中的知識點記住,這些與看動畫片十分相似。因此,多媒體課件和表達不但是動態(tài)的、與其他有聯(lián)系的知識都組合起來,還會幫助學生發(fā)現其中的知識點并牢記,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知,這樣學生就會對知識更加熱愛與喜歡。另外,在學習“加法的初步認識”中,教師用多媒體制作了氣球圖,將活動場景變靜為動,在屏幕上演示兩個氣球合在一起的全過程。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與啟發(fā),再通過發(fā)給他們的圓形卡片進行排列,根據多媒體中的氣球圖中的演示與學生手中的圓形卡片一起形成統(tǒng)一的模式,讓學生在視、聽與動手結合的過程中體會加法的含義,就是把幾和幾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從而學會加法運算。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根據本班學生不同的特點,結合當時的教學模式制作動感十足和色彩鮮艷的畫面,學生也會認真聽、仔細看,這樣建立的加法概念也會更加深刻與不易忘記。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將靜態(tài)的畫面動起來,使教學氣氛更加生動活潑,可以將教學時講不清楚的問題,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景、悅耳動聽的音樂,在及時有效的反饋中幫助學生理解。
知識來源于生活,并將應用于生活。學生來自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在這個共同的環(huán)境下生活與學習時會再重組自己的生活理念與想法。知識的學習是無窮的,只有利用現代科學將知識與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開發(fā)智力潛能,才會在知識學習中加強傳遞與領悟,同時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將知識進行重構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將知識中的問題與生活中的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并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這樣就會形成知識重構問題,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小學數學教學是本著新課標理念下的應用指導完成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在堅持教學的基礎上,以多媒體技術為主要依托,來訓練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開拓與創(chuàng)新,加強自主探索和與他人合作研討,這樣才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人們帶來了不可想象的巨大的進步,同時也改革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使數學這門學科與教學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實踐教學結合信息技術,并結合學生特點,不斷地開發(fā)、研究與探索,數學教學就會更加生動,課堂效率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