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縣巖頭鎮(zhèn)中心小學 黃文勇
數(shù)學課堂對話不僅僅是簡單的師生對話,它必須有其特點,要適合學生實際、適合內容實際、適合教學時機……課堂對話博大精深,涉及的面也較廣。從對話者的角度來說,它不僅是師生的問答對話,還包括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師生間的無聲對話(板書)、生生之間的對話等;從對話的內容來講,包括知識信息、情感、態(tài)度、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等各個方面。正因為課堂對話的復雜性,所以本文研究的對話切入點為師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對話,以點及面,以求探知課堂對話之精髓。筆者以為教師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亞里士多德曾說:“人的思想是從疑問開始的。”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揭露學生認識中的矛盾,引起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情緒處于最佳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能力。它是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整個教學過程推進和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案例1】認識角。
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角”字,問:“同學們認識這個字嗎?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買鉛筆需要五角錢。
生2:我想到了牛頭上的角。(學生笑)
師:同學們的想法很有趣,有生活中的角,還有人民幣的單位——角。
生3:三角形上有角,五角星上也有角。
生4:看到這個字,我想到了書上有角。
師:能具體談談書上哪兒有角嗎?
生4:書本的面是長方形的,那上面有角。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談到了生活中的角、數(shù)學上的角。這節(jié)課,我們要研究哪一種角呢?想知道嗎?
生:想。
隨后教師讓同學們拿起放在桌子上的圖形,從圖形上找角,并揭題。
在這里,教師創(chuàng)設了開放式提問,讓學生談談看到“角”能想到什么,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生活中的角、數(shù)學上的角、人民幣上的角等等,把儲存在學生腦海中關于“角”的信息全部呈現(xiàn)出來,溝通書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數(shù)學學習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數(shù)學活動。數(shù)學課堂應該讓學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動手實踐等活動的空間和機會,將學習與活動完美結合起來,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在活動中體驗和學習數(shù)學。
【案例2】整理房間。
師:(出示“整理房間”情境圖)這是小淘氣的房間,你看到了什么?想說什么?(學生積極性特別高,紛紛舉起了手)
生1:小淘氣的房間真漂亮,我要是有自己的房間就好了。
生2:他的房間亂七八糟,我不喜歡。
生3:小淘氣不應該把書放在地上;玩具也不能亂放。
生4:小淘氣把衣服放在地上,太臟了……
生5:小淘氣呀,今后你可要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生6:小淘氣呀,你都是一年級的學生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學會整理自己的房間。
生7:我提議幫助小淘氣整理房間,大家說好不好?
(四個學生一組,討論怎樣整理房間。有的小組把同類的物品圈起來;有的小組把同類的物品用線連起來;有的小組把同類的物品畫在一起;有的小組在同類物品上畫上相同的符號……)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生8:我們組把學習用的書、筆、文具盒放在桌子上。
生9:我們組把衣服和褲子疊好,放在衣柜里。
生10:我們組認為應該把籃球和足球分為一類,這些是體育鍛煉用的,把皮球、玩具熊、小汽車分為一類,這些都是玩具。
生11:我媽媽總是讓我把鞋子放在床下面,這樣穿的時候更方便。
師:請小朋友想象一下整理后的房間。
(小朋友更興奮了。有的說一定很整齊;有的說更漂亮了;有的說媽媽看到一定很高興,說我是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有的說我回到家一定整理自己的房間,可不能像小淘氣一樣……)
在這段教學中,分類不再僅僅作為一個單純的知識點,而是一個實踐活動。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同時滲透愛勞動、愛家庭的教育,初步養(yǎng)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好習慣。在這里,很多小朋友自覺地把學習內容與自己生活中的日常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
說是思維的外顯,它離不開大腦的思維,又能促進思維的發(fā)展。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和他的概念形成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币虼耍跀?shù)學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多給學生“說”的機會,竭力提倡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鼓勵他們沖破陳規(guī)的束縛去尋求變異,引導和幫助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創(chuàng)造。
如在教學10以內的數(shù)的認識后,我出示了一道思考題:“在2、4、6、7、10中,哪個數(shù)與眾不同?”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學生們紛紛舉手,提出了好多不同的見解。
生1:10與眾不同,10是兩位數(shù),其余的數(shù)是一位數(shù)。
生2:7與眾不同,7是單數(shù),其余的數(shù)都是雙數(shù)。
生3:6與眾不同,6在中間。
生4:6與眾不同,6倒過來是9,其他的倒過來不是數(shù)。
生5:4與眾不同,4與相鄰的兩個數(shù)都相差2,其他的不是。
學習也離不開交流和討論。因此,教師還要依據教材特點敏銳捕捉恰當時機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相互了解,在交流過程中不斷反思,弘揚個性,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
如在教學《認識物體》一課時,我讓學生四人小組圍坐在一起,每組的桌上準備了一大堆實物,有乒乓球、小皮球、茶葉罐、牙膏盒、積木等,讓學生按一定的標準將這些物體進行分類,要求小組合作提出分類標準,并得出分類結果。教材中僅提供兩種分法,即“按形狀分”與“按大小分”,而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得出了一些分法,如“按制作物體的材料分”“按顏色分”“按用途分”,智慧的火花在合作交流中五彩紛呈。
事實證明,學生通過交流,必將會悟出許多新思想、新策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睂W生通過不斷地交換思想必將擁有多種思想,智慧火種一旦被點燃,必然會光芒四射,既照亮了自己,又照亮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