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祥北
我對書法的愛好,源于初中時學校組織參觀一個書法展覽。而我之所以堅持學習書法,則源于小時候家人的表揚。在同齡人當中,我仿佛總比別人慢半拍,有時候甚至是一拍。比如全國的書法展,當我想要投稿的時候,別人已經(jīng)在展覽中頻頻亮相了;當我想考研究生的時候,他們都碩士畢業(yè)好幾年了。我又有點迂,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有人叫我“老夫子”。在書法形式的研究與把握上,我總是趕不上潮流,尤其是在變形處理上總是差那么一點,顯得非常土氣,時尚仿佛是隔壁老王的專利,是我所不配擁有的。面對這樣的局面,我非常自卑,特意買來《書法美學》《書法的圖式研究》《書法的未來》等著作反復學習,但就是沒能尋得門徑而入。
大凡迂笨者,都是喜歡鉆牛角尖的。有一年,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在山西太原舉辦紀念傅山400周年的論壇向全國征稿,于是就想寫一篇關于傅山的論文。當時,學術界對傅山的研究還是有很多成果的,可以說,對傅山的研究要想出一點新意已經(jīng)是相當困難了。但是,我有私心在,總得搞點東西出來才行。于是,花了近半年的時間查找資料,終于寫出了一篇近萬字的文章?,F(xiàn)在想來,那篇文章還是有閃光點的,比如,找到了傅山書法觀念發(fā)生變化的確切年代。我的導師當年對我說,這樣的文章很多人是不愿去做的,我想只有我這樣既迂且喜鉆牛角尖的人才會這樣去干吧。
近十年來,我一直在榮寶齋做著服務于藝術、服務于藝術家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之余才能投身書法學習與創(chuàng)作。但對書法的看法還是一如既往地學究,一如既往地不合時宜。我比較反對碑帖之分,覺得碑派書法是個偽命題,因此,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學習以“二王”為主干的傳統(tǒng)中。通過幾年的沉潛,我越發(fā)覺得我自己應該走先專后博之路。因為,總感覺自己在深度挖掘上做得不夠,沒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臉面;而且更可怕的是,發(fā)現(xiàn)自己與古人的距離好遠。不過還好,這兩年來,我覺得我已經(jīng)慢慢地能看到古人的背影了。
或許,我迂愚得還是不夠?!?/p>
王祥北 翁卷詩二首 32×22cm 紙本 2018年釋文: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shù)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一夜?jié)M林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翁卷詩二首,王祥北。鈐?。和跸楸保ò祝?/p>
王祥北 王鑒題畫一則 35×34cm 紙本 2018年釋文:吾郡文沈唐仇與宋元四大家并驅,聲價亦相等。近時獨尚唐仇,因其風韻艷冶,無縱橫習氣耳。此圖有淡遠之致,乃其生平杰作。賞鑒者自當與天球珙璧同寶焉。王鑒題畫。借葉山館,王祥北。鈐印:王祥北?。ò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