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文營
(山東省新汶礦業(yè)集團翟鎮(zhèn)煤礦,山東 泰安 271204)
試析煤礦安全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寇文營
(山東省新汶礦業(yè)集團翟鎮(zhèn)煤礦,山東 泰安 271204)
隨著煤礦開采相關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市場經濟的不斷增長,近年來我國的煤礦產業(yè)仍然屬于高收入產業(yè)的行列。技術和設備不斷更新,大大提升了煤礦開采效率和開采總量。但是隨之而來的,還有數不勝數的煤礦事故。本文就煤礦安全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探究,尋找相應的對策。
煤礦安全;問題與對策;技術
煤礦安全問題,在挖煤工人這一行業(yè)誕生起,就隨之而存在了。隨著現代社會對金錢與物質的需求越來越大,各種暴利行業(yè)更多地進入了公眾的視線。但是隨著機遇一同到來的,是同等的風險。不斷在暴露在公眾眼前的,是各種瓦斯爆炸、礦車墜井、坑道坍塌、煤礦透水、觸電死亡等等煤礦事故慘案。眾多事故令人觸目驚心,這些慘痛的教訓不禁讓人反思,在煤礦行業(yè)帶來的這堆積如山的財富掩蓋下,社會究竟犧牲了什么?究竟如何才能減少煤礦事故的發(fā)生,降低煤礦事故帶來的損失,筆者將進行探討。
根據近年來發(fā)生礦難事故的統(tǒng)計和相關資料顯示,發(fā)生惡性礦難的多是小煤礦。這些小煤礦普遍缺少安全措施,缺乏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體制,也沒有事故搶救措施。有些煤礦根本沒有工商部門的經營許可以及開采許可,有些煤礦卻有著合法的經營許可以及一應俱全的相關證件。也就是說,這些礦難問題背后存在著政治根源。
部分礦業(yè)研究專家認為,我國部分省市存在著嚴重的“官煤勾結”現象。部分政府官員或在小煤礦入股,或收礦主賄賂濫用審批權,或包庇親屬違法辦礦甚至暗中親自辦礦,或只重視效益政績不顧工人安全。這些層出不窮的事故背后,正是政府責任缺失和官員腐敗的緣故,從中體現出了政府管理體制的不健全。
煤礦主與政府官員結成利益共同體,從管理層面來講,是煤礦事故頻發(fā)的重要原因。
除開那些在政府眼皮底下違規(guī)運營的小煤礦,還有一些通過了相關審核,合法運營的煤礦,也是“問題大戶”。中國國家安全生產理論專家組中有人指出,礦難頻發(fā)的關鍵原因,還是法律法規(guī)沒有在實際上落實到位。他們認為我國關于煤礦企業(yè)安全生產的相關法律體系實際上并不完善,在各項問題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法律內容滯后、法律之間相互矛盾、法制不健全甚至法律空白等現象。這些相關法律實行已久,但是并沒有得到及時更新,已不適應現下的市場情況和安全標準,因此喪失了時效性。
我國相關法律現下面臨著兩大難題:所有權主體位置空缺、責任主體模糊。在這種情況下,煤礦產業(yè)持續(xù)運營將會得到許多副產物:環(huán)境污染、嚴重浪費、危險性高,以及最嚴重的礦難。
針對煤礦企業(yè)事故頻發(fā)的原因,我國諸多專家學者已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利用博弈論模型做出相關分析吸引了筆者的注意。他們認為,當前中國的社會改革還不徹底,市場經濟尚不健全,政府部門在相關管理措施上還存在著體制性的障礙,曠工、礦主、地方主管部門、中央政府之間,存在著隱藏的博弈關系。而在利益的驅動下,各利益群體相互博弈,在這一過程中,蒙受損失的,往往是其中的弱勢群體——曠工。因此如何最大限度避免礦難事故,合理的經濟管理政策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對各種煤礦事故進行處理,從根本原因治理礦難,才能盡可能大地消減負面影響,維護社會穩(wěn)定,助力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
政府部門中存在著腐敗問題,是保證煤礦安全、治理煤礦事故所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因此必須建立合理有效的約束監(jiān)管機制,嚴厲打擊“官煤勾結”以及貪污受賄等社會丑惡現象,建立并落實相關的突發(fā)危機事件應急機制,以使煤礦事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政府需要加強企業(yè)與官員監(jiān)管和相關安全管理,嚴厲執(zhí)法,已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查處和追究事故直接責任人以及相關領導、從根源上杜絕“官煤勾結”。
完善立法、強化法律適用,同時提高大眾的法律意識,是遏制煤礦事故的有效手段。政府應當加強行政監(jiān)督,完善現有的安全生產監(jiān)管體制,同時完善礦難賠償,提高煤礦安全要求標準,健全行政問責措施。
而現下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確實在某些方面存在著空白,因此有專家認為,應當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包括《憲法》、《物權法》、《行政許可法》等現行法律。其中,在《憲法》中增加關于增加公民生命權的規(guī)定;在《物權法》中,修改或者重構采礦權、物權等的相關理論;修改《行政許可法》中關于行政許可等方面的規(guī)定,從法律法規(guī)層面減少煤礦事故損失。
我國已有對曠工權利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即《安全生產法》。其中規(guī)定了各類從業(yè)人員有關安全生產和人身安全的基本權利。包括享受工傷保險和傷亡求償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yè)權、安全管理的批評檢控權、危險因素和應急措施的知情權、緊急情況下的停止作業(yè)和緊急撤離權等五項權益。當下煤礦事故頻發(fā),與煤礦企業(yè)管理者缺乏基本法律意識,不了解曠工基本權利的有著重要的聯系。因此政府和社會應當嚴格督促煤礦企業(yè),強化企業(yè)管理者和普通從業(yè)者的法律意識。包括但不僅限于完善中國煤礦工會制度建設,組織曠工學習和培訓相關法律法規(guī)、提高曠工收入等措施,是治理煤礦事故的一個獨特思路和重要的戰(zhàn)略舉措。
導致一場礦難的原因多種多樣,各種相互影響、相互干擾的因素,可能使得一個原本不起眼的小動作或行為,招致一場礦難。故而研究礦難發(fā)生的因素,需要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和探索,以有針對性地綜合治理礦難。社會相關專業(yè)人士也應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思考和探討。
[1]金永飛,靳運章.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存在的若干問題及應對措施[J].煤礦安全,2015,46(04):234-236+240.
[2]鄒濤,肖興志,李沙沙.煤礦安全規(guī)制對煤炭行業(yè)生產率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5,(10):85-99.
[3]亓蒙.當前我國礦難研究綜述[J].唐山學院學報,2011,24(02):54-58.
10.16640/j.cnki.37-1222/t.2018.0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