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芳 (江蘇連云港市灌云縣同興中心小學)
集中注意力是學好知識以及完善技能的前提條件,如果不能滿足這樣的條件,則無法順利推進課堂教學。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通常沒有自我約束力,常常會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溜號等問題,降低了課堂參與度,阻礙了知識的消化。而數學課程的特殊性要求學生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解決抽象問題。所以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積極運用多樣化的策略,讓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思維更加集中。
想要讓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長久地集中,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其前提條件就是讓課堂對學生有吸引力,保證教學內容與形式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聚精會神地參與課堂活動。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單一利用板書以及教師的講授是極其片面的,需要教師用一些生動直觀的數學教具,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圖形時,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圖形和其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剪紙來完成教學,用顏色鮮明的剪紙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觀察和探索,并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地釋放,同時學生掌握了區(qū)別圖形的方法,增強了記憶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自制教具,拓展學生思維,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如在學習圓柱和圓錐時,教師指導學生用硬紙板制作圓柱和圓錐的模型,讓學生探索二者的區(qū)別,并讓他們思考二者在體積等方面可能會存在的關聯(lián),既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又奠定學生深層學習的基礎。
活潑好動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的普遍天性,利用強制性的方法迫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會減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甚至還可能壓制學生天性,產生消極厭學的不良情緒,影響到后續(xù)教學的開展。而學生的天性實際上是可以科學把握以及恰當利用的,關鍵取決于教師選用的方法。所以,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根據學生的天性設計教學活動和選擇教學方法,在尊重學生學習要求的基礎上集中注意力。游戲教學法是教師的首選方案,在玩的過程中將知識和方法教給學生。而且游戲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可以讓他們主動地集中注意力,不需要教師的強制干預。如在教學正負數加減法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教師為學生發(fā)放寫有正負數的卡片,然后報出一個數值,指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卡片,用加法或減法得出教師給出的數值。這樣的游戲既有競爭性,又有吸引力,所以會牢牢鎖定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很多數學教師存在著學生年齡小、什么都不懂的思想誤區(qū),錯誤定位師生角色,在課堂教學中主導一切,不關注學生的心理需要,抑制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導致學生學習熱情降低,同時也難以將思維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內容上。對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的心理需求作為出發(fā)點,考慮到學生在參與、自尊、榮譽、成功等方面存在的需要,正確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強化學習動力,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數學課堂上很多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重視,也喜歡被提問。但課堂時間有限,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會有發(fā)言的機會,而長時間得不到發(fā)言的學生就會有失望情緒。所以教師要善于運用輪流法進行課堂提問,滿足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需要,同時要在學生回答之后給予激勵和認可,促進他們思維注意力的全面提升。
注意力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只有保證學生集中注意力地參與課堂活動,主動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才能對所學內容產生深刻印象,并在知識應用中更加得心應手。如果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不但無法聚精會神的學習和思考,還會讓學生養(yǎng)成錯誤的學習習慣,制約學生的成長與進步。所以,數學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注意力的調節(jié),運用數學教具、游戲和心理教育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收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