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其玥
8月13日 晴
不少人一看見了可愛的小動物們就很想給它們喂食,可是大家知道嗎?你這么做反而會傷害它們,如此一來,動物就不會再去自己覓食,慢慢地它們就會喪失本身的習性。
現(xiàn)在物質生活好了,不少家長打著“讓孩子一心一意學習”的旗號,連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親自包辦。生活中并不缺乏“孩子拼命苦讀,家長在旁邊喂飯、打掃、整理衣服······”這樣的場景。不知道各位家長想過沒有,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孩子上了四年級,還不會自己系鞋帶;上了六年級,還不知道如何買東西;上了初一,還不會自己拖地,打掃自己的臥室······家長這么做只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只會讓孩子變成成績好的“書呆子”。前幾年報紙上就報道過這么一個例子,一位名牌大學的女生,每天早上她的媽媽還要到學校里來,只是因為她的女兒不會梳頭,她要媽媽幫她梳。可能現(xiàn)在有些家長只是圖一個好小學、好中學、好大學,可是幾年后,是孩子步入社會而不是家長,這么做會讓孩子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會讓孩子恐懼,不知道前面的路該怎么走,這樣的家長使自己的愛反而成為孩子的障礙,有的青年甚至因此就跳樓自殺。
家長這么管孩子,也會滋生出一些不好的影響,有的孩子甚至會產生“既然父母替我打理,那還關我什么事兒”的想法,坐在家里悠閑自在,任由父母為他張羅飯菜,替他找工作,這就是現(xiàn)在典型的“啃老一族”。
曾經在書上看到過這么一個例子,一位60多歲的老母親,在求職現(xiàn)場里寫了好幾十份應聘單,旁邊的人一打聽,原來她是在為自己的兒子求職,再一打聽,她的兒子,現(xiàn)在正窩在家里看電視、玩手機。更有甚者,每個月回家管父母要錢,然后頭也不回地走了,直到下個月錢花光了再來向父母要,要是哪一次父母怠慢了,實在是有特殊情況時,便不耐煩地責備父母親。瞧,自己辛辛苦苦了一輩子不說,還挨孩子的責罵,真是能氣個半死。
之前有一批中美志愿團來到非洲貧困地區(qū)支援,其間有一個非洲小男孩跑過來對中國的志愿者說,能不能給他一些吃的。中國志愿者動了惻隱之心,正要給小男孩拿吃的時,美國志愿者大喝一聲:“放下!”中國志愿者吃了一驚,美國志愿者走了過來對小男孩說:“你能給我們表演一個節(jié)目嗎?”于是小男孩就唱了一首家鄉(xiāng)的民歌,唱畢,美國志愿者說,唱得真好!并給了小男孩一些吃的。晚上,美國人對中國人說:“我對我白天對你的態(tài)度感到抱歉,但是如果你真的給小男孩吃的話,他以后就可能靠這個吃飯并不好好干活了?!笨纯矗粌H是家人,就連有的時候一個小小的善意的舉動,都很有可能變成孩子的障礙。
所以,不要這么愛孩子,因為這終將成為孩子的障礙。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步入社會時是在天上高高翱翔的鷹,而不是只是在地上蠕動的大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