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霞
習作嘗試教學,按其特征可以歸納為兩句話:先試后導,先練后講。所謂“先試”,即是先讓學生試一試,從寫作素材的搜集到文字上的表達,都是先由學生寫與練,然后教師踐行指導與講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倡導:要在教學中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引導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而在小學習作教學中踐行“嘗試教學法”,恰好契合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的要求。為此,小學習作教學中我們踐行“嘗試教學”法,改革習作教學方法,努力實現(xiàn)習作教學的3個改變,即:由統(tǒng)一規(guī)格向差異性習作改變、由重結(jié)果向重過程體驗改變,由重輔導向重學生自主習作改變,有效實現(xiàn)習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目的。那么,怎樣小學習作教學中如何踐行嘗試教學法呢?本文,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習作教學實踐與探索,著力就此進行簡單闡述。
一、習作教學中實施嘗試教學的重要價值
在新課標背景下,為什么要進行習作嘗試教學呢?因為嘗試本身就是一種實踐。學生不斷嘗試的過程,也就是實踐→認識→再認識→再實踐的過程。辯證唯物論認為,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內(nèi)部。眾所周知,在習作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是變化的條件,是外因;學生的“學”才是變化的根據(jù),是內(nèi)因。教師的“教”是通過學生的“學”而起作用的。如果學生不愿學,教師的教將失去作用;如果學生不會學,教師的教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梢姡曌鲊L試教學完全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教法的不斷更新,教師的說話教學、閱讀教學、習作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為習作嘗試教學提供了一個有利的課堂學習條件。這是灌輸式教學的特征,學生按照教師定下的條條框框習作,勢必導致習作的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特色,這又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素質(zhì)呢?為此,習作嘗試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二、習作教學中實施嘗試教學的主要策略
小學習作教學中,踐行嘗試教學法,能有效克服學生不能糾正自己習作中不足的問題,提高了習作問題改正的針對性,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習作水平。習作教學中實施嘗試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嘗試的準備。
這個步驟中,老師主要是事先引導指導學生觀察,積累習作素材,做好習作訓練充分準備。
(1)學生信心準備。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開始時是不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的,必須解除他們的心理障礙,鼓勵他們樹立嘗試的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能嘗試,而且在嘗試中能獲得成功。
(2)習作選題準備。選題總的原則要切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實際。這樣,學生的嘗試習作才有基礎(chǔ),才能積極去搜集素材,并大膽進行嘗試操作,寫起習作來才得心應手。如果選題拔高了,使學生不解其意,望而生畏,也讀不上去嘗試。
(3)觀察積累準備。老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觀察與領(lǐng)會社會與家庭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認真感知,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升華為自己的思想認識。這樣,就會思路開闊,情感豐富,寫出的東西就富有個性。
2. 嘗試的寫作。
這個步驟中,就是老師要嘗試引導學生寫“放膽文”。這就需要老師指導不要太多,重在“放手”,充分相信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力。當然,在嘗試習作過程中,我就放手先讓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選題范圍,深入體驗生活,搜集素材,實際操作,然后嘗試習作。教師的指導是在學生嘗試中的指導,既引導和幫助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習作選題范圍、習作要求進行嘗試習作,又能調(diào)動學生習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1)指導積累習作素材。蘇東坡在《稼說》中指出:“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也就是說,習作要積累豐富的材料,吸收面要更加廣泛。學生有了豐富的素材積累,才能確保學生習作“下筆如有神”。為讓學生有效積累素材,我的做法有兩種:一是長期堅持指導學生寫隨筆、寫日記、寫生活札記,每周一至兩篇,要求學生寫自己喜歡的、覺得有意義的、非常感興趣的、寫讀書心得等,同時,根據(jù)習作教學需要,還確定一些主題,如要求學生根據(jù)語文單位訓練重點或在這一周寫人物,或在下一周寫靜物,或在下下周寫動物,寫心得,寫心理活動,等等。二是習作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大膽去寫習作,敢看(觀察生活)、敢想(放飛思維)、敢說(善于表達)、敢寫(真情實感),真正做到“我手寫吾心”。三是針對小學生習作在能力弱的特點,我就提早一周布置下一周將要進行習作的范圍,提出本周自主閱讀一些有關(guān)的優(yōu)秀的作品,通過仿寫、記憶、背誦嘗試積累習作素材,為在課堂上進行習作定時訓練做好充分你
準備。
(2)指導學生嘗試寫作。例如在一次習作嘗試教學中,我在課前布置學生以“我們愛科學”為主題寫一篇“一次小實驗”的記敘文,為班級《科技小報》投稿。學生自己找科技資料,自選實驗項目,自己動手做實驗,并將實驗過程寫成習作。上課時,先由《科技小報》主編(學生)主持,讓一些同學的習作“亮相”,教師再結(jié)合學生實驗、習作的實際,給予必要的指導,促使了學生嘗試習作的成功。
(三)嘗試的評講
學生在第二個步驟中,寫好的放膽習作。第三個步驟中老師就要組織學生對習作進行互改互批,然后老師才進行集中講評。我的做法是:
在學生嘗試習作后,讓他們先談自己的習作,然后展開討論,分析習作的優(yōu)缺點。。根據(jù)學生嘗試練習的情況,教師針對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做重點講評。對寫得好的給予肯定,讓大家取長補短,對不足的部分加以修改然后要求學生再次實踐,認真習作。
(四)嘗試的修改。
這個步驟中,主要是依據(jù)上一個步驟中教師對學生的習作的講評和學生之間對習作進行的互改互評情況,要求孩子們對習作進行再完善、再修改,最后高質(zhì)量地完成本次習作任務。
(五)嘗試的復評。
這個步驟中,教師立足于批閱孩子們最終完成的習作中發(fā)現(xiàn)的優(yōu)點、缺點甚至是問題,進行再次綜合性、集中講評,引導學生進一步完善認識和修改習作中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總之,小學習作教學踐行嘗試教學法具有十分重要的運用價值,通過實施嘗試的準備、嘗試的寫作、嘗試的評講、嘗試的修改、嘗試的復評等五個步驟,有效構(gòu)建習作嘗試教學新模式,使其成為一種小學習作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新法,有利于發(fā)展小學生的習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