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貝貝
【摘 要】約瑟夫·海頓,德意志民族中的音樂巨匠。他所創(chuàng)作的交響樂和弦樂重奏在當時產生了巨大影響,在其巨大光環(huán)影響下,他的鋼琴奏鳴曲創(chuàng)作就易于被人們忽略掉。但是,奏鳴曲創(chuàng)作一直貫穿在他一生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的歷程中。其中的樂章結構、曲式、所用的和弦進行等很多方面,都顯現(xiàn)出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特征,并逐漸確立了管弦樂配器原則和奏鳴曲的曲式結構。
【關鍵詞】古典主義時期;海頓;鋼琴奏鳴曲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4-0066-01
一、生平
弗郎茨·約瑟夫·海頓,1732生于奧地利。1740年,他在當?shù)氐慕烫靡砸幻暩枋秩温殻谒兟暤钠陂g,無法繼續(xù)在合唱團任職,便轉向了鋼琴教學。在教學的同時,海頓也開始學習作曲知識,試著創(chuàng)作重奏音樂、舞臺劇、鋼琴奏鳴曲等作品,他的才華獲得了眾人初步的肯定。
海頓一生的轉折點在1761年,這時他來到了匈牙利艾斯特哈齊的親王府從事音樂工作,他在這里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宮廷音樂工作。1790 年,海頓辭去了親王家的宮廷樂師的職務,成為自由作曲家。1791年到1795年,應邀兩次去訪問倫敦,英國牛津大學曾授予他“音樂博士”稱號。在倫敦,他的創(chuàng)作受到了啟發(fā),譜寫出了著名的12部《倫敦交響曲》,才華為人所熟知。
二、海頓的音樂創(chuàng)作以及音樂風格
(一)音樂創(chuàng)作。在他77歲的生命里,音樂創(chuàng)作體裁廣泛。創(chuàng)作的交響樂保存的約108首;弦樂四重奏68首;62首鋼琴奏鳴曲;為樂器譜寫協(xié)奏曲約20首;宗教彌撒曲14部;還有大量的低音提琴獨奏曲和和31首為鋼琴與弦樂器而創(chuàng)作的三重奏;26部歌劇等等,是一位非常高產的作曲家。
(二)音樂風格。海頓在鄉(xiāng)村長大,他的創(chuàng)作和民間音樂有著密切聯(lián)系,他音樂中充分的表現(xiàn)了愉快、幽默的性格,充滿生活氣息。
海頓的一生經歷音樂界的劇變。其中有教會帶給他的濃厚的巴洛克音樂風格熏陶,之后置身于整個古典主義的繁榮時期,在他晚年時又接觸到了浪漫主義的初期。時代對他的沖擊都表現(xiàn)在了他的作品之中,所以他的多樣的風格,是不同的時代共同造就的。
三、海頓的鋼琴奏鳴曲
海頓一生經歷了眾多重要時期,那么我們就把他在鋼琴奏鳴曲的創(chuàng)上劃分成三個時期,逐一來介紹研究。
(一)早期。1766年前,創(chuàng)作了1—30號鋼琴奏鳴曲。海頓早期的鋼琴奏鳴曲在形式與內容上短小、簡單。這些奏鳴曲此時沒有擺脫二段體組曲的影響,常用小步舞曲的結構曲式進行創(chuàng)作,他把這些奏鳴曲稱為是“嬉游曲”。樂曲的各個樂章調性也統(tǒng)一,第二主題也往往從第一主題動機演變過來。
這個時期最為典型的類似于嬉游曲的奏鳴曲是《G大調奏鳴曲》,全曲共4頁,有三個樂章,其中的兩個樂章都比較短小。這首作品充滿了個人特色,是他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二)中期。1767—1788年間,創(chuàng)作31—57號鋼琴奏鳴曲。他的織體、調性、力度、音域等方面出現(xiàn)戲劇性的對比,慢板的樂章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奏鳴曲規(guī)模不斷的擴大,作品感情中出現(xiàn)了宣敘性音調的悲壯氣概。
《c小調奏鳴曲》,它是海頓在這一個時期主要作品之一。這首樂曲中表現(xiàn)了海頓對小調偏愛,在創(chuàng)作上運用豐富的作曲技法,是他這一時期最有深度的奏鳴曲之一。海頓在中期的奏鳴曲創(chuàng)作技術已經成熟,形成了個人風格,為晚期作品打下堅定基礎。
(三)晚期。晚期有五首奏鳴曲,寫于1789—1794年。此時海頓弦已經明確建立了古典主義的風格。音樂中各種創(chuàng)作技巧的融會貫通,熟練運用于奏鳴曲創(chuàng)作實踐當中,使得他的每首奏鳴曲都具有著明顯個性特點。這時期的創(chuàng)作水平已到達了一個很高的水準。
晚期奏鳴曲當中,以《C大調奏鳴曲》為例,全曲分為兩個樂章。第一樂章是行板,安排了雙重變奏曲式,在樂句末與旋律中間出現(xiàn)了多處休止與停頓,借著拓寬了音域增加音樂情感上的緊張度與戲劇性。第二樂章則是急板,回旋曲式。海頓的這首作品在鋼琴技術上,加強了炫技性,所采用的結構是海頓以往奏鳴曲結束樂章中很少會出現(xiàn)的交響性回旋曲式。此曲總結了海頓在鋼琴奏鳴曲方面的成就與變化,對后來音樂家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好的典范,起到了很大的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海頓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鋼琴奏鳴曲,和他的弦樂重奏和交響曲一樣,在古典主義時期,甚至是在音樂史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從他一生的鋼琴奏鳴曲創(chuàng)作中可以挖掘出音樂風格與作品曲式結構在不同時期的變化,作曲技法的改進,鋼琴技法與鋼琴奏明曲形式的發(fā)展。所以我們不能忽視,海頓在古典主義時期的鋼琴奏鳴曲中所留下的寶貴遺產,應該下更大的功夫,更深入去研究,感受和挖掘海頓在這一時期中,澆筑在鋼琴奏鳴曲中的心血與價值。
參考文獻:
[1]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2]格勞特·帕利斯卡.西方音樂史[M].汪啟蟑等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9).
[3]梁瀟.海頓鋼琴奏鳴曲早期風格及演奏技巧初探—以《G大調奏鳴曲》L.13 Hob.XVI/6為例[D].西安音樂學院,2015.
[4]郭雪.從《降E大調奏鳴曲》(Hob.XVI/52)看海頓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風格[D].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