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逐漸走入了眾多學科中。在這樣的信息化資源和載體的支持下,大量的信息資源為美術學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靈活性;為學生發(fā)展美術學科的興趣,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既提高了學生的素質,也健全了學生的人格,讓學生能夠更加生動活潑地學習,更好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美術資源的豐富使教師在授課之前可以獲得更多的美術素材,這樣就更有利于給學生全面的美術知識,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信息化為我們教學手段的改進、教學效果的提高產生了極大促進作用。下面我就信息化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產生的作用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1.信息化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育者的我們都異常熟知。如何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產生想學、樂學的愿望,是每個教師都很關心的問題。我們知道,在課堂上,過分要求學生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去聽枯燥乏味的語言材料,只能引起他們思維疲勞和厭煩心理。因此,創(chuàng)設美的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美術教學中極為重要。美術學科重在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美、鑒賞美、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同時受到審美教育。感受美是基礎,學生只有感受到了美,才能進一步去鑒賞美、進而去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如:《愛護古建筑》一課,欣賞各地建筑并了解其特點是必要的一環(huán),但書上圖片不多,又沒有與教材配套的掛圖,欣賞實景更是不可能,這時候多媒體就是最好的輔助工具。我將各處搜來的圖片掃描進電腦,并精心分類。上課時,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的伴隨下,一邊欣賞,一邊贊嘆,很快產生了愉悅的學習氛圍。然后,我點出用電腦制作的對比圖,清楚的展示了不同建筑的美,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再在個別的細節(jié)上,比如對故宮漢白玉石階上的浮雕、頤和園長廊上的圖案等進行放大和特寫,學生再也不是坐著聽和看了,他們忍不住站起來想看的更清楚,迫不及待地舉手想要跟老師問清楚,小聲地和同學討論起來——這種學習是高效的、自主的。
2.信息化能夠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有的家長跟我反映,說孩子以前的畫特別“有意思”,天馬行空,想象奇特,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越來越膽小,一下筆就是小鳥、房子、太陽,造型都一樣。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在這個時期的模仿性很強,加上老師示范的影響,他們會產生惰性和慣性。實際上在他的記憶中,他對這些東西的認識并不僅限于此。為了解放他們的思維,在《海底世界》中我設計了這么一個課件:將搜集的海底的錄像帶剪輯加工,通過控制操作面板,給學生展現出神奇真實的海底世界。有時呈現全景,有時將貝殼定格,有時將有特征的魚放大,有時又反復播放魚群游動,還讓潛水員、潛艇等來了局部特寫,讓學生不斷地觀察討論。學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嶄新的視覺概念所替代。畫出了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有的學生還畫出了海底的龍宮,自己則開著漂亮的潛水艇去探險。在討論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非常興奮和積極的狀態(tài),爭著和老師、同學討論。有個學生剛想出一個情節(jié),特得意,但在跟同桌討論之后,馬上又推翻了,重又進行新的補充和翻新。在上述的狀態(tài)下的學習就是一種高品質的自主學習了。如果沒有多媒體的加入,很難想象會有這么好的效果。
3.信息化讓學生在學習中增強自信
多媒體恰如其分的聲、形結合,常常能把學生帶入美的氛圍,多媒體在教學上大大強化了美術教學的視聽效果,減少了教學的難度,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下產生不可遏止的創(chuàng)作沖動,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力。而且能接省教學時間,實現精講多練,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如《對稱的花紋》一課,應向學生說清設計時要避免的幾個錯誤,我點擊鼠標,出示一種錯誤的設計法,讓學生討論錯在哪,如果這樣剪,會怎樣。并依次出示用此種設計法剪出來的錯誤圖樣,學生看了以后,很快掌握了方法。多媒體的應用使原來較難講清的問題變得簡單,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激發(fā)學生的信心,效果自然好。
信息化在美術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要實施好美術新課程,在美術教育中,所需要的內容始終是多方位的、多角度的,所需的信息也是大量的。我們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讓信息化的優(yōu)勢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