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紅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qū)實驗小學,山東青島 266100)
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了科學,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比如電器等都和科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1]。在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的最佳階段,其可塑性也相對較高,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非常重要。
目前,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生表現(xiàn)出的質(zhì)疑能力和探究能力都比較薄弱,由此會導致在學生大腦中的知識不能被利用,不能培養(yǎng)其發(fā)現(xiàn)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不能運用知識進行解決,學生的知識只能應對考試。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使教育的目的是對學習方法的掌握而不只是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力進行培養(yǎng),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中“水和空氣很重要”這一章中,作為小學生,課本上和周圍的大人可能都會直接和他們說“水和空氣很重要”,學生常常不經(jīng)思考就認為這個觀念是對的,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問為什么,如“假如沒有了水和空氣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水和空氣有什么特別之處,顯得如此這樣重要?”等問題。
過去的教學模式更注重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谏纠砟钕碌慕虒W模式更注重學生的學?;谏纠砟钕碌男W科學教學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的知識比較多,而教師要教的內(nèi)容較少。在生本理念下進行小學科學教學,首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分組在課堂上對問題進行討論,讓每個小組選擇代表上臺發(fā)表討論的結果,全班同學可以對上臺發(fā)表的結果提問,在課后可以復習總結所教學的內(nèi)容并討論課堂上未解決的問題。在整個教學期間,教師鼓勵和支持學生利用各種搜索途徑查閱資料,通過圖片、文字、表格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2]。
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大多數(shù)的教學模式都是灌輸式,學生在被動的學習?;谏纠砟钕碌男W科學教學可以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而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教師不再是威嚴的教學主體,而是深入到學生群體中,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其引導、指導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科學第四冊“交通工具”這一章“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這一節(jié)中教師即可在課堂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課前可預先讓同學們各自收集自己所知道的交通工具,并通過向周圍家長詢問、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所收集到的交通工具做詳細了解,在課堂上向老師同學們介紹。有了此舉在課堂上學生就成了小主人,發(fā)揮了其主體作用,在課堂上不再只是講授,學生們各自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交通工具,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長期影響,不能使科學實驗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所以,在生本理念下,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時,要深入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開展實驗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實驗操作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3]。例如,在人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神奇的電磁鐵”這一章中“電磁鐵的磁力”這一節(jié),在引導學生探究電磁鐵的磁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這一問題時,即可增加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可以將同學們進行分組制作出自己認為能吸引更多數(shù)量的電磁鐵,各組比一比哪組電磁鐵吸引的大頭針數(shù)量更多。實驗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有的組制作的電磁鐵吸的大頭針數(shù)量多,和學生共同總結影響電磁鐵磁力的因素。通過實驗,學生對知識進行了“形象”的記憶,了解了知識背后的科學原理,提高了對問題探究的能力。
在小學科學教學現(xiàn)狀中,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都比較薄弱,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感性表現(xiàn)的比較明顯,對于感興趣的事物,他們表現(xiàn)出更高的興致。因此在教學期間,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活動、心理特征進行具體的了解和把握,并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選擇有效科學的教學方式。在進行科學教學前,教師必須對教材進行認真的研讀,對實驗中可能發(fā)生的問題進行預測并制定出解決的方法。在進行科學教學時,教師可以把教學的目的明確地告訴學生,讓學生清楚學習的目的,帶有目的性、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例如,在人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無限宇宙”這一章節(jié)中,學生們對探索宇宙往往表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據(jù)此,在進行新課講授時教師可由學生興趣入手,向其先介紹人類探索宇宙的進程的各個事件,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關注點落在“事件”本身,而忽視了本節(jié)需要掌握的知識,教師課程開始時應首先將“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的關系”等學習的目標告知學生,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學習。
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和組織者,需要加強建設師資隊伍,才能進一步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學校需要加大教學經(jīng)費,對科學教師定期地進行專業(yè)的培訓,注入新的教學力量,并加大投入科學教學設備,因為實驗科學占據(jù)著小學科學教學中重要的部分,而實驗教學需要專業(yè)的教材器材,所以學校要備齊專業(yè)的先進的科學教學設備。
基于生本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要依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需求,善于把握學生資源,向?qū)W生教授科學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在互助合作學習上,提高其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今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合作意識都比較薄弱,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實現(xiàn)學生間和師生間的交流合作,深入學生的合作精神。例如,在人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建筑與簡單機械”這一章中“制作機械玩具”這一節(jié),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制作,在小組中,同學們一起構想設計玩具的模型;一起搜集制作材料;一起制作機械玩具,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遇到“想不出要做一個怎樣的玩具”“所搜集的材料不夠用”等各種情況,小組同學之間還可能因為某些問題產(chǎn)生“摩擦”,這都需要學生之間共同思考、共同克服、共同制作出一件成品。在進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了加強。
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要求小學科學教師以學定教、以生為本,選擇合適小學生的科學教學方式,同時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推動小學科學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力,營造高效和諧的小學科學教學課堂,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效果和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