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 錢皓
摘要:從《長物志》中的造物觀和審美美學出發(fā),通過對十二卷中的幾榻、器具、位置等卷的分析,將《長物志》中的造物觀與現代產品設計相結合,進行分類解讀并闡述其意義?!堕L物志》中的造物觀和審美美學,為現代產品設計提供了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關鍵次:《長物志》 造物觀 產品設計 審美美學
引言
《長物志》出版于明代未年,其作者文震亨是明代中葉“吳門四家”之一文征明的曾孫?!堕L物志》是中國古典園林著作的經典,其內容共分為十二卷,分別為室廬、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幾榻、器具、位置、衣飾、舟車、蔬果和香茗等,內容幾乎涵蓋了生活中的一切器物與園林造景。
《長物志》集中體現了明中期以來文人士大夫崇尚的生活審美情調,對物品、園林等的審美美學作了很多評論,直接闡述什么是“雅”,什么是“俗”,在幾榻,位置等卷闡述了對家具器物的審美,其追求自然,簡約雅致的思想,對現代設計美學的評判,有很大的影響。
《長物志》不僅對器物的設計有著重要的研究,而且將設計思維升華至設計哲學的高度?,F代產品設計在經歷了洛可可和巴洛克的浮華過度裝飾,包豪斯的幾何冰冷機械感后,以人為本和追求自然的設計理念開始被大家所推崇。這也與《長物志》里追求自然,天人合—不謀而合。因此,《長物志》對現代產品設計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長物志》中“適”與“宜”設計思想對現代產品中的啟示
在晚明奢靡之風盛行之時,以文震亨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對物品審美進行了重新定義,并提出了“尚用”的觀點?!吧杏谩痹谠O計現代產品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點,一個產品是否好用、耐用都是衡量產品好壞的指標之一。文震亨所提及造物觀中的“適”與“宜”,與現代設計中的四個產品要素相適宜,分別為實用性,功能優(yōu)化,人機工程學和使用方式。通過這四個方面的解讀,理解現代產品與《長物志》中所提及觀點的共通之處。
(一)實用性的體現:在現代產品的設計中,實用性是評價產品的重要因素之一,晚明時期重視用浮華裝飾強調自己的社會地位,這種裝飾風氣盛行之時,文震亨在器具卷中提到“古人制具尚用”,追求實用功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他在文中寫道“古人制幾榻,雖長短廣狹不齊,置之齋室,必古雅可愛,又坐臥依憑,無不便適”,體現了他的實用思想,如果座椅不能用來坐,床不能用來睡,幾榻不能用來臥依,那么這些物品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文震亨對鉤的功能描述“宅中多設,以備懸壁掛畫,及拂塵,羽扇等用,是雅”。如果有用,就是“雅”,有價值的;沒有用,再精美的裝飾都是沒有意義的。文震亨認為雖然物品的藝術性,意境都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實用價值,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再好的物品,都是枉然。對于現代產品而言,若只是繁復的裝飾吸引不了消費者進行購買,從產品是否實用的角度出發(fā),才能引得消費者的青睞。
(二)功能的優(yōu)化:在現代產品的設計中,功能優(yōu)化可以說是產品更新迭代進步的重要法則之一,加入新功能,去除舊功能,在原有的功能上進一步優(yōu)化。而功能優(yōu)化的觀點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就提到,根據物品使用情況,將其功能結構重新調整,或加固,或防止磨損,以達到更好的使用狀態(tài)。例如書架的下面幾格不應該放書,以防止其潮濕;方桌應該寬大,可以圍坐十幾人,以供賞玩字畫。還提出在椅子腳踏處鑲上竹子,以防其磨損,延長使用時間。不僅使家具更加牢固,而且使產品更加符合人們的使用場景。
在現代產品的設計中,企業(yè)也非常注重產品的功能優(yōu)化,例如四川老農投訴排水管總是被堵,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的過程中發(fā)現其在用洗衣機清洗地瓜,觀察到不同地方的用戶使用洗衣機的習慣不同,因此海爾作出調整,進行針對性的功能優(yōu)化,生產了可以清洗地瓜的洗衣機。使海爾在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環(huán)境下,擴張了自己市場占有率,正是海爾這樣對不同地區(qū)用戶需求的重視,進行功能性調整,不僅提高了人們對其品牌的認知度,也更好地促進了企業(yè)的發(fā)展。
(三)人機工程的應用:文震亨在卷六幾榻卷中有很詳細的描述,“座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長七尺有奇,橫三尺五寸,周設木格,中貫湘竹,下座不虛”,對物品家具尺寸的描寫很詳盡,不同用途的物品要有其相適應的尺寸,去符合人們進行不同活動的需求。像彌勒榻就是高尺許,長四尺,而一般的幾榻是長七尺有奇,橫三尺五寸。因為用途不一樣,所以尺寸大小,形態(tài)比例也不一樣,家具尺寸有精準的比例,才會有舒適的人機體驗。為了更好地研究人-機-環(huán)境的交互體驗,近代新興起了一門綜合性邊緣性學科——人機工程學,使產品更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為人們創(chuàng)造更加舒適的環(huán)境。
在現代家具的設計中,人機工程的研究更為深入,家具中尺寸,造型,材質對舒適性會產生影響,根據其設計出了符合人機工程的產品。例如Kneeling chair跪坐椅(如圖1),從人機工程學的角度出發(fā),突破了座椅的設計形式。跪在椅子上的姿勢,使身體與大腿形成160度到170度角,將一些壓力分散在小腿上,在坐時得到了小腿的額外支撐,這是減少壓力點的創(chuàng)作。椅子迫使身體向前傾,從而減緩脊柱鎖的壓迫降低壓力。同時跪坐椅強迫使用核心肌群,使骨骼減少一定的壓迫,有助于脊椎形成自然的“S”形,坐的時候感覺到更輕松。
(四)使用方式的改變:文震亨注意到,隨著人門使用習慣的改變,家具的設計也要隨著人們習慣而改變。在書中說“更見元制塌,有長一丈五尺,闊二尺余,上無屏者,蓋古人連床夜臥,以足抵足,其制亦古,然今卻不適用”文震亨喜愛舊制,但仍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家具的設計,符合人們使用習慣的才是好的設計,不符合現在人們使用習慣的就是應該摒棄的。
現代隨著物質文化的豐富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使用者對一些產品的使用方式和習慣都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科技引發(fā)了產品的改變,從而引發(fā)社會群體的使用方式、社交和消費習慣的改變。例如手機的發(fā)展就可清晰反映出更新迭代的速度,在智能手機崛起之前,諾基亞手機在國內異?;鸨?,以質量過硬,抗摔著稱,在使用方式上也進行探索,推出多款可上下左右滑蓋,翻蓋,旋轉的鍵盤手機(如圖2),但其堅守塞班系統(tǒng),其可操作性,娛樂性,延展性都遠遠不如安卓和iOS系統(tǒng)。出現在市場上的全觸屏智能機,其良好的交互式體驗使人們使用手機的習慣慢慢發(fā)生改變。諾基亞對用戶使用方式與習慣的改變的漠視,使其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優(yōu)勢,而重視用戶體驗的蘋果,小米等手機在市場大放異彩。
二、《長物志》中“古”與“雅”設計思想對現代產品中的啟示
文震亨對“古制”家具風格,形態(tài)進行了追尋與探索。其在文中提到“以怪樹天生屈曲若環(huán)若帶之半者為之……置之榻上或蒲團,可倚首頓顙”圓,在古人坐臥憑依的幾塌設計上,用天然怪樹樹杈做桌腿非常別致,這種可遇不可求的天然樹枝融入到家具設計中不失古雅、可愛。在禪椅的制作當中,更是強調了“不露斧斤為佳”。文震亨注重植物本身的特質,追求雅致,古樸,天人合一的境界。他所喜歡的審美對象不只存在于設計的賞析,還包括其形式為載體傳達的精神內涵和精神意境。
“古”在現代產品設計中,有了更豐富的含義,復古也是一種設計風格的探尋,設計者企圖用現代的設計手法表達出古制家具器物的意蘊與風采,但其表象的模仿并不能打動消費者的心。隨著設計研究越來越細化,對古制風格的探索應用也越來越深入。在深入研究古制時,將其有古雅可愛的特征或傳統(tǒng)工藝特征提取出來,運用在現在的產品設計中,也不失為—種方式。
例如獲得至尊紅點大獎的實木衣帽架(如圖3),其名字為NUDE,即全裸,無裝飾的意思。NUDE衣帽架工藝靈感來源于孔明鎖,將能集中體現古代匠人智慧的榫卯結構運用在其中。在NUDE衣帽架中使用的榫卯結構為琴軸鎖,用三長三短的木棍相互交錯組裝支撐做成穩(wěn)定的結構。其運輸、安裝、拆卸的過程也非常簡單輕松。NUDE外表簡約精致、大氣雅致,符合人們追求簡約自然雅致的產品理念,其所用的古代榫卯工藝更加豐富了產品的內涵意蘊,用全世界通用的簡約化的設計語言,傳達了國有中國特色的榫卯傳統(tǒng)文化。
三、《長物志》中“簡”與“樸”設計思想對現代產品中的啟示
在包豪斯之后,設計風格就開始往現代主義和極簡主義靠攏,但也帶來了機械感的冰冷。在盛行現代主義之后,就出現了夸張的波普藝術,波普的出現是對人眭解放的渴望。之后的設計一直在找尋現代主義和人眭關懷的平衡點,由此誕生了以人為本,追求自然的設計理念。具有人文關懷且簡潔、自然的產品受到人們的喜愛。
在晚明時期繁復裝飾體現社會等級的時代,文震亨等文人志士不滿其品味,從而提出新審美觀念,定義了什么是雅和俗。他主張物品應將多余的部件,太繁雜的裝飾都去掉,從而體現出物品的簡潔大氣,例如倪瓚居住在高梧古石,在居所內更是一幾一榻,生活簡潔至極,文震亨對倪瓚生活方式十分欣賞。曾在書中說到“今人制作,徒取雕繪文飾,以睫俗眼,而古制蕩然,今人慨嘆實深”等,足以說明對簡約,質樸的喜愛,對簡潔生活狀態(tài)的追求,對簡潔物品的熱愛是他人生態(tài)度的一種體現。
現代簡潔風格的產品,同樣受到了使用者的喜愛,無印良品是簡潔自然風格的代表,整體品牌的建設從海報,產品,家具的設計都是貫穿了以人為本,追求簡約,自然,質樸的設計理念。無印良品從“簡潔”起步,強調合理設計,消除累贅,體現物品的天然魅力。在人們厭煩其眼花繚亂的裝飾之后,一切都歸于簡單質樸。
無印良品眾多的產品中,聚丙烯筆盒(如圖4)的設計很好地體現了無印良品的設計理念,即尋求物品的設計本質。在聚丙烯筆盒上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白”這種色彩,二是材質。白色是一種具有包容感,現代感,品質感的色彩,將白色運用其中給人以簡單純凈明了的感覺。表面材質經過磨砂處理,通過觸覺方面的刺激,讓其人與物發(fā)生聯系,磨砂細微的顆粒感讓人有平實自然之感。其簡潔的外觀和自然的觸感讓人使用的時候更加輕松愉悅,筆盒長方體的形狀,沒有更多余的裝飾,也給人簡單質樸之感。還具有結實耐用,容量大,材料環(huán)保等特點,將功能性和使用性放在首位,用最簡單的辦法解決了實際問題。
四、《長物志》中“因人、因時、因地、因天”設計思想對現代產品中的啟示
文震亨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對美學追求是“因人,因時,因地,因天”。儒家追求萬物的平衡協(xié)調適宜,用各種元素之間的關系達成最終的和諧與統(tǒng)一的平衡點,這種最佳狀態(tài)的美學在《長物志》的多處都有體現。例如在居室的設計規(guī)劃中考慮自然條件與四季的變化;在物品禪椅的設計美學中,追求自然的運用,反對多余繁雜的裝飾;在窗的規(guī)劃中,強調要因地制宜,需根據房子的實際情況來規(guī)劃窗的大小及個數,考慮到寒冬風霜漸大,將窗孔上加以線纏繞固定;夏日在屋內去除多余的物件,三面通風,擺上常用物品,再將可納涼之物擺在房間周圍等,根據實際的情況用最適宜的產品,來營造雅的感覺。
在產品設計中,順應自然與契合環(huán)境同樣非常重要,產品與環(huán)境需要融合相符。例如戶外產品就應該考量是否經受得起風吹日曬,是否便攜等因素;家用產品就要考慮產品在家中的擺放情況,是否占用空間過大。根據產品所處不同環(huán)境而設計出具有相應功能的產品。比如在戶外環(huán)境中,人們會被陽光或者悶熱攪醒,妨礙享受山野遠足的樂趣,針對這個問題,迪卡儂設計出一款戶外運動防曬遮光兩秒快開雙入帳篷(如圖5),外部采用FRESH&BLACK;面料,有清涼和隔熱的功能,將兩種技術結合在一種面料當中,其由4部分組成,前兩層反射陽光,第三層吸收光線,最后一層起隔熱功能,利用這些技術,該帳篷成為市場上唯一確保99.9%遮光并降溫至17度以下的帳篷,在炎炎夏日也能睡一個舒服的好覺。在其攜帶上和搭建方面也進行了設計(如圖6),帳篷折疊起來短小精悍,便于攜帶,有簡單的折疊導向系統(tǒng),是可快速搭建的自立式帳篷,避免了人們在遠足時花費大量時間搭建帳篷,使搭建帳篷變的簡單易操作,增加游玩時間?;厥諑づ駮r也有簡單的導向系統(tǒng),操作起來十分簡單便捷。因此,在戶外產品的設計上,將環(huán)境,人的使用方式習慣,都考慮在內,才能成為一款成功受喜愛的產品。
“因人,因時,因地,因天”的美學思想,對規(guī)律的探索不僅可以指導產品設計,更是對造物思想中設計思維的升華。不僅要考量和環(huán)境的和諧,更要將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方式,審美美學融在設計中,讓每一件產品都有其想法,意義。對設計理念以及豐富的內容進行整理、借鑒、研究、再創(chuàng)造,將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重新演繹,以符合現代審美標準的新面貌傳承下來。
總結
《長物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其詳盡地闡述了造園以及造物的審美與追求自然簡樸的設計風格。在《長物志》中“適”與“宜”、“簡”“與“樸”、古”“與“雅”、“因人、因時、因地、因天”的造物觀與現代產品設計觀點的碰撞下,可以更好地指導我們的設計之路,樹立一個正確的設計觀和審美情趣。在產品設計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對古代造物觀進行解析,也為現代產品設計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