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2004年8月11日,金庸在香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鄧小平是我最佩服的人”。
金庸不是政治家,但深通政情,并由知政而問政。他有報人和名作家雙重身份,又身處香港這個兼?zhèn)渲形魈厣?、溝通兩岸三地的國際化大都市,獨具政治眼光,獨享政治資源,不僅與兩岸領導人都有交往,也在香港回歸的歷史進程中發(fā)揮了獨特作用。
中央政府駐港聯(lián)絡辦官網(wǎng)發(fā)出消息,2018年11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查良鏞(金庸)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對其親屬表示慰問。李克強、韓正、孫春蘭、黃坤明、朱镕基、溫家寶、張德江、李嵐清、劉延東、李源潮、王漢斌、廖暉等同志也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和慰問。中聯(lián)辦主任王志民專程到查良鏞家中向查夫人林樂怡轉(zhuǎn)達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哀悼和慰問。
金庸樂意與政界交往。曾有媒體在采訪他時引用了一句詩“翩然一只云間鶴,飛來盡去宰相衙”,意思是說金庸“和高層的人有很多交往”。金庸呵呵一笑:“這句詩吟得很好。還有句話說,隱士你隱在哪里?終南山。為什么隱在終南山?因為終南山離長安近,說明你心不忘朝。其實,他們邀請我來參加活動,我不只為參加,看看這些人也是好的。我不是隱士,也沒有忘記外面的世界?!?/p>
金庸一生,對政治充滿興趣。他自幼愛讀《資治通鑒》,“像看故事一樣,我覺得文筆好”。在大學時,他學的是國際法,理想是當外交官。1949年11月,他在香港發(fā)表論文《從國際法論中國人民在外國的產(chǎn)權》,引起國際法專家梅汝璈的關注。金庸一度興沖沖應梅汝璈之邀北上,希望進入外交界,可惜未能如愿。他后來也自?。骸拔矣X得幸虧沒有從政。我的個性不大適宜從政,因為不愿受約束。”辦《明報》時,他寫政論分析時局頭頭是道,深得知識分子喜歡。晚年在劍橋讀博士時,他的論文以唐玄宗之子榮王的死因為題,對探究權力之謎仍興致勃勃。在他看來,“研究中國歷史上大人物的心理和個性很有趣味。千百年來,人對權力之爭奪和保持的方法極少有改變”。
正因為金庸知政,他的武俠小說格局宏大,寫江湖風云而懷廟堂憂思。而在金庸一生與政治相關的活動中,貫穿始終的是他促進國家統(tǒng)一、期盼人民富足的拳拳之心和熱烈的“大中國情懷”。
1973年4月,金庸以《明報》社長的身份訪問臺灣。當時,86歲的蔣介石身體欠佳,沒有見他。但他見到了蔣介石的副手嚴家淦、臺行政部門的負責人蔣經(jīng)國等一批國民黨政要。
其實,蔣介石在金庸心中的地位并不高。金庸回憶,中學時代他和同學們喜歡談的是魯迅、郁達夫、茅以升和華羅庚。華羅庚的女兒是他同學,大家對她很尊敬。蔣介石、陳誠、陳果夫、陳立夫等浙江籍達官貴人,在大家心中的地位遠不如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1944年,金庸考入重慶的“中央政治學?!保Y介石是這所學校的校長。當時,蔣的侍從室第三處就在學校隔壁,一些辦事人員成了金庸的棋友。有一天下棋時,一位棋友隨意將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的機密說了出來。金庸感嘆國民黨保密工作之差。那時候有同學主張見到蔣介石馬上起立、立正,還要把腳“啪”一碰?!拔艺f對校長當然要尊敬,可這樣子就像對希特勒一樣。大家吵起來,學校說我對校長不敬,怎么把他比作希特勒,把我開除了。”
國民黨敗退臺灣后,草木皆兵。金庸的武俠小說也被禁止。比如《射雕英雄傳》,因為書名中有“射雕”一詞,而毛澤東詞作中也有一句“只識彎弓射大雕”,所以就犯了忌。而書中“住在桃花島”的“東邪”更被附會成影射蔣介石?!堵苟τ洝诽岬搅恕敖鲜Y家的武功”有一招“云煙過眼”,《天龍八部》描述了做“復國夢”的慕容博、慕容復父子,這都被視為嘲諷蔣氏父子。而《碧血劍》《書劍恩仇錄》的背景有太平天國及紅花會等,也被視為“以武俠小說的方式宣傳中共革命”。盡管金庸兩個堂兄都在臺灣當官,但他多年未曾去過臺灣。不過,臺灣政要私下也熱衷讀金庸小說,嚴家淦曾派侍衛(wèi)去出版社幫他找《射雕英雄傳》,蔣經(jīng)國有一次在聯(lián)歡時說起《射雕英雄傳》也津津有味。
金庸去臺灣時,情勢已有變化。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隨后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日邦交正常化。連串沖擊下,臺灣島內(nèi)風雨飄搖。金庸借訪臺之機觀察了臺灣政情,返港后發(fā)表《在臺所見、所聞、所思》,透露了很多重要信息。
在這組文章里,金庸開宗明義:“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的解決,“不但和我們這一世代的中國人有密切關系,也和今后許多代的中國人有密切關系”。他見蔣經(jīng)國是在臺行政機關的會客室里。會客室一面墻上掛著蔣經(jīng)國陪父親觀賞山溪風景的油畫,另一面是幅書法作品,內(nèi)容大意是成大事者必能忍耐。六十多歲的蔣經(jīng)國胖胖的,看起來不過五十來歲,精神很好。兩人見面后都說上海話,語速很快,“一分鐘有一分半鐘的談話價值”。這一細節(jié)多年以后金庸提起來仍記憶猶新:“他是浙江人,一開口講話我就覺得他是同鄉(xiāng),好親切。”
金庸引述一位作家的話說,蔣經(jīng)國的忍耐功夫令人佩服,其一生經(jīng)歷了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艱苦。談話中,蔣經(jīng)國要金庸提些批評意見。金庸說,臺灣政務事無巨細都要由蔣經(jīng)國親自拍板,“我以為你應當只掌握政策,一般實際事務交由部屬分層負責”。蔣經(jīng)國微笑沉思后解釋:“你的意見很對。只不過我求好的心太切,總想一切事情推進得快些??吹焦ぷ鞑焕硐?,心里就很焦急,我親自去督促推動,總希望大家多加一把勁?!?/p>
金庸也直率地問蔣經(jīng)國等人,國民黨是否考慮過宣布“臺灣獨立”,得到的答復是“決不考慮這個可能”。理由是:第一,“臺灣如果獨立,我們對不起大陸同胞?!钡诙?,臺灣獨立,“極少國家會承認,要申請加入聯(lián)合國也會被否決”。第三,“中共當然不會承認臺灣的獨立,也決不會因此而放棄‘企圖取得臺灣的行動?!彼越Y論是,搞臺獨“好處沒有,害處卻很大”。
蔣介石到臺灣后,念念不忘所謂“反攻大陸”。但此時,蔣經(jīng)國等人已采取較現(xiàn)實的態(tài)度,稱所謂“反攻”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金庸說,更現(xiàn)實一些好,不必再提“反攻大陸”。只要全心全意為臺灣民眾謀幸福,“當權一天便是作了一天的貢獻”。
金庸也記下一些訪臺趣事。比如,臺灣禁賭,所以無人敢公開打麻將。但在家打麻將很普遍。他聽說,蔣氏父子反對打麻將,但蔣家婆媳閑來都喜歡在家搓幾圈,所以臺灣也不禁麻將。
對蔣經(jīng)國,金庸的評價不錯。他說,蔣經(jīng)國在臺灣的口碑甚好。8年后他受訪時,還不忘祝蔣經(jīng)國健康長壽,因為其所實施的改革“比之前的政策好得多”。
金庸與臺灣其他政界人物也頗有交往。當過蔣經(jīng)國英文秘書的前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馬英九曾自喻為郭靖,并獲金庸贈送題有“英雄創(chuàng)業(yè)九千年,長為兩岸謀久安”的《倚天屠龍記》。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979年任新聞主管部門負責人時正式解禁金庸作品,金庸為此送他一套書,每部都親筆簽名。當過臺行政部門負責人的劉兆玄年輕時以“上官鼎”的筆名寫了不少武俠小說,金庸稱他和古龍是自己最喜歡的臺灣武俠小說作家。幾年前,劉兆玄出武俠小說新作還想拿給金庸請教,因金庸身體不佳才作罷。
金庸曾在到訪金門后感嘆:“我一生如能親眼看見一個統(tǒng)一的中國政府,實在是畢生最大的愿望?!彼麑ε_灣政情的了解,以及他對祖國統(tǒng)一的支持,為他后來與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交往作了鋪墊。
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查良鏞。
1981年7月,金庸應邀到訪內(nèi)地,提出想見鄧小平。他后來說,自己一直很佩服鄧小平剛強不屈的性格,“就像是我武俠小說中所描寫的英雄人物”。請示報告送到鄧小平處,鄧小平批示:愿意見見查良鏞先生。
鄧小平此舉有深遠考慮。此時,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剛剛閉幕,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黨的工作調(diào)整到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上,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也成了正式議題。鄧小平?jīng)Q定通過在港臺都有影響力的金庸,向海內(nèi)外傳遞新的對臺工作思路。
鄧小平對金庸并不陌生。早在1973年,剛恢復工作不久的鄧小平就托人從境外買來一套金庸小說,頗為喜愛。鄧小平身處逆境時,金庸曾在《明報》撰寫社論堅定支持他。第三次復出后,鄧小平力主改革開放,金庸撰文稱贊“鄧小平有魄力,有遠見”,并說真正的英雄“要看他能不能為百姓帶來幸?!?。
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會見金庸。當天,金庸在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廖承志的陪同下來到人民大會堂。鄧小平穿著短袖襯衫,已站在福建廳門口迎接。一見金庸,鄧小平就上前握住他的手,滿臉笑容地說:“歡迎查先生回來看看。我們已經(jīng)是老朋友了。你的小說我讀過,我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是歷經(jīng)磨難才終成大事,這是人生的規(guī)律。”金庸微微躬身行禮說:“我一直對您很仰慕,今天能夠見到您,感到榮幸。”
金庸向鄧小平介紹妻子林樂怡和一對子女。鄧小平連說:“歡迎!歡迎!”并問孩子們多大了,叫什么名字等。大家一起合影后,會談開始。鄧小平見金庸穿著西裝,就說:“今天北京天氣很熱,你脫了外衣吧,咱們不必拘禮?!?/p>
鄧小平告訴金庸,中國以后的任務是:在國際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完成祖國統(tǒng)一;搞好經(jīng)濟建設。金庸表示,經(jīng)濟建設、民生發(fā)展最為重要,鄧小平表示贊同。鄧小平還說:“我們的世界觀不同,但大家愛國,希望中國強大,這一基本原則是完全一致的,我們有共同語言?!?/p>
金庸回憶:“他問我,查先生,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社會主義?我說不出。我去過很多社會主義國家,每個國家的社會主義都不同。鄧先生說,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建設社會主義要根據(jù)自己國家的情況來實行。中國建設社會主義,要采取符合中國國情的方法。他沒有具體說‘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話中已經(jīng)透露出這層意思?!?/p>
當時,香港問題還沒有公開提出。鄧小平告訴金庸,回到香港告訴你的朋友,不要擔心,生活不會有大改變。金庸后來說,其實,“一國兩制”的想法早在鄧小平心里,只是當時還沒講出來。事實上,就在當年9月30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fā)表講話,就實現(xiàn)祖國和平統(tǒng)一問題提出九條方針政策。此后不久,鄧小平把上述方針明確概括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接著又提出“一國兩制”的方式同樣適用于解決香港、澳門問題。金庸后來在人民日報發(fā)表文章,高度評價“一國兩制”是“一言可為天下法”。10多年后,他在與日本友人池田大作的對話中仍稱贊“一國兩制”是鄧小平的偉大構思,反映了中國人的智慧。
鄧小平的平易近人也讓金庸印象深刻。他說:“鄧小平很愛抽煙,他在接見我時,問我:‘你抽不抽煙?我說抽,他便拿出一包熊貓牌香煙遞給我,我從中拿了一支,他隨即劃燃火柴給我點上。接見完我要走時,鄧小平又把那包香煙遞給我,說:‘這煙很不錯,你拿回去抽吧!我沒有客氣,就把那包煙帶回來了?!?/p>
鄧小平也談到金庸的父親當年被錯殺一事,表示歉意。金庸說:“人入黃泉不能復生,算了吧!”會談持續(xù)了一個小時,金庸起身告辭,鄧小平親自送他到大廳外,還站著談了一會兒。鄧小平握著金庸的手說:“查先生以后可以時?;貋恚教幙纯?,最好每年來一次?!?/p>
鄧小平和金庸的這次會面,中央電視臺當晚就播發(fā)了新聞,轟動一時。金庸回香港后,《明報月刊》登載了他和鄧小平的談話記錄以及《中國之旅:查良鏞先生訪問記》,加印3次,一時洛陽紙貴。金庸說:“他(鄧小平)十分重視實事求是,這應當是克服各種困難的關鍵。他的‘白貓黑貓論是眾所周知的?!闭劦酱嗽L的感悟,金庸說:“第一,我相信中國大陸目前沒有別的政治力量足以取代中共的領導地位;第二,我相信中國在幾十年內(nèi)不可能實行西方式的民主,即使可能,也未必對國家人民有利;第三,我個人贊成中國實行開明的社會主義??偟膩碚f,這比‘香港式的完全放任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極度貧富不均,更加公平合理?!彼裕硎尽百澇梢徊讲降夭粩喔母铩?,并且希望“以中國人務實的方式,建設中國人自己的社會主義,使中國人幸福而自由”。
回到香港后,金庸寄給鄧小平一套自己的作品集。鄧小平的女兒鄧楠后來告訴金庸:“爸爸很喜歡看你的小說,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看幾頁?!苯鹩购髞硪舱劦竭^自己的作品為何能被兩岸領導人都接受。他說,自己的小說體現(xiàn)了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爸倚⑷蕫圻@種價值觀念,對中國人而言大致都是一樣的。”他去世后,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fā)言人表示,金庸先生用他的創(chuàng)作拓展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我們兩岸同胞紀念他責無旁貸。
1996年1月26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右)向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委員查良鏞頒發(fā)任命書。
金庸去世后,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謝鋒稱贊他畢生愛國愛港,作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為香港順利回歸和“一國兩制”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9月,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當時,她抱著“有關香港的三個不平等條約仍然有效”的主張,來華前就為“英國繼續(xù)管制香港”大造輿論。鄧小平在會見她時明確指出,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香港繼續(xù)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于中國收回香港后,在中國管轄下實行適合于香港的政策。
撒切爾夫人返英途中經(jīng)過香港,希望借力香港民意。金庸有名望,擔任過廉政公署市民咨詢委員召集人,在港督麥理浩的安排下,撒切爾夫人單獨會見了他。金庸說:“她希望我支持英國人,香港不要歸還(中國)。但我說,我主張香港歸還中國,第一,(香港)本身就是中國的地方,當然應該還;第二,你簽條約99年,現(xiàn)在到期了,怎么可以不守信用?她跟我沒什么好談的,就不談了?!?/p>
在《明報》上,金庸寫了很多文章,支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1984年春,金庸將他寫的社評匯集成《香港的前途》一書出版,并寄給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當年9月,關于香港問題的中英聯(lián)合聲明在北京草簽。隨后,金庸赴內(nèi)地參觀,受到了胡耀邦的接見。
從1985年起,金庸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委員。2000年,金庸獲大紫荊勛章。對于加入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金庸當年曾經(jīng)猶豫過,擔心參與此事會影響他作為報人的獨立性?!昂髞硭麄兿蛭医忉?,這不是捧場,是為香港服務,希望起草一部很好的法律,為香港今后50年的發(fā)展制定一個根據(jù)。我在學校是念法律的,又做了幾十年報紙,對香港和內(nèi)地都非常了解。最后當仁不讓,很熱心、很努力地去做了。”
1997年7月1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并致詞。
委員會當時成立了5個小組,金庸在負責政治體制的第三組,是香港方面的組長,內(nèi)地方面組長是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蕭蔚云。小組研究的是香港回歸后行政長官如何產(chǎn)生、行政部門和立法局意見不統(tǒng)一時如何解決等問題。
1988年,金庸與另一位委員查濟民提出了“政制協(xié)調(diào)方案”,希望香港政制發(fā)展循序漸進,對現(xiàn)行體制不作多的改變。目前香港政制基本框架就源自該方案。為此,金庸當年與主張實行“英美式”民主的人士起了沖突。他后來回憶:“有人主張雙普選,想香港一收回來,行政長官和立法局委員都一人一票直接選舉。但我認為不可以這樣,香港又不是獨立國家,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當然要歸中國管了。我們是搞行政主導?!?/p>
1993年全國兩會之際,金庸再次應邀來到北京。3月19日下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接見了他。江澤民稱贊金庸的小說“包含了豐富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還對金庸談到了“中國人的脊梁”。江澤民說,“中國人是有脊梁的”這句話是魯迅說的,他是浙江人,有民族氣節(jié)。宋朝大詩人陸游也是浙江人,后世人最重視的是他的愛國詩。
回到香港之后,金庸撰寫了一篇題為《北國初春有所思》的文章,描述了內(nèi)地早春熱火朝天的經(jīng)濟新形勢。
香港回歸以來,金庸對“一國兩制”的實踐始終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他曾經(jīng)對內(nèi)地媒體記者說,現(xiàn)在臺灣人常常來到香港,看到香港人生活還是這樣,看到港幣可以自由流通,沒有外匯管制?!耙粐鴥芍啤痹谙愀鄣某晒嵺`,對臺灣和平統(tǒng)一有很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