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樹照
(淮安醫(yī)院核磁共振室,江蘇淮安 223200)
彌散加權成像屬于一種無創(chuàng)性檢測方法,可以對活體組織內(nèi)部水分子的擴散運動進行檢測[1]。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DWI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檢查中。近年來,隨著快速成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部DWI已經(jīng)逐漸凸顯出其重要價值[2]。本研究旨在研究盆腔腫瘤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的診斷價值,結果如下。
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盆腔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病情分為良性病變組和惡性病變組。良性病變組15例患者中男性3 例,女性12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52.9±4.6)歲。惡性病變組2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1例,年齡21~75 歲,平均年齡(53.1±4.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惡性病變患者中,鱗癌患者12 例及腺癌患者3例均為女性、其余患者10例。本文僅對鱗癌患者與腺癌患者進行比較。鱗癌組患者年齡22~72歲,平均年齡(52.8±4.4)歲。腺癌組患者年齡23~72歲,平均年齡(53.1±4.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MR)掃描儀(生產(chǎn)廠家:GE公司;型號:1.5T超導型磁共振)進行MRI掃描與彌散加權成像,造影劑選用咋噴酸葡胺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北陸藥業(yè)有限公司),用法用量為:于肘靜脈注射;劑量為0.1 mL/kg。掃描序列參數(shù)如下:FSE序列T2WI TE95-115 ms,TR5 000-10 000 ms;T1WI TE 為 8.8 ms,TR 為400 ms;DWI(SE-EPI)TE 為 72.5 ms,TR 為 400 ms,b 取700 s/mm2。掃描期間的儀器參數(shù):矩陣為512×512,視野為240 mm×240 mm,層間距為1 mm,層厚為6 mm。
選擇方法:根據(jù)腫瘤大小選擇實性腫瘤病變中彌散受限程度最大的部分,避開出現(xiàn)壞死的囊變部分;對于囊性腫瘤,分別測量信號不同部分的ADC值,以平均值作為其結果。
對良性病變組與惡性病變組的ADC值進行比較。對鱗癌組與腺癌組的ADC值進行比較。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ADC值比較表明,良性病變組ADC值顯著優(yōu)于惡性病變組(P<0.05),見表1。
表1 良性病變組和惡性病變組的ADC值比較(±s)
表1 良性病變組和惡性病變組的ADC值比較(±s)
組別 n ADC值(×10-3mm2/s)良性病變組 15 1.62±0.31惡性病變組 25 1.05±0.17*
兩組患者的ADC值比較表明,鱗癌組患者的ADC值顯著優(yōu)于腺癌組(P<0.05),見表2。
表2 鱗癌組和腺癌組的ADC值比較(±s)
表2 鱗癌組和腺癌組的ADC值比較(±s)
注:*表示與鱗癌組比較,χ2=4.2563,P<0.05
組別 n ADC值(×10-3mm2/s)鱗癌組 12 1.04±0.06腺癌組 3 1.22±0.09*
盆部是指盆腔腹膜所包繞的部位與盆腔腹膜外的銜接部位,盆腔腫瘤主要表現(xiàn)為盆部腫塊,其癥狀比較隱匿,患者常由于癥狀不明顯而延誤就診,使得病情惡化。因此,對于盆腔腫瘤患者而言,疾病的檢測對其病情的治療有重要的意義。
商守宇[3]等的研究表明,DWI與ADC值可以顯示盆腔產(chǎn)生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之間的差異以及鱗癌與腺癌等不同種類腫瘤之間的差異,是一種非常有效地檢測方法。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是一種特殊的成像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利用MR成像的特殊序列對活性水分子當中的微觀擴散活動進行觀察。其成像原理為:在常規(guī)SE序列中,于180°聚焦射頻脈沖的前后兩端各加一個極性相反且位置對稱的梯度場,當水分子彌散時,由于梯度場的作用,使得質子橫向磁化而形成相位分散,以至于不會全部重聚而使信號衰減,從而形成DWI中的異常信號[4-5]。在彌散圖像中包括質子、 T2以及ADC 值的變化信息,ADC值可以反映水分子進行擴展運動的程度[6]。不同病理與不同組織在生理過程中的ADC值不同,ADC 值的差異可以反映病情的大體與顯微結構的變化。與常規(guī)的MRI圖像相比,在DWI圖像中,正常組織的信號顯著降低,圖像中的組織分辨率有所減弱,然而彌散受限組織的DWI 信號有所增強,與周邊低信號背景組織相比,病變部分顯示的更加明顯。腫瘤細胞的聚集與高核漿比使得所有的惡性腫瘤于DWI 圖像上均呈高信號[7-8]。本文研究顯示,良性病變的ADC值與惡性病變的ADC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惡性腫瘤當中鱗癌的ADC值與腺癌的ADC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DWI與ADC值不僅可以有效地顯示盆腔產(chǎn)生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之間的差異,而且可以顯示鱗癌與腺癌等不同種類腫瘤之間的差異,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以及腫瘤類型提供了有效地判斷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