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雷,張馨尹,鈕芳萍
(海門市人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江蘇 海門 226100)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簡稱CAUTls,指患者在留置導尿管或拔除導尿管48h內發(fā)生泌尿系統(tǒng)感染。CAUTls是因細菌進入尿路,導尿管插入過程中損傷尿道粘膜等原因引起,是留置尿管常見的并發(fā)癥。ICU中的患者大部分需要留置導尿管,為預防CAUTls的發(fā)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患者發(fā)生CAUTls的危險因素,預防CAUTls[1]。本次研究分析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發(fā)生導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
隨機選擇2017年1月-12月期間120例ICU住院患者,其中男66例,女54例,平均年齡(53.47±15.22)歲。納入標準:ICU住院時間≥24h;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治療結束后死亡者;ICU住院時間<24h者;存在急性尿道炎、前列腺炎、副睪炎及月經期女性。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采取回顧性分析方法,獲取患者的病歷資料,包括性別、年齡、ICU住院天數、疾病情況、治療情況、基礎疾病、置管天數、引流情況、輸血情況,有無灌腸、膀胱沖洗、深靜脈穿刺、機械通氣、胃腸減壓等操作及其操作的次數和時間。統(tǒng)計120例患者中發(fā)生CAUTls的例數,比較兩者的情況。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處理,對數據進行描述和非參數檢驗及Logistic回歸分析,顯著性檢驗水平α=0.05。
120例患者中13例發(fā)生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發(fā)生率為10.83%。經數據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住院天數、置管天數、有無膀胱沖洗、有無機械通氣、有無胃腸減壓是ICU患者發(fā)生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而肛拭子ESBLs檢測陽性、有輸血情況、年齡超過65歲、ICU住院天數超過90d、多次灌腸、多次膀胱沖洗、多次導尿、留置尿管時間超過90d、機械通氣時間超過200h等因素是導致ICU患者發(fā)生CAUTls的主要原因。
表1 CAUTls發(fā)生情況
留置導尿管是ICU病人最常見的操作,也是發(fā)生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最高的科室。ICU患者的病因復雜,環(huán)境復雜,因此導致CAUTls的原因也比較復雜[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20例患者中13例發(fā)生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肛拭子ESBLs檢測陽性、有輸血情況、年齡超過65歲、ICU住院天數超過90d、多次灌腸、多次膀胱沖洗、多次導尿、留置尿管時間超過90d、機械通氣時間超過200h等因素是導致ICU患者發(fā)生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原因。
肛拭子ESBLs檢測陽性表示患者存在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桿菌等泌尿系統(tǒng)感染,這些感染都有可能造成患者CAUTls。輸血患者更容易在輸血、輸入血制品24h后發(fā)生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因而引發(fā)CAUTls的可能。年齡越大的患者對細菌、導管操作感染的抵抗力較低,相較于年輕人更容易發(fā)生CAUTls[3]。ICU住院天數越多,患者受到細菌侵襲、感染的機會越高,CAUTls的發(fā)生率越高。接受多次膀胱沖洗、灌腸的患者耐受性較低,接觸病原菌的機會多,再加上患者尿道正常生理環(huán)境被破壞,免疫系統(tǒng)功能削弱,極大的影響了膀胱對細菌的生理性沖刷作用,導致細菌逆行至泌尿器官系統(tǒng),誘發(fā)感染[4]。行機械通氣時,細菌容易聚集在管路中,導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幾率。胃腸減壓是通過胃管將聚集在胃腸道內的氣體及液體吸出,但胃腸消失液的大量丟失、可造成體液及成分的明顯改變,患者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更高。
綜上,年齡、住院天數、置管天數、有無膀胱沖洗、機械通氣、胃腸減壓等原因是ICU患者發(fā)生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因此針對存在這類危險因素的患者應加強護理,預防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