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天津職業(yè)大學,天津300410)
關鍵字:共青團改革;高職;團員意識;教育;途徑
隨著高校共青團改革深入推進,高職院校團組織經歷著革命性鍛造,開始煥發(fā)新的活力。然而,共青團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至今仍然存有許多難點、熱點、痛點問題,團員意識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它既是共青團的基礎性工作,又是重點、難點工作。
團員意識是團員在觀念上自覺形成的區(qū)別于一般青年的意識,是團員在團內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礎和行為準則,主要包括政治意識、組織意識和模范意識。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主責主業(yè)是思想引領工作,團員意識教育就是共青團組織最重要的研究課題和實踐陣地。當今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是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進新時代,并對廣大青年提出“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弄潮兒,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的殷切希望。大學生是青年的排頭兵且團員占據(jù)90%以上。因此,高校團員意識教育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有要求,團有行動,帶領團員青年聽黨話、跟黨走,接續(xù)奮力中國夢是當今共青團工作的根本任務和核心任務,也是高校團員意識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高職學生大多不是高考成功者,在學習上普遍缺乏自主性與自律性,這個短板不可避免地反映到理論知識學習上。某高職院校在2015-2017年,連續(xù)三年分別抽取200 名學生骨干作為樣本,主要采用主題講座和學習討論的形式對其進行理論培訓,發(fā)放復習資料并預留兩周復習時間。然而,理論考試的合格率不盡如人意,分別為65%、70.5%和76%。除了理論知識水平不高,高職學生團員的政治意識不強還表現(xiàn)在對時事政治缺乏關注,對重大紀念日不了解以及對政治立場、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思考不深刻等。
目前在校的高職院校學生,大都經歷了以備戰(zhàn)考試為校園主旋律的中學時代。當時中學共青團還未深化改革,入團是十分容易。問及入團動機,有的學生源于少先隊情結的延展,有的學生源于不問其然的“從眾”。在高職院校學生團員身上,入團動機模糊、團的知識不扎實、團日活動不積極、在團不愛團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個人的價值觀還沒有切實融入共青團組織的價值觀;個人的奮斗觀還未與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合二為一。
回望共青團走過的輝煌歷程,先進性始終是共青團的旗幟。團章明確指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然而,在高職學生中,團員身份的先進與光榮感不強,在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熱情不高,努力當先進、做模范的實際行動較少。
(1)高校共青團改革剛剛起步,改革尚不充分不徹底,依然存有“上熱下冷”的情況,基層團組織活力和團員教育成效有待提高。
(2)共青團組織自身建設有待加強?;A團務工作不夠扎實,團內組織生活不夠規(guī)范和充實,團員在接受組織教育方面有缺失,團、青界限模糊。
(3)高比例的團青比,造成學生對團員身份的先進與光榮無感;團干部思想認識高度不夠,“關鍵少數(shù)”的作用發(fā)揮不明顯。
(4)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自主性、自律性不強,容易被新媒體和手機的發(fā)展帶來的資訊爆棚所吸引,這給團員意識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沖擊。應對這些挑戰(zhàn),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的方式方法急需研究與改進。
3.1.1 堅定政治方向,分層分類引導
加強思想引領,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立德樹人、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遵循高職院校學生成長和思想引領的客觀規(guī)律,構建“團員意識培育、團干素質培養(yǎng)、骨干作風錘煉”與“政治思想引領、職業(yè)道德灌輸、價值觀念培育”相結合的具有針對性的分層分類工作體系。
3.1.2 照顧青年特點,“漫灌”與“滴灌”相結合
開展思想引領工作,要認真研究工作對象在新環(huán)境下的新變化、新特點,不斷優(yōu)化工作方法。一方面照顧青年特點,把“鹽撒在飯里”,通過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有針對性地“滴灌”,如開展主題征文、知識競賽、學習參觀等。另一方面,著力解決高職學生在理論學習方面的短板,旗幟鮮明地開展“漫灌”式教育,如主題講座、報告會、座談會、儀式教育等。
3.2.1 構建黨委領導下的“一心雙環(huán)”組織格局,不斷延伸工作手臂
高校團組織要在校黨委領導下,認真履行對學生會組織的指導職能和對學生社團的管理職能。通過學生會副主席兼任社聯(lián)主席、召開聯(lián)席會等,加強學生會對社團的監(jiān)管力度。社聯(lián)既要扎緊制度籠子,又要通過開展特色展演、互觀互學活動等活躍社團文化,逐步構建學生社團“興趣培養(yǎng)與專業(yè)學習相結合、思想教育與文娛活動相結合、規(guī)范管理與靈活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發(fā)展模式,使其成為提升團員思想政治素養(yǎng)與專業(yè)素質的重要陣地。
3.2.2 以“服務”為導向,推動組織體系逐步向“扁平化”轉變
突出共青團的“群眾性”,就要讓共青團工作始終根植于團員青年中?!氨馄交苯Y構可以使團組織更加深入、充分地面向團員青年,更加直接、有針對性地服務團員青年,更加快捷、準確、高效地“反映”與聯(lián)動。推進“扁平化”建設,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著力:第一,校、院團組織要優(yōu)化職能、堅持“中心下移”。團組織要對標“引導青年、組織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工作職能,細化工作內容,建立健全工作評價體系。第二,充分利用新媒體,打造聯(lián)系服務團員青年的平臺。通過“青年之聲”、團組織自媒體等載體拉近團組織與團員的距離。
3.2.3 加強團支部建設,優(yōu)化班團一體化運行機制
團支部委員會實行5個委員的配置,其中班長兼任支部副書記;通過“三會一課”的扎實開展,強化團支部在班級建設中的引導作用。通過班委會定期向支委會、團員大會匯報工作等方式,推進班委會在支委會指導下開展工作的運行模式。
3.2.4 創(chuàng)新建團方式,擴大工作覆蓋面
在學生社團、宿舍、實習單位等團員集中、活動頻繁的陣地中建立團組織。同時,結合青年瀕于網上活動的特點,探索網絡建團的有效方式??傊?,要靈活建團、多層次建團,加大團組織覆蓋面,占據(jù)引領團員青年的高地。
3.3.1 堅持“黨建帶團建”,保證“從嚴治團”依規(guī)進行
高校團組織的治團工作要在校黨委的統(tǒng)一領導下從嚴從實。團組織要向黨組織定期請示、匯報共青團工作,架起黨的干部聯(lián)系共青團工作的橋梁。各級團組織要主動爭取同級黨組織的工作指導與支持,促進黨建帶團建落到實處,具體為:帶思想建設、帶組織建設、帶班子建設、帶隊伍建設、帶作風建設、帶工作發(fā)展、優(yōu)化工作條件。
3.3.2 搭載學習教育活動,讓“從嚴治團”成體系、常態(tài)化
“從嚴治團”是團改的根本所在,是增強團員意識和團組織戰(zhàn)斗力凝聚力的必要保障。校級團組織應落實主體責任,統(tǒng)籌安排治團工作,加強監(jiān)督管理,保證“水流到頭”。工作要從嚴、從實、從細,以團員、團干部、團支部、團總支、團委為治團的關鍵要素,對應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學習總書記講話,做合格團員”學習教育實踐、示范團員創(chuàng)建活動,加強團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校院聯(lián)動、分層分類地開展“青馬工程”學生干部培訓班,擴大覆蓋面、提高針對性,強化團干部培養(yǎng);通過認真落實“三會兩制一課”、先進團支部創(chuàng)建等活動,抓實團支部工作;通過團建示范點創(chuàng)建活動,突出團總支亮點工作;通過中心組學習會,促進學習型組織建設,提高團學骨干的理論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
校園文化活動是高校團組織吸引團員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將“五·四”紀念活動、支部評選、社團評比、優(yōu)秀團干部遴選等與靈活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讓團的傳統(tǒng)活動煥發(fā)活力,增強吸引力,擴大影響力;一方面與時俱進,敢于出新、強于設計,形式上吸引青年、內容上貼近青年、內涵上引導青年,并按照“一月一品”的格局,打造有思想、有品位、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校園活動新品牌。
高職院校團組織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學校共青團工作的總體思路,立足高職院校工作實際,從思想引領豐實厚度、自我革新加快進度、服務青年拓展寬度、圍繞中心增強熱度四個層面發(fā)力,將共青團改革精神落實落細落深;從思想引領出新、組織活力提升、治團從嚴從實、活動形神并舉四個方面,將團員意識教育工作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