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萍
2013 年 8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全國各級新聞媒體機構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少的縣級臺的新聞是上級領導視察、調(diào)研多,本縣領導活動多,缺乏接地氣的好新聞故事。同一個新聞選題,往往央視、省級衛(wèi)視記者重新采寫的新聞故事性比縣級臺記者更強,更有可看性。那么,縣級電視臺如何講好新聞故事?
一、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故事”各式各樣。如果為故事而故事 ,刻 意 求 “ 奇 ”、渲 染 血 腥,沒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就會使新聞故事走向低俗的極端 。講故事,要講品格 ,要堅持真善美的價值取向。我們要講的中國好故事的內(nèi)核,就是我們黨提出并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新聞故事要真,人物要真,情節(jié)要真。通過講故事的手法報道新聞,屬新聞范疇,必須遵循新聞真實性原則。任何故事都是真實的,不是虛構的,其中的人、事必須完全真實,記者只是運用講故事的手法來表現(xiàn)真實事件。記者要在新聞中找到有名有姓的當事人,他們是新聞事件的親歷者、見證人。通過他們講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故事,讓觀眾能夠感受到新聞事件真實發(fā)生了,甚至就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看得見摸得著。講好新聞故事,要尊重最基本的事實,千萬不能為了一時的轟動效應,歪曲事實,自編情節(jié)。
三、要尋找生動的細節(jié)、感人的情節(jié)。一個好的新聞故事細節(jié)的運用非常關鍵,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能給人真實感、現(xiàn)場感,更具有強烈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細節(jié)就是文章的“血肉”,一個精彩的片段、一個場景、一個動作、一段語言,會在觀眾中產(chǎn)生視覺疲憊時,能夠重新將他帶入故事。在拍攝《遂川籍人才郭烈錦入選2017中科院增選院士名單》新聞時,記者抓住郭烈錦給弟弟回的短信“低調(diào)謙虛點,照顧好媽媽” 這個細節(jié)進行展開報道。記者在關注事件結果的同時,要重視展現(xiàn)新聞事件的過程,注意突出新聞事件中的細節(jié)與情節(jié)。
四、新聞故事要有邏輯性。記者通過講故事的手法報道新聞,通過講故事,細致入微地展現(xiàn)事件中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反映出事件發(fā)生變化的過程,讓報道更出彩。那么,在報道過程中就要求敘事清晰,無論情節(jié)如何曲折,事件如何復雜,敘事一定要有邏輯性,通過電視語言符號清晰地傳播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結果,給觀眾順其自然的滿足感。
縣級臺更近基層,更接地氣。只要記者把鏡頭對準百姓、對準家庭、對準親情,去記錄和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體會他們的所思、所想,傳遞他們的心聲,就一定能講出散發(fā)著泥土味和時代氣息的中國好故事。(作者單位:遂川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