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凱 編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仍處在其性能的巔峰期,一直在探索火星的巖石、土壤和空氣。不過,NASA已經(jīng)開始籌備其后繼型號,而這一次,我們將獲得空前的優(yōu)厚回報。
2014年5月14日,行星地質(zhì)學家聚集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附近的一家旅館,商討NASA下一個火星車的登陸地點——該火星車預(yù)計將于2020年發(fā)射。這項計劃將建造一個幾乎與“好奇號”一模一樣的火星車,只不過,攜帶的儀器設(shè)備一定是全新的。
雖然NASA尚未敲定新火星車的細節(jié),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下一個火星車將會進行一項前無古人的艱巨任務(wù):收集巖石和土壤,以便它們可以搭乘未來的某個航天器,造訪地球。而這,將是我們從火星帶回的第一抷紅土。
“新火星車的登陸地點,將與我們未來20年內(nèi)的火星探測方向密切相關(guān),”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行星科學家菲利普·克里斯坦森說,“關(guān)于火星那悠久的歷史,它一定能夠告訴我們一些基本的信息”。
NASA將討論火星車可能的登陸地點,其中很多地點聽起來很耳熟,因為它們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2012年“好奇號”火星車候選登陸地點的長名單中。這其中就有馬沃斯谷,一個布滿水或礦物的古老山谷。在馬沃斯谷登陸,有助于火星車實現(xiàn)其核心目標:搜尋并探索曾經(jīng)可能適宜生命生存的環(huán)境。同時,歐洲空間局也在考慮其“地外火星”探測器的登陸地點。“地外火星”預(yù)計于2018年發(fā)射。
2020年,NASA新火星車的首選候選登陸地點,還包括一些現(xiàn)已干涸的古老湖泊,和由曾經(jīng)的河流沖積形成的三角洲——例如埃伯斯瓦爾德隕石坑。不過當年,上述候選地點都沒能敵過蓋爾環(huán)形山?!昂闷嫣枴闭菑倪@里開始了它艱苦的長途跋涉,正在朝一座高達5千米的沉積巖山進發(fā)。“好奇號”目前還未集中發(fā)現(xiàn)過有機物質(zhì),但埃伯斯瓦爾德隕石坑豐富的河流沉積物,很可能為火星車提供這樣的“福利”。
收集樣本是新火星車最重要的任務(wù)。長久以來,科學家都想獲得火星巖石樣本,從而尋找古生命的跡象,但在過去幾十年內(nèi),這基本停留在“動口不動手”的狀態(tài)。他們研究過源自火星的隕石,但由于成本及技術(shù)障礙,至今沒有任何航天機構(gòu)直接從火星帶回過樣本。
NASA的“把火星石頭帶回家”計劃,需要歷時多年的一系列任務(wù)的支持。第1步,我們需要一個火星車,用于收集和存儲約30小瓶的巖石和土壤,放置于火星車中或火星地面上。第2步,無人駕駛火箭將運載另外一個火星車飛到火星上,取得這些樣本,并將其發(fā)射進入空間軌道。第3步,是捕獲在軌道上運行的“包裹”,并使其返回地球。
能近距離觀察火星上某一地點的巖石,并破解其中蘊含的信息,將是人類邁出的重要一步,布朗大學行星地質(zhì)學家約翰·馬斯塔德說,“如果采樣能夠返回地球,其在科學層面上的重要性,相當于當年阿波羅從月球帶回樣品,這是劃時代的?!?/p>
可能要到2019年,NASA才會進行最后的決定?!斑@將是一個極為有趣而激動人心的時刻,”主導著陸點選址項目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行星地質(zhì)學家馬修·戈隆貝克說,“火星車最重要的任務(wù),不是分析火星上的巖石,而是分析這些巖石中是否有值得帶回地球研究的成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