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鄒嬋娟
新媒體時代下,人人都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去得到想得到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互聯(lián)網的出現加快了新聞的傳播速度,豐富了新聞的內容與形式。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憑空捏造的新聞,這就需要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因此,新聞編寫者在進行新聞寫作的時候,應該精簡語言,在陳述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還要適當地創(chuàng)新寫作手法。另外,編寫者要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合理使用網絡上的流行語言,以此來提高事件新聞的活力。與此同時,編寫者也要用正能量去引導受眾。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途徑增多了,但和傳統(tǒng)媒體一樣,新聞標題依然至關重要。好的標題是新聞傳播制勝的法寶,對此有以下幾點要求:第一點,標題要包括整個事件的信息,這就需要新聞編輯人員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使用精簡的詞匯去傳達整個事件的主旨,讓受眾根據標題就能大致了解新聞事件的主要內容。第二點,標題要創(chuàng)新,可以使用合適的修辭手法強調標題,吸引受眾的眼球。第三點,標題要貼合生活實際,在擬定新聞標題的時候,要有生活常識,能夠從受眾的角度出發(fā),讓標題通俗易懂。
新聞的目的是為了引導輿論,給受眾傳輸正能量。新聞是面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新聞的內容也要圍繞人民群眾常關心的話題展開。所以新聞工作者要站在受眾的角度,替受眾發(fā)聲,讓受眾關注自己的切身利益,關注身邊的小事,積極參與到新聞中。新聞的內容要符合受眾的需求,貼合受眾的生活,傳遞正能量。
新媒體時代,人們可以在微博、微信等APP上看到更多的新聞事件,事件新聞的時效性大大增強,而且在這些平臺上,人們可以自由發(fā)表意見并相互討論,增強互動性。但是新媒體也有一定的弊端,就事件新聞來說,在報道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扭曲新聞事實的現象。因此對于新聞工作人員來說,一定要有新聞捕捉能力和新聞敏感意識,能夠得到第一手的素材,并保證新聞的真實性,避免虛假新聞造成的輿論恐慌以及給當事人帶來的損害。
在事件新聞發(fā)生以后,有些新聞工作者為了奪得主動權,為了博人眼球,會捕捉一些虛假的信息,進行模糊的報道。事件新聞有時候會出現反轉,使得受眾對新聞充滿興趣,這樣受眾會利用各種搜索渠道去搜索相關的新聞。在這一過程中,受眾會根據關鍵詞去進行檢索,而對于發(fā)布關鍵詞的新聞工作者來說,檢索的次數多了就會占領頭條位置。這就要求相應的新聞工作人員要承擔自己的責任,經過認真的思考、適當的編輯,揭露事情的真相,保證發(fā)布的事件新聞是真實的,滿足受眾對事件的知情權。不能為了博眼球、為了增加流量而損害事件中當事人的利益,更不能惡意中傷他人。新媒體時代中的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可以合理使用語言、聲音、圖像等多種多樣的方式完善自己的新聞報道。在工作的時候也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在對事件新聞進行報道的過程中,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保持公正公平的態(tài)度,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渠道的增多對于事件新聞的報道來說有利也有弊。這就需要相關的新聞工作人員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本著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對事件新聞進行合理報道,通過自己的努力還給公眾真實的新聞,用正能量去引導大眾,促進和諧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