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刀
當記者這些年,我和采訪對象吃過不少次飯,尤其近幾年,要配合采訪對象的工作時間,常常邊吃飯邊采訪,為此,我還寫過一篇《飯采的尷尬》。不過,我印象最深刻的飯采與采訪無關(guān),與一盤熟食有關(guān)。
那次采訪的是一個負責淘馬葫蘆的排水大姐。她是60后,初中畢業(yè)就做了排水,奉獻多年,獲得榮譽不少,收入?yún)s不多。淘一個篦子11元,除去機器費用,還要幾個人分。我采訪她的時候,她為了給女兒交學費跟公司借了5000元,過了大半年還有3000元還不上。我至今記得她腳上的運動鞋,是她女兒穿舊的,大姐穿明顯不合腳,松松地套著,走路有點兒趿拉。
我決心要在稿子里好好反映這些排水女工的處境,但在那之前,我打算先請她吃頓飯。
采訪基本結(jié)束,我們在她休息室附近找了家朝鮮族風味小飯店,想邊吃邊繼續(xù)聊。點了兩碗冷面,我要加一盤熟食,她愣了一下,我知道,她覺得多花錢沒必要,但我還是執(zhí)意加了。并不是我想吃,只是覺得,既然要請客,就不能太簡素,吃不掉的可以讓大姐打包回去,也不算浪費。可是事情并不總按計劃走。
小店不大,我留心著大姐的舉動,吃完飯時,搶先一步跑去結(jié)賬。誰料,我剛沖到收款臺前,就被大姐一把拉回去。她力氣挺大,我脫不開,好不容易掙出一只手來遞錢,老板卻不收。我這才知道,大姐和老板相熟,不讓收我的錢。
于是,經(jīng)歷了一場不太好的“請客爭奪戰(zhàn)”后,我輸了,我很愧疚——早知如此,我何必多點那盤熟食呢?大姐可是一分錢分兩瓣花的人??!可是這事沒法找補,我總不能拿幾十元錢塞給大姐。就這樣,我經(jīng)歷了一頓讓我至今難忘的飯采,口味是后悔加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