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工業(yè)大學幼兒園 阮婷婷 王玲麗 陳 蔭 姚娜娜
好奇心是幼兒認識事物的原動力、內(nèi)驅(qū)力。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好奇好問是幼兒的年齡特點。正是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幼兒開始了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好奇心是幼兒有強烈求知欲和認識興趣的表現(xiàn)。他們常常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正是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基礎(chǔ)。他們對周圍很多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因此,周圍的事物都可以成為幼兒科學探究的對象。
水果作為人們身邊最常見的物品,其豐富的種類、各異的口感和多種的營養(yǎng)讓孩子們十分喜愛。我們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了科學知識類圖畫書《好吃的水果》作為本次主題的核心內(nèi)容,引導孩子們在閱讀圖畫書的基礎(chǔ)上,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分一分、買一買等探究活動全面地感知、了解水果。
1.了解和感受水果的多樣性,通過聞、摸、嘗、切等活動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與內(nèi)部特征,并進行多角度的觀察。
2.能主動翻閱科學知識類圖畫書,嘗試提出問題,并在其中尋求問題的答案,解決問題。
3.積極參與活動,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愿意與同伴交流分享。
次序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1 各種各樣的水果 1.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各種水果的外形特征。2.愿意在同伴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2 認識蘋果 1.通過觀察,探索了解蘋果的外形特征和內(nèi)部特征。2.通過品嘗,愿意說一說蘋果的味道。3 蘋果種子的故事 1.了解蘋果種子長成蘋果樹的過程,并通過身體動作加深對“生長”的體驗。2知道蘋果樹的生長需要陽光和水。4 認識橘子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2.嘗試自己剝橘子,感受吃橘子的快樂。5 籽兒吐吐 1.觀察、了解小豬吃瓜吐籽的有趣情節(jié),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2.知道許多水果里都有籽,吃水果的時候要吐籽。6 有趣的核兒 1.在找找、看看、說說、做做中鼓勵幼兒自主探索果核的秘密。2.認識幾種常見的核,知道種子的簡單生長過程。7 熱帶水果 1.初步了解熱帶水果的生長環(huán)境及外形特征。2.愿意和同伴分享交流水果的味道。8 不可以吃的水果 1.通過閱讀《好吃的水果》繪本,了解有哪些水果不可以吃。2.能安靜傾聽他人說話。9 嘗一嘗,猜一猜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水果,發(fā)展感知能力。2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樂于和同伴、老師進行交流。10 不同的切面 1.通過操作,探索常見水果的不同切面。2.愿意用繪畫的形式畫出水果的不同切面,和同伴分享交流。11 水果大豐收 1.通過親子活動的方式,探索采摘各種水果的方法。2.學習與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難能一起解決,體會群體活動的樂趣。12 水果大聚餐 1.積極與父母采購各種各樣的水果。2.體驗與同伴、父母準備活動用的材料的樂趣。
1.活動區(qū)設(shè)置
(1)益智區(qū)
游戲名稱:水果消消樂
游戲目標:鞏固幼兒記憶力。
游戲材料:各種正方形水果圖片,大正方底板一塊(里面有9個一樣大的小正方形),籃子一個。
游戲玩法:幼兒兩人先猜拳翻開一張水果圖片,去猜與此相同水果的圖片在哪個位置將其翻開,如果與自己翻開的圖片相同則消失,拿走這兩張水果圖片;如果兩張圖片不同則重新蓋上圖片,直到所有水果全部消失,看誰手里的圖片多為勝。
(2)科學區(qū)
游戲名稱:水果大分類
游戲目標:鞏固幼兒對水果特征的了解。
游戲材料:各種不同的水果圖片、分類有籽無籽提示卡兩張。
活動玩法:幼兒拿出一張?zhí)崾究ǚ旁谶吷?,根?jù)提示卡提示從水果圖片中找出符合提示卡條件的相應(yīng)水果圖片。
游戲名稱:神奇的鼻子
游戲目標:發(fā)展幼兒嗅覺能力,了解水果的不同味道。
游戲材料:各種水果食物放在密封盒里,盒子里水果的圖片。
活動玩法:幼兒打開盒子上面的薄膜,通過鼻子嗅盒子里的水果味道,然后拿出相應(yīng)的水果圖片,最后打開盒子驗證對錯。
游戲名稱:水果觸摸箱
游戲目標:幼兒通過觸摸各種水果外表,了解不同水果的外在特征,發(fā)展幼兒觸覺能力。
游戲材料:放在密封袋里的各種水果實物。
游戲名稱:籽兒寶寶找媽媽
游戲目標:鞏固認識各種水果種子特征。
活動材料:各種水果籽兒,與水果籽兒相應(yīng)的水果圖片卡一張。
活動玩法:幼兒取出水果圖片卡,找出各種水果相應(yīng)的籽兒圖片。
1.請家長協(xié)助孩子一起收集常見水果的籽和核。
2.請家長在雙休日帶孩子去果園里采摘各種各樣的水果,了解水果的生長過程。
3.2 患者版目標管理對冠心病患者二級預(yù)防知識及行為的影響 有效的二級預(yù)防行為管理,將有助于減少冠心病多種危險因素,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促進患者預(yù)后,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9]。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干預(yù)后二級預(yù)防知識及二級預(yù)防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考慮可能由于患者版目標管理手冊讓患者參與了目標及相關(guān)措施的制訂,并結(jié)合自身具體現(xiàn)狀對最終進行階段性規(guī)劃,使當前目標及措施符合患者,提高患者健康意識,促使患者建立健康行為,進而提高患者二級預(yù)防行為及知識水平。
活動一:各種各樣的水果(科學)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各種水果的外形特征。
2.愿意在同伴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柚子、獼猴桃、蘋果、石榴、橘子、火龍果、香蕉等各類水果。
2.自制“禮物包”、音樂、禮物包、水果刀、盤子。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我喜歡的水果”
1.出示裝滿各類水果的“禮物包”,激發(fā)幼兒對認識水果的興趣。
2.出示各類水果,教師用語言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出示香蕉,請幼兒回答,并引導幼兒說出香蕉的特征。
(2)總結(jié):香蕉是彎彎的,黃黃的,像月亮。
3.繼續(xù)出示水果。
(1)出示橘子,請幼兒回答,并引導幼兒說出橘子的特征。
(2)總結(jié):橘子是圓形的,黃黃的。
4.打開“禮物包”,讓幼兒認識多種水果,說出其特征。
二、比輕重
1.比較蘋果與柚子的重量。
2.師:請小朋友說說是蘋果重還是柚子重,我們來用手感覺一下。
三、水果排排隊,認識水果的種類
師:現(xiàn)在水果已經(jīng)排成一個長長的隊伍,數(shù)一數(shù)有幾種水果。
四、游戲:“誰不見”
1.玩法:教師從水果里拿走一到兩種水果,讓幼兒猜什么水果不見了。
2.師:現(xiàn)在,水果寶寶要跟我們玩游戲,它們要考考你們,讓你們猜猜誰不見。
活動二:籽兒吐吐(科學)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小豬吃瓜吐籽的有趣情節(jié),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2.知道許多水果里都有籽,吃水果的時候要吐籽。
活動準備:
課件、各種洗干凈的常見水果(如蘋果、橘子等)、已初步認識各種水果。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認識水果
1.看看說說各種水果的名稱。
(1)提問:看一看,這里有些什么水果?你們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2)教師小結(jié):這里有蘋果、香蕉、梨子、橙子、橘子。
2.介紹自己最愛的水果。
(1)提問: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這些水果里面會有什么?能全部吃掉嗎?
(2)教師小結(jié):原來這些水果中有的是有籽的,有的是沒有籽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細細長長的。
二、說說自己的想法:籽兒吐吐
1.教師講述故事:有一群小豬啊,可愛吃水果啦,我們一起來聽個關(guān)于他們的故事吧。
2.情景一:小豬們在吃木瓜,胖胖豬已經(jīng)把木瓜連肉帶籽地吞下肚了。
(1)提問:小豬們在吃什么?哪一只小豬吃得最快?它怎么會吃得那么快呢?木瓜的籽兒能吃下去嗎?吃下去會怎樣呢?
(2)教師小結(jié):小胖豬吃得太快,把木瓜籽吞進了肚子。
3.情景二:小胖豬頭上長出一棵樹來了。
(1)提問:小胖豬把木瓜籽兒吃下肚后,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要是頭上長出一顆木瓜樹會怎樣呢?你覺得頭上會長出木瓜樹嗎?為什么?
(2)教師小結(jié):小豬猜想自己的頭上長出了一顆蘋果樹,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3.情景三:小胖豬的大便里有許多木瓜籽。
(1)提問:木瓜籽被吃進肚子后,最后會到哪里去?
(2)教師小結(jié):原來小豬吃下去的籽會在大便中,可不會從頭上鉆出來哦。
三、說說嘗嘗:知道吃水果要吐籽
1.想一想:我們平時吃的水果里,哪些也有籽的?(蘋果、橘子、葡萄、西瓜等)
2.切一切:切開一個梨子或蘋果驗證,看看里面有沒有籽兒?能不能吃?
3.共同品嘗水果,體驗如何吐籽兒。
活動三:嘗一嘗、猜一猜(語言)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探究水果外形、氣味和味道的樂趣。
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水果,發(fā)展感知能力。
3.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樂于和同伴、教師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各種水果實物或模型、黑色袋子若干、各種水果圖片、各種水果切面圖片、各種水果塊、小碗、牙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認識了哪些水果,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二、探索體驗
1.摸水果。
(1)教師將裝有各種水果的黑色袋子擺放在桌子上。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水果寶寶,不過,水果寶寶很害羞,你必須摸一摸它,說出它的名字,它才會出來跟大家見面。
(2)教師請幼兒摸一摸其中的一個黑色袋子,并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摸到水果后的感受。
(3)教師將水果從袋子里拿出來,確認答案,繼續(xù)游戲。
2.看圖說水果。
(1)師:你們看一看,這是什么水果?
(2)教師出示其他水果切面或水果塊圖片,請幼兒說一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水果。
(3)教師將完整的水果圖片和水果切面圖片分別貼在黑板上,上下兩排,上排為完整水果圖片,下排位水果切面圖片,請幼兒進行連線游戲。
3.聞氣味說水果。
(1)教師將不同的水果塊分別放進小碗里,選擇一個小碗,然后用手將碗口捂住,留一條小縫,請一名幼兒閉上眼睛,來聞一聞,它是什么水果。
(2)請兩名幼兒,每人分別拿一個裝有水果塊的小碗,請對方聞一聞自己碗里的水果塊,說一說它是什么。
(3)游戲:聞一聞。教師將裝有水果塊的小碗一次擺成一排,請幼兒站成一隊,依次聞水果塊,并說出它的名字。
4.品嘗水果。
教師請幼兒用牙簽插水果品嘗,說說自己吃的是什么水果,什么味道。
三、活動小結(jié)
師:水果多種多樣,有不同的外形、不同的味道和氣味。希望小朋友們多嘗試不同的水果,了解更多水果的知識。
活動四:水果沙拉(親子活動)
活動意義:
結(jié)合小班科學知識類圖畫書《好吃的水果》,我們展開了親子活動“水果沙拉”。通過親子自制水果沙拉,增近親子之間的互動。在進行水果沙拉的制作中,引導孩子們找與科學知識類繪本《好吃的水果》里相同的水果去制作水果沙拉,并且去聞一聞、摸一摸,觀察每種水果的外形特征,再自己動手切一切,觀察各種水果內(nèi)部的切面。
活動目標:
1.知道水果有多種吃法,嘗試用水果做沙拉。
2.通過親子自制水果沙拉,增近親子互動。
3.感受多種水果組合在一起產(chǎn)生的形式美,色彩美。
活動準備:
1.科學知識類繪本《好吃的水果》閱讀經(jīng)驗。
2.香蕉、橘子、山楂、菠蘿、西瓜、獼猴桃若干,一次性西瓜刀、沙拉醬、白糖。
3.每人一個小碗,一把小勺 。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家長、幼兒討論
1.你吃過的水果沙拉里有什么水果?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味道?
2.做水果沙拉需要做一些什么準備工作?
3.教師逐一介紹所用材料和工具,說明注意事項。
二、親子自制水果沙拉
1.幼兒負責洗水果,觀察水果的外形。
2.家長切水果,幼兒觀察水果的內(nèi)部特征。
3.家長和幼兒共同擺盤。
三、將水果拼盤放在一起,共同欣賞品嘗
本次主題活動選取了適合小班幼兒閱讀的科學知識類繪本《好吃的水果》,內(nèi)容淺顯易懂,繪本中存在很多可值得科學探究的內(nèi)容。
剛開始的主題教學活動中,小班的孩子對水果不知道提什么樣的問題,所以先由教師進行提問,提問過后,孩子們通過聞、摸、嘗、切等活動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與內(nèi)部特征,并進行多角度的觀察,再翻閱科學知識類圖畫書《好吃的水果》去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幾次的教學活動后,孩子們對各類的水果提問越來越多,并且非常愿意和教師、同伴分享自己的小發(fā)現(xiàn),如:柑橘類的水果有的有籽、有的沒有籽;有的水果籽是可以吃的,如火龍果的籽、藍莓的籽。除了教學活動的深入探究,親子活動的開展也將科學主題活動進行延伸,讓孩子們初步了解了水果的生長環(huán)境及各種形態(tài)。
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對科學知識類的繪本更加感興趣,愿意去閱讀,并從科學知識類繪本中汲取相關(guān)知識經(jīng)驗進行探究。通過科學主題活動的開展,孩子們不但自身有了探究的精神,同時看到了同伴的價值,尊重同伴的探究和發(fā)現(xiàn),樂意與同伴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能和同伴合作進行探究活動。雖然只是小班的年紀,但是有了這次活動的交流與分享,同伴的合作探究的經(jīng)驗,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孩子們更能激起新的探究欲望。